作者:罐子(读者投稿作品)
孩子闹情绪,这一直是让很多父母感觉到非常棘手的问题。最近看到一则短片,讲的就是一位父亲怎样疏导在闹情绪中的孩子,并且教孩子如何合理控制情绪。短片中父亲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孩子因为父亲开了个过分的玩笑而生气,父亲首先为孩子解释生气是正常的,不需要压抑情绪。
父亲教孩子接纳并尊重情绪,学会放手。
接着让孩子明白,即使有这些负面情绪,爸爸妈妈还是深爱你的,并保护你的。
告诉孩子,不喜欢的事要说学会说出来,父母知道了孩子的界限,下次才不会再乱施加压力。
最后,提出发泄情绪的建议,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
整个过程中,父亲语气一直是温和平静的,给闹情绪中的孩子营造了一个安全放松的氛围,相信通过父亲这短短1分多钟的疏导,孩子能很快回到开心快乐的状态。推荐大家看看完整视频,感受谈话中父亲的语气及整个氛围。
(时长:1分47秒)
你看完这个视频后有怎样的感想?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我个人是很触动的,因为不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还是现在的大多数父母,相信大家都深有同感,对于闹情绪的孩子,父母通常采取的做法都是:
压迫型:“别哭了!不许再哭了!听到没……”
讲理型:“你不可以这样,这是不懂事的表现!”
回避型:“行啦行啦,妈妈给你买冰淇淋,吃完就不许闹了。”
遗弃型:“再哭就不要你了。”
……
这些我们可能早就已经习以为常的处理方式,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让孩子马上停止哭闹,但孩子的情绪往往得到的不是疏导,而是被压制。不仅“不治本”,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慢慢变得害怕冲突、回避问题,逐渐压抑内心情绪,讨好他人,或者越来越肆无忌惮,控制不好情绪,成为令人讨厌的“熊孩子”。
想起去年一则新闻:
大连一位女大学生和男友在饭店吃饭,嫌领桌4岁的女孩吵闹,走过去踹了孩子(其实是旁边的凳子)一脚,结果遭到了孩子妈妈愤怒的回击暴打,服务员也被卷进来。整个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当时引发了激烈讨论和无数口水战。
到底谁是谁非,我们作为旁观者难以判断。这里想说的重点是,在一边目睹了几个成年人失控的4岁孩子,面对来自陌生人的飞踹,妈妈、服务员的互殴,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情绪控制的反面教材,在整个事件中,当事人都表现得像个不懂控制情绪的“小孩子”,给孩子起到负面的示范作用。孩子闹情绪,家长的处理方式如不得当,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情商。
回到视频中的父亲,为什么说他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示范?
第1点:让孩子正确认识情绪。
父亲在一开始就告诉孩子,生气是正常的。
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大部分人对情绪的误解来源于父母、老师在孩子小时候反复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比如生气是不好的,你不能生气。“发脾气”的孩子会被家长揍,或者被老师惩罚。
其实,有情绪是可以的,生气是没有关系的。成年人也无法完全避免不闹情绪,甚至会一时失控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成年人都无法百分百做到的事,要让孩子也完全做到,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孩子生气及生气中做出来的行为,家长需要予以理解。
第2点:告诉孩子接纳和尊重自己的情绪。
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有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情绪,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明白孩子的某些需求拒绝是很大的挫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打压。当一个人压抑愤怒的时候,这种情绪并没有走开,它只是沉入内心更深处,它拥有的力量也没有消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言行。这些都是需要让孩子了解的。
需要说明的是,“接纳情绪”并不代表溺爱,并不代表满足所有要求。孩子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父母不可能都一一马上满足。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坚持原则的,当孩子经历类似情况多了,他就会明白哭闹这样的行为无法胁迫父母让步,从而知难而退。
第3点: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视频中父亲通过告诉孩子“不管你多生气,生谁的气,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我们都会保护你”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对于一个幼小的生命而言,他的一切全都依赖于身边最亲近的成年人给予支持和帮扶。如果在某些方面孩子感到孤立无援了,不安全感就会油然而生,情绪化也就随之而来。恐吓、漠视、打骂、不理睬孩子等行为,都是在打破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一旦被打破,要重新建立就不太容易了。
第4点:聆听孩子闹情绪的原因。
当父母全身心地、友好地聆听孩子时,孩子会有充足的安全感向你展示他最脆弱的情绪和想法,慢慢从情绪中抽离出来。
当下不少中国父母往往很少去重视并理解孩子闹情绪的原因,举个我看到过的例子: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午饭时朋友的孩子看到自己最喜欢的汤刚端上桌就喊着“要喝要喝”,因为汤实在太烫了朋友只好拦着孩子去碰,自己舀了一勺汤赶紧吹凉。孩子还是在吵闹,过了一会儿朋友把汤送到孩子嘴边“好了好了,喝吧”,不料孩子气冲冲扭过头不喝了。朋友生气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不喝算了!”见妈妈也生气了,孩子索性大哭起来。于是接下来就是一番打骂。
整个事情很简单,孩子想马上喝到汤,妈妈怕烫着孩子,就舀了汤吹凉后再给孩子喝。但是此时的孩子对“烫”并没有清晰的了解,觉得妈妈无法理解她迫切想喝到汤的心情,因此大发脾气。后面妈妈的斥责更加深了孩子的不满,所以哭闹不止。如果妈妈重视并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亲自用手碰碰盛汤的碗,让孩子理解“烫”的概念,事情就不太可能发展到后面的大哭大闹。
聆听孩子闹情绪的原因还有一个好处,是我将在下文谈到的第5点。
第5点:帮助孩子建立心理界限。
部分父母的潜意识里会认为,孩子的东西,自己有权也有义务进行支配,当然也包括感情界限。原因无非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明白以及这都是为你好。
但事实上,当孩子在3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慢慢的区分自己与他人的区别,能够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这时孩子从共生过渡到个体化。当孩子的依恋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有新的需求:独立自主。
孩子会慢慢感受到,什么东西是自己喜欢的,什么东西是自己厌恶的,这中间有一条界限,就像视频中,父亲因为不得当的玩笑无意间触碰到了孩子的底限,因此孩子才会生气。当孩子说出原因后,父亲马上就明白了:以后这样的玩笑不能开,孩子不喜欢。同样的,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理界限也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无端发脾气,很可能是父母无意间踩到了孩子的界限却仍不自知。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让孩子慢慢认识到:你的东西(包括情绪)是你的,你有权进行自由支配,你需要为你的选择承担相对应的后果。
我们可以看到视频中的父亲对孩子提出建议,“你可以去跑个步,用脚踢一踢泥土,或者做其他一些可以让你消解掉这股怒气的事。”既帮孩子提出了发泄怒气的方法,同时也做到了尊重孩子,征求孩子的意见再做决定。
作家周国平说: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和孩子相处并不容,以上讲述的方法也并非你听了马上照做就能让孩子立刻停止闹情绪。养育是一个长远且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父母修炼的不仅是孩子,更是修炼自己。我始终相信一句话:温和而坚持。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或文末留言,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免费评估,寻找最适合您的正确移民方式就在本网!最新推出:0雅思,营业额500万以上的企业家移民,详情联系我们评估!
点击查看以下几篇“热门”文章
* 全球空气质量排名:加拿大超越美国排第四,当看到中国排名我哭了!
*【惊艳】加拿大第一条自驾到北极的高速路今天正式通行!沿路风景美到让你无法呼吸!
*【最全】2018加拿大移民新政变化大盘点:九大福利开放,哪一项最令你中意?
转载请注明来源,欢迎分享朋友圈
关注这就是加拿大及时掌握海外价值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