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留学大军,带着一份归属感归国回乡,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一次性的选择可能会是一辈子的。
这些海归大军,是因为什么原因回国的呢 ?百万知乎网友关注话题:“情怀还是海归的重要因素吗?”,我们来看看众位留学生的答案。
@ 周少爺:家人的陪伴
从记事起就很少见到我爸,因为他在部队,女王大人(我妈)也有自己的事业。3岁上幼儿园,由外公负责照顾我的饮食起居。6岁上国际学校,开始住宿生涯,一年见父母两次(寒暑假)。
我的成长轨迹跟一般孩子不一样,朋友经常开玩笑说我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标准的放养。就这么放养到了18岁,高三那年跟爸妈说我要出国读书,然后就自己去考雅思,公证材料,申请学校,办签证,订机票。
还记得那天在浦东机场,过安检前还有几对为子女送行的父母,妈妈们的眼眶都泛着泪光,不停地嘱咐孩子要好好照顾身体,不要太辛苦,爸爸们的神情也露出了不舍,孩子有的也哭了。
但到了我们家这里,画风就有点不大一样。在进安检前,我爸竟然跟我握了握手!搞得好像两国领导人会谈一样!然后我就搭上了飞往阿姆斯特丹的飞机。
留学期间从未想过回国,我独立惯了,父母也相信我能照顾好自己,也许这就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相处方式,所以毕业后我选择了留在荷兰工作,但一年后我还是打包了全部家当,搭上了回上海的飞机。
以前我对家庭的概念很模糊,后来我明白了,是我自己太自私,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也会有老去的一天,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责任是什么,虽然在我的成长中他们没有陪伴我,但是他们却给了我最好的生活。
所以对我来说,回国跟情怀无关,只是想补回童年缺少的家人陪伴,我正在学会怎么跟我父母相处,享受家庭的温暖。虽然每天上下班在交通上要花费将近3小时,但是我不会考虑搬出去住,现在可能是从我上小学后我跟父母相处的最长的时间了,我就是任性地想让他们多陪陪我。
就在刚才收到了爸妈的短信,家人的关心真的很温暖。
@ 匿名:没有什么比失去家,更让人不知所措的了。
男票已经在坡县读到博三了,他身边同期去的小伙伴们大多都拿到了身份,可他却丝毫不动心,一心只想回来。
有一天我问他,为什么你没有想留在那边呢?他说,因为我是党员。
我当时正在喝水,一下就喷了。我以为他在搞笑,于是又认认真真的问了他好几遍。他说他真的是因为爱他的祖国啊。
但是在我开开心心的嘲笑完男票之后,我想到了曾经我的梦想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后来慢慢变成了好好努力争取留在另外一个地方。我想到了随着我的长大,我开始更加关注我自己的利益,我想要挣更高的工资,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想要留在一个空气质量不会那么糟糕的地方。
我想到了高三那一年我的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努力,考到国外的名校,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思想与技术,然后回来,改变这个国家啊。想到了我逐渐遗忘了这份情怀,把这情怀喂了狗。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的国籍真的改变了名字,当有一天我失去了这份归属感的时候,我想我会比自己的梦想破灭掉还要难过。
没有什么比失去家更让人不知所措的了。
@ 匿名:今天不谈情怀
不谈情怀来谈谈这个问题:
* 个人感觉是家里条件越好的越容易回国,家里倾其所有或者付出了很大代价出来的一般都会尽量留下。
* 家在一线城市的更容易回国。
* 国外生活质量真没有完爆国内多少条街。
一、是来谈谈这三个分别是怎么回事,我在某南方一线城市,高中出国的就好多,这些家里最殷实的同学据我所知认识的几个都是本科读完就回来了,并不是混日子,都是名校毕业然后现在在国内金融机构,咨询和风投都有。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求比较高,都想做一些事业出来。而在美国容易过上轻松的生活,但基本没有什么发大财的机会,除非你弄了个startup被谷歌苹果收购了或是拉到千万风投或是在华尔街高管,但作为华人这些都有很大难度。
这些富二代同学家里资源都在国内,而且最重要的是,国内和美国比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各行各业掘金机会都不少。
二、是为什么一线城市容易回来,就我个人感觉看来,我所在的美国新英格兰某富裕州并没有比国内一线城市好太多,很多地方还不如。
环境方面可能算,但是我住的某一线城市碰巧是国内空气质量前十,不下雨基本蓝天白云鲜花大海,来了美国并没有感觉环境差别有多大。
商业方面的便利国内和国外各有各的好处。吃东西方面就不用说了,在美国呆久了都快丧失味觉了。
至于就业,我所在的城市是目前国内最有活力的创新城市,腾讯华为大疆创新华大基因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星河地产万科地产还有一众五百强。前海现在的新金融也刚起步,周围不缺哥大毕业回来的在基金投行做的有声有色。
但是房子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很多来自二三四线城市出国的而不想回国主要是因为房子压力,深圳湾一区的房子目前已经涨到12w一平左右了,南山福田均价都在7w以上(2016年)。幸运的是我本人并没有买房的压力,所以更倾向选择回国。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两个最重要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的问题和感情问题,注意不是情怀,是感情。
我们毕竟不是在美国长大的,看个周星驰都要动不动开车一百公里,过节的时候只能挤在电脑屏幕前面,车站和机场永远不会有中文报站,书店不会有三联周刊,小酒吧里没有叫李逼和马啪啪的民谣歌手,打开电视都是棒球.....
这些事情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我介意吗?我介意。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可能跟楼上那个赞最多的回答思路并不一样,我并不会只考虑可以计算和量化的东西。
三、是父母和亲戚朋友问题,我爸妈不想来美国,他们不习惯,年纪大了。我也没有办法绕过父母谈个人发展,作为一个女孩,我可能欠些大志。我每次只能翻看我妈的朋友圈,发现她好像又老了些。触目惊心。我在这头担心他们会不会用家里的电器,会不会下载新的软件,周末有没有去锻炼身体,有没有人带他们去旅游。
对的,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我们在一个城市,我,我爸妈,和我从小的朋友,我们周末去喝早茶,也聊聊理想聊聊产品聊聊情怀。这样的日子我可能一百年都过不厌吧。
@ anymirror:先小家,后大家
我在美国已经待了四年,其中两年读研,两年工作,认识往前数比我大三届的学长学姐,也认识往后数比我小三届的学弟学妹。几乎每次聚会,我们都会讨论到“是去是留”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主张,但没有人会非常文艺地提到情怀。
先说几个一心想要留在国外的朋友的情况:
最终嫁给老外的朋友A:我们的胃最爱国。但朋友A真心喜欢吃西式的沙拉,每次吃得一脸满足。而在我们另外一些人眼里,沙拉无论怎样搭配,嚼起来都像草一样。
年过三十的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朋友B:国外就是她的避风塘,再也没有催婚的狂风暴雨了。
性别男、爱好男的朋友C:他心目中理想的爱情,就是找一个同性的伴侣,结婚,领养小孩,建立家庭,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回国就意味着梦碎。
有弱听的朋友D:弱听的这位朋友,戴着助听器就可以正常地工作,正常地生活。他曾在国内工作过一段时间,受过一定程度的歧视,虽然有的歧视看上去并不明显,但归根结底还是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
他后来来到美国的聋哑人学校读研,最后成为一所中学的自然历史老师,甚至成为我们中最快拿到绿卡的一个。没有人再揪住他的弱听不放了。他总是不断地给我们洗脑,劝我们都留下。他说他现在很知足。而我觉得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再说几个一心想要回国的朋友的情况:
一直以中国式生活方式生活的朋友E:听的车载CD是《中国好声音》的歌,看的视频是国内各视频网站的,学做的菜谱是无辣不欢的川湘菜。他在学校有一堆美国朋友,可以与他们游刃有余地交流。但他一离开学校,就立马回到自己建立的中国城。他是我们中第一个自愿回国的,我们都不感到意外。
心思细腻的朋友F:因为爱情,一毕业就回国和男友团聚了。
最后说说我自己:
有工作有签证也渐渐适应了一个人在异乡的生活,但回国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因为父亲的身体垮了,他口中说着:“你好不容易才在那边留下,别轻易放弃。”我听着他佯装轻松的语气,每一次都留下无声的泪水。父母在,不远游。先有小家,再有大家,深以为然。我们先顾好小家,再去谈大家的情怀吧。
@ 西路:珍惜情怀,无论国界
情怀当然还是有的。
有一部分是志气青年国外吃憋,于是想着回国扬眉吐气大干一场。也可理解为一种逃避吧,如果国内事业不成功,他们是最容易最后又回去国外的。
还有一部分人是属于国内有牵挂的情怀,比如离不开的家庭和爱情,或者单纯地对公益事业抱有梦想之类。这些牵挂如果断了,可能还是会选择回到国外。
青春的时候无论在哪里奋斗,都是一种情怀啊!珍惜青春,珍惜情怀,无论国界。
个人感觉,现在这一代的青年留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上基本都是非常务实的态度。成长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之前那种为国家社会奋斗的共产主义式的宏大叙事在这一代身上已经褪色。
从不好的方面来说,八十年代时带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义情怀已然荡然无存;从好的方面上来说,这一代青年更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且能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精神上更加自由和独立。
如果现在说到回国,海外的朋友们可能更多考虑的是生活质量的优劣,事业上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个人的朋友和交际圈,诸如此类。
一方面,现代社会中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所谓的“报效祖国”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更加相信每一个人在不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情况下都完全拥有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而这样的追求所代表的价值观本身无所谓高下之分。也就是说,追求雷锋式的无私奉献并不比追求享乐的生活更加高尚。
在回国的这个问题上,我同意的观点是,国家观念不应该凌驾于个人追求之上。所以哪怕我个人可能仍然会抱有一些传统的理想,这也并不会成为我要求别人的理由。对于有着各种不同选择的朋友们,我也都会衷心祝福他们一切顺利。
@尚尚签:好吃的
你这么说让剁椒鱼头,醋溜土豆丝,肉夹馍,鱼香肉丝,麻婆豆腐,鸳鸯火锅,烤脑花,卤猪手,五香牛肉,麻辣兔头,冬瓜排骨汤,土豆炖鸡,蒜蓉虾,蒜蓉菠菜,彩椒牛肉丁,青椒肉丝,卤鸡爪,扬州炒饭,手撕包菜,西红柿炒蛋,回锅肉,萝卜丝炖牛肉,大盘鸡怎么想?
你的选择,是留是归?
正在异国求学或是工作的你,是选择留在国外,还是回归中国?又是为何做出这个决定呢?
孩子远在大洋彼端的家长们,又希望孩子做出怎样的决定呢?
欢迎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故事。
声明:本文来源于知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小编删除,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