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僧牛仔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ID:wcweekly)
8月26号,在武汉开往上海的高铁上,3个95后的女孩被抓。
原来,这3个女孩长时间占用卫生间,引起了列车员的注意。随后,列车员又在卫生间外面听到打火机的声音,即刻报警。
果然,这3个只有20岁的女孩,正躲在卫生间里吸毒。
中国是全世界对待毒品最严格的国家,可就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2017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就有255.3万名,18岁以下和18—35岁的吸毒青年人,占总数的56%还多。
年来全国现有吸毒人员数(单位:万人)
而实际上,按吸毒人员显性与隐性比例计算,早在2014年,我国实际吸毒人数就超过了100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登记在册吸毒人员的75%。
令人痛心的是,与“瘾君子”的年轻化随之而来的,是合成毒品的变异加快,在这种情势下,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花样也不断在翻新。
伪包装的新型毒品
让人变成“丧尸”的新型毒品
今年7月,在重庆的轻轨列车上,竟上演了一幕现实版的《釜山行》。
一名女子突然疯狂撕咬旁边的乘客,咬完人后,她还脱光了衣服,趴在车厢地板上舔食乘客血迹。
这一幕,活脱脱就是丧尸电影里的镜头。虽然官方回应称,这个女子是因为感情问题导致情绪失控,可在网上,几乎所有的猜测都指向了同一样东西——“丧尸浴盐”,一种这几年出现的新型毒品。
人们的怀疑是有理由的。因为,在这之前,已经发生过多起“丧尸”事件,绝大多数都和这种叫“浴盐”的毒品有关。
在2012年,美国迈阿密,一名裸体男子就像电影里的“丧尸”一般,在公路边啃掉了一名流浪汉的大半张脸。警方称,这与一种名叫“浴盐”的新型致幻药有关。
在香港,一个90后的男孩吸食了“浴盐”之后,发狂攻击打伤学校保安后,当街啃咬一名女孩,像丧尸一般咬着女孩的颈部。
2014年,英国一名男子吸食“浴盐”后发狂,见人就咬,而制服这个人,竟然要合10名警察之力。
别以为这种可怕的毒品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在2014年济南街头,同样出现过“啃脸男”。这个男子吸食了“浴盐”后,只穿着红色内裤,毫无预兆地当街将一名女子打倒,啃咬受害人的脸。
那么,这个“丧尸浴盐”究竟是什么东西,能让人如此丧失心智?
“丧尸浴盐”成分为甲卡西酮,是一种药性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因为外形如同海盐,最早被称为“浴盐”。它能让吸食者极度兴奋,同时出现幻觉、妄想。当然最恐怖是令人有磨牙反应以致想咬人,所以后来被称为“丧尸浴盐”。
除了能让吸毒者兴奋之外,它还有更可怕之处——价格低廉。
据悉,最新型的“丧尸浴盐”,一副能让人嗨三天的剂量,只需要5美元。这被吸毒者称为“5美元的疯狂”,既能溶于口中,也能用电子烟设备当烟吸。
第三代毒品,危害是海洛因的1000倍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鸦片、海洛因、冰毒,如今,越来越多改变了形态包装的“第三代毒品”,摇身一变成了时尚“潮品”,正蛊惑着混迹在娱乐场所的青少年。
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2017年,国内新发现的精神活性物质就有34种,累计发现230多种。“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型毒品,花样不断翻新。而仅仅是2018年上半年,在北京警方缉查的141公斤毒品中,九成都是新型毒品。
这些新型毒品改变的可不只是外形,有的毒品甚至吸食后,无法被常规的尿检检测出来,而它的危害,却比海洛因要强1000倍。
今年5月份,浙江奉化警方抓了2个90后,他们被人举报有吸毒的行为。可是,尿检结果却是阴性,也就是说,没有检测出吸毒的情况。
难道这是场乌龙事件?
其实,这两个年轻人确实是吸毒了。他们吸食了一种叫“蓝精灵”的新型毒品,连常规尿检也检测不出。这种名叫氟硝西泮的处方药,有安神镇静的医学效果,遗忘和催眠的作用最为明显。如果混合着酒精一起吃,只要撑过两个小时的困乏期,就会让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脑子一片空白,忘记一切,让人兴奋、迷乱、醉生梦死……
“蓝精灵”不仅能让吸食者兴奋,还会抹掉人的记忆。“那杯酒很甜,令我很放松,我聊天聊得很开心。但我的记忆似乎停止于此了。当我试图回忆那晚时,我只能想起我的朋友在戏弄我,我在大笑,周围的人都显得无比高大。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起任何事情。”纽约The Cut杂志中,是这样描写了一个女孩在酒吧,杯里被人暗中放了“蓝精灵”后的景象。
对于女孩来说,一粒“蓝精灵”下肚,就像剥光了衣服出门一样。在别人眼里,完全就成了任人摆布的玩偶,而自己却不会有任何记忆。
“蓝精灵”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被称为“第三代毒品”。(第一代毒品是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第二代毒品指冰毒、K粉等合成毒品。)
这种“实验室毒品”,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效果,危害也更大。
大量吸食后会引起偏执、被害妄想症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危害是第一代毒品的1000倍。
而这种比海洛因还要毒的“蓝精灵”,竟然在网上就能买得到!就在“蓝精灵”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后不到一个月,警方又在浙江金华抓到了一名在网上贩卖“蓝精灵”的毒贩。
一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后说,他以前是一名做代购的微商,直到他意外发现了从日本海淘氟硝西泮这条发财的“捷径”。成本价只要2到3元,在酒吧、KTV能卖到300多元。在朋友圈发张图,根本不用介绍就会有人主动来买,“蓝精灵”简直成了这些人眼里赚大钱的精灵。
毒品变身成“潮品”
盯上找刺激的青少年
其实,除了“浴盐”“蓝精灵”这些,还有更多的毒品,被伪装成食物、饮料、花瓣、电子烟等形态出现。这类新型毒品,吸引了许多好奇的青少年,在不经意间就开始接触毒品。
今年早些时候,安徽铜陵民警在办理案件时,在嫌疑人身上发现一块不太一样的“小熊饼干”,经过检验,这块“小熊饼干”被确认为新型毒品,是将毒品混在烘焙原料中制成。跟这个类似的,还有掺了大麻的巧克力和曲奇饼干,以及伪装成奶茶粉和糖果的新型毒品,也常会出现在夜店和娱乐场所。
去年被查禁的网红饮料“咔哇潮饮”,因宣传“不含酒精也能嗨”,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可它在夜店走红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不含酒精,而是据说喝了这种饮料,能起到吸食K粉一样的效果。
经检验,这个所谓的饮料中含有神经药物γ-羟基丁酸,这在许多国家被认定为毒品,在中国也属于一类精神药物被严格管制,而滥用γ-羟基丁酸,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甚至很快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与酒精并用更会加剧危险性。
在台湾地区,还流行着一种新型毒品“彩虹烟”。它看起来和普通香烟一样,但抽的时候能产生炫酷的五彩烟雾和香气。去年有台湾媒体报道称,这种在台湾地区各个娱乐场所大为流行的新型毒品,瞄准的就是好奇心强的青少年,使用者平均年龄不足18岁。
除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亚毒品”也是四处蔓延,对青少年的伤害更为普遍。这些具有成瘾性、致幻性的药品,本身并不属于毒品,但吸食过多会出现类似于毒品上瘾的相对症状。
“止咳药水”、新康泰克、曲马多……这些含有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等成分被滥用的药物,成瘾后若停止使用,会全身乏力、情绪低落。
最早是被当做麻醉剂的笑气,从它的麻醉作用被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被开发出了“娱乐性”的用途。甚至在很多地方,青少年还会吸食强力胶,以获得那种类似醉酒的欣快感。
更严峻的现实是,与传统毒品相比,这些“亚毒品”相对价格低廉,也较容易获得,加之“不是毒品”没有多大危害的错误理解,不少青少年为了找刺激或是炫耀,就稀里糊涂地被拉下了水。可是,一旦开始花几十块钱尝到了“嗨”的感觉之后,就会不停地去寻找这种“嗨”的感觉。
一朝沉沦毒海,永难回头是岸
在今天的中国,一旦沉沦毒海,即便是能够成功戒毒,也意味着永远失去“回头是岸”的机会了。
吸食毒品后发生的悲剧多得不胜枚举,有吸完毒产生幻觉跳楼的,也有自戕和伤害他人的。可还是有很多吸食新型毒品和亚毒品的年轻人,总会以“这些不是海洛因、冰毒,偶尔玩玩不会上瘾”来欺骗自己,但事实是,某些新型毒品的成瘾性比起海洛因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新型毒品在吸食后出现幻觉、极度兴奋或抑郁等精神病症状,让自己的行为失控,造成性乱行为或暴力犯罪。
曾经有个21岁的女孩在迪厅吸食了摇头丸,直到回家药劲还没下去,一直跳到全身衰竭而死。香港一个22岁的女子,在参加狂野派对时服下一种名为"FING霸"的药后,脑内一片空白,并有强烈的性兴奋,在卫生间昏迷过去。事后朋友们将她送进医院,医生为其检查身体时才吃惊地发现:她已遭多名男子轮奸,而在整个被侵害过程中,她竟浑然不知。
去年在网上,留学生韩梦溪《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公开信,把她沉迷于吸食笑气后的一切展现在公众眼前。吸食笑气成瘾的她为了10秒钟的快感,几个月花了60多万,换来的是瘫痪。文中她写到,“那几个月我花了几十万去干这件毫无意义伤人害己的事情,一直到今天我都还是不能独自行走。”
韩梦溪吸食“笑气”的设备
除了这些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即便是能成功戒除毒瘾,这个人今后的生活,也无法再回到从前了。
前几个月,柯震东曾尝试复出参加一个化妆品的活动,在一份网上的调查显示,92.3%的网友表示不支持,而这家公司面对网友的抵制,也被迫发表声明道歉。
对于公众人物,吸毒被抓之后意味着再也无法从事日进斗金的演艺和广告代言,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旦沾染毒品,他们今后的一生,恐怕都难以摆脱掉“吸毒人员”这个标签。
这个信息会被录入全国联网的“吸毒人员管控查询系统”,无论是坐火车、飞机,还是住宾馆,只要有吸毒史的人使用身份证,警方马上会赶到现场对其进行审查和强制尿检。而且,系统中的名单是终身制的。
网上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一百多年前因为毒品,我们被踩在地上不能说话不能抬头,而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耻辱感,才致使中国人的骨子里对毒品的绝对零容忍!”
别以为国外大麻是合法的,就觉得抽一口无所谓,也别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吸毒就去学,更不要为了一时的好奇去嗨一下。
在中国,一旦沾染了毒品,它将是一生都无法摆脱的耻辱。
本文经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wcweekly)授权转载。《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转载请联系(ID:wcweekly)授权。
相关阅读:
◈ 糖有毒?他连续吃糖60天,每天40勺,身体发生惊人的变化!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