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位博友和我一样是个资深码农,他的博客副标题写的是:农妇、山泉、有点田。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有趣的调侃,没想到厚厚眼镜下的他也挺幽默。细聊起来以后,就明白这是生活在大城市中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是城市病下大家对自然的一种本能渴望。
提起农民与城市,不得不提国内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城市化”运动,听说一来政府可以进行更有效的社会管理,二来也符合民众都喜欢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迁移的需求,三来还可以发展房地产业提升GDP增长。似乎于政于民都是件大好事。
但人口高度密集居住在城市里,导致四目高楼林立,而不是树木成荫,丝毫不会给人带去愉悦;同样灰尘与汽车尾气漫天,而不是蓝天和鸟语花香,也令人心生烦躁;更不要提一个城市每天所产生的垃圾都是以万吨为单位;也不敢想象北京严重缺水需进行的大规模南水北调,为了维持这样一座又一座钢铁城市的超负荷运转,需要破坏与透支我们多少子孙后代的生态与资源呢?
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大跃进似的农民市民化,只会进一步加重城市病,在人口负担重,资源加速枯竭,环境污染无可救药的今天,只有借鉴发达国家进行逆城市化、人口分散化、去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才符合国民长远利益。
当下的交通、网络、通讯都已经非常发达,我认为生活质量上,显然大城市已经不如小城市,小城市不如小镇,小镇不如小村。听说淘宝购物快递已经可以抵达中国任意一个乡村。如果还是不明"逆城市化"这个概念,可以参考新西兰——这个超级大农村,就是践行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实现自然之美、城市乡村化、田园化的典范。
新西兰的私人住宅全部都分散在郊区,通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可以直抵市中心。这种将人类社区包围于田地或花园之中的模式,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坐在在家门口享受自然风光,闲暇之余也可以自己动手在自家花园里体验种花,种瓜,种果的乐趣;同时又能在15分钟内就抵达繁华的CDB上班与购物,充份享受现代都市带来的便捷与灯红酒绿,实在是鱼与熊掌兼得。
(田园城市的规划模式在上世纪50年代风靡全球,但在中国被简单地称为资本主义的“大马路+独幢住宅+花园”模式,从60年前起就被各种讥讽并唾弃到现在。中国走的是完全与"霍华德田园城市"相反的"勒·柯布西耶梦幻之城"模式。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勒·柯布西耶是个十足的激进分子,是机器美学的奠基人。这个家伙极度崇拜工业之美、机械之美,崇拜“机器下的住宅机器化”,高度赞扬“钢筋混泥土的美”,极力主张将城市往空中发展!!)
新西兰和谐的生态环境,独特秀丽的风光,是自然的美,其实也是“纽村"全体村民们人为养护的。
当19世纪中期英国迫不及待把各种犯人扫地出门到澳大利亚时,而他们自己的工人和中产阶层也开始拖儿带女陆续迁居新西兰。从一开始就具有的强烈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格外珍惜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格外注重以科学方式开发土地、利用资源。
NZ大部分土壤并不适合耕种谷物,如果为养活人口而强行种庄稼,只能使土质衰竭,从长远看无异于自杀行为,断绝子孙后路。他们意识到,新西兰冬天相对温和的气候,又没有野狼等凶猛攻击动物,为放养牛羊提供了理想条件。所需要的只是用木桩把牧场围栏起来,再养几只牧羊犬去代为发号施令。
如此,才保持了这宛若天上人间的秀丽风光到今天。
到过新西兰的人都感到纳闷:偌大的地方,怎么不见个干活的人影呢?
从事畜牧业不像种庄稼,不需要一年四季脸冲地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更多是室内农活,挤奶、剪羊毛都有。新西兰农民讲究科学养殖,对草场管理尤其下功夫。草籽要精心挑选培育,牧草的蛋白和糖份含量要严格保证,出产量要密切掌握以确保持续过冬。
随着消费者日益注重健康饮食,新西兰农民及时杂交繁殖那些产奶脂肪更低、蛋白更高的牛羊品种。并且开始生产具有丰富抗体的奶,专门处理供应犹太人的奶制品,甚至还有巧克力奶酪。
我不是农民出身,但我在中国干过农活。大致体验到做农民的贫穷、辛苦,更有那挥之不去的谦卑和屈辱。到过美国后发现,种田不用那么累,农民是一种有地位、可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且可以非常富有。不过,当时我并不羡慕他们,只幻想将来老了或许办个小农场,养些狗儿马呀安度晚年。
来新西兰之后,使我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看到了另一类的农民生活。心情舒畅,做自己的主人,从事身体力行的农活,享受无尽的乐趣。实在让人嫉妒。
我知道,这么看有些简单、理想化,生活毕竟不只是欣赏风景。但人总要有点幻想,有点期望。而现在就想沉浸于田园风光,就想在新西兰做个农民。没想到转了一圈,从当初以当农民为耻,到现在又想回归农田生活,莫不是历史开了个玩笑?
毕业于北大的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写过一本书叫《我在美国当农民》,令人印象深刻。而下面要讲的就是发生在新西兰的一个真实故事,来供大家将来想要当新农民时而做经验储备。故事主角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大学生,辛苦拼搏就是为做一名新西兰的农民。(以下故事摘抄于《财富传奇》杂志,已有些年代)
#景致固然美艳生存才是第一要素
我当初是抱着努力拼搏出人头地的心去的新西兰。说起来我算得上出生卑微,十几岁就没了母亲,父亲在洛阳一家工厂烧锅炉。我大学毕业刚上半年多的班,就意外下岗了。一位在新西兰工作的亲戚听说了我失业的事,主动担保,让我去了惠灵顿。
记得我抵达目的地休息一天后,我的那位亲戚就带我上街去玩,说是"熟悉地形"。惠灵顿真是个美丽的城,她是新西兰的首都,整个城市依山傍海,布局非常像中国的香港,是一个典型的海滨都市。漫步在市区中心,一边是整齐干净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疾驰而过的汽车,另一边就是蔚蓝色的惠灵顿港,白色的海鸥与同样皎洁的风帆一起遨游,让人感觉恍如画中。
景致固然美艳,可对我来说,生存才是第一要素,一想到出来时家里借了2万多元的债,我决定赶快租房打工挣钱还债。
我不想说自己先后找了几份工,更不想说自己打工时经受的种种委屈,既然出来了,这些似乎都是必须承受的。
几经周折,我终于在市郊一家机械加工厂落下脚来。那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工厂,共500多人。我和几个新西兰、泰国男人在车间干活,虽然我是女孩,但干的活和这些男人一样,每天下班都累得半死。其他同事和我的关系都还可以,惟独办公室秘书金小姐对我的态度十分冷淡,还经常找机会讥讽我,好几次我都被她弄得下不了台。
不久,我发现金小姐的秘书工作干得其实很一般,每每有国外订单来,总得从翻译公司聘人来翻译。我想她不是瞧不起我吗,我就一定要超过她,让她瞧瞧自己的厉害!主意一定,我就到书店买了一大摞英语课本和磁带,每天下班吃完饭就开始学习,一直学到深夜,不管白天工作有多累,我仍坚持每天学完规定的任务再睡觉。
半年以后,我发现自己能听懂电视里英文台的节目了。在自学英语的同时,我又买了二手电脑,后来抽出几个月的工资参加了一个英语口语班和电脑班,每周六、周日去听课。这样又过了半年,我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电脑操作也非常熟练了。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找到了自信。
一天,我主动对老板说我一直在学习英语,已经能和外国人正常交谈并翻阅外文资料,再有外商的合同、定单等东西可以找我翻译。老板吃惊地看着我,将信将疑地点点头。过了一段时间,他真地拿来了几份外文资料,我翻译出来后用电脑打印了一份交给他,老板高兴极了,他说"没想到你还真没说假话,看来我一直在埋没人才。这样吧,从今天起你调到办公室工作!"
我昂首挺胸地从车间进入办公室取代了金小姐,而金小姐被安排当了保管员。当老板宣布这个决定时,金小姐愤怒地瞅着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的工作做得很出色,后来,随着工厂生意的扩大,我去了英、法、美等国,这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还让自己结识了一些大企业的老板,他们中的一些人很赏识我,甚至以优厚的待遇劝我跳糟,我都拒绝了,因为我始终记得是我的老板给了我成功的机会。
#要取得新农民的资格必须具有专科以上的学历
一天下午,老板忽然对我说,他要退休了,并希望我能把他送到故乡奥克兰地区的旺格努伊。旺格努伊是一个安静的小镇,仅4万人口,出人意料的是,因新西兰的航空业较发达,这里竟也有专门的机场。这里的人称自己为Kiwi,Kiwi是新西兰的国鸟,早在毛利人登陆新西兰前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当地人非常喜欢这种鸟,并把自己比喻为Ki-wi。老板告诉我,他父母和哥哥已故,在老家只有侄子布鲁斯一个亲人。侄子有一个农场,是典型的新西兰农民。
大概离开机场有40分钟路程,我们来到了布鲁斯的家,放眼望去,山坡连绵一片,望不到头。新西兰森林不多,许多山都是光秃秃的,只有草,但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深深地呼吸,一股青草的芳香直达胸臆。政府在布鲁斯的农场中修了条路,他告诉我整个农场以这条路为界,左边有90公顷,右边有60公顷土地,他差不多有1000头羊、250头鹿及200多头牛。另外还有一片人工种植的松林,再过两年就可以出卖了。为方便牛羊饮水,在农场还有几个人工湖。
我好奇地问,“你们需要聘用多少人来管理这么大的农场呢?”
布鲁斯愣了一下,说:"需要多少人?我和我太太两个人就足够。"他说平时都是太太一个人照顾农场,收割羊毛、鹿茸时则聘用专业的工人就可以。
布鲁斯告诉我说,在新西兰,大多数农场主都是非常富裕的,有些甚至有私人飞机。有一些农场种植果树,在收获期间会有许多学生来打工,这些学生仔的报酬都非常丰厚。
在老板的邀请下,我们又走访了一户菜农。这是一座二层小楼,从外表看很朴素,但里面的设施与都市住宅相比却毫不逊色,有冷热水管,厨房里用的是产自意大利的燃气灶和抽油烟机,卫生间使用高级抽水马桶等等。厅室布置得舒适讲究,楼梯、房间、厕所里的地毯都很典雅精致,墙上挂了许多旧风景照和静物画,充满艺术气息。主人奎尔有一副强壮的体魄,棕红色的脸上刻满了岁月风霜的痕迹。他是毛利人的后裔,两个女儿都与欧洲人结婚并离开了他,儿子也去美国读书了。他的家族是毛利人中比较杰出的。
奎尔先生说,他的祖父母曾在这里经营牧草种植和饲养绵羊。到了父亲的手里,大片牧场被出售变成了几家兴旺发达的大公司的股票,留下的一块土地出租,供人放牧或种菜,所以奎尔先生的几个兄弟姐妹都离开这里去了惠灵顿等地经营公司,只有他因文化程度较低做了菜农。虽然种地,但收入却也相当可观。接着奎尔先生带我去看他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农庄。他告诉我,这块地是他5年前开垦的,凭着智慧和勤劳,现在靠这块地的收入足以生活富足,无后顾之忧,只是现在年老了,精力稍感不济。听说我读过大学,老人十分热情地邀请我留下来,做"新农民"。
经介绍我才知道,这三个字可不简单,要取得"新农民"的资格,必须具有专科以上的学历,这是政府的规定。新西兰政府重视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因而成了世界上重要的农牧业国。
离开老板的故乡,在返回惠灵顿的途中,坐在车厢里,山丘、河流与小镇飞掠而过,我离农场越来越远。但一路上我的心却总被那片美丽的土地所牵动。忽然想起美国作家汉森的一本书《无梦之地》中说过:"任何一本关于农场的书都不会是罗曼蒂克的。"不能说这位美国人说的不对,不过汉森没有提到的还有:农场和它所代表的朴实无华的农村,往往是一些人最后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也许那块土地过于神奇或暗合了我自己的某种梦想,所以还没回到都市,我就做出了一个连自己都有些吃惊的决定,努力当个新西兰"新农民"!
#每头种牛价值2万多美金我自己也身价百万
离开惠灵顿那家机械厂时,同事们都感到很吃惊。尤其听说我要到旺格努伊当"新农民",他们都说我疯了,老板了解我过去的工作情况后,也百般挽留,并说如果我愿意继续当秘书,他可以考虑加薪。
我最终还是提着两个皮箱走了。不过并没有去奎尔先生的农庄,因为我还没有当"新农民"的资格,而是去了新西兰农业科研水平极高的梅西大学。当时我打听到该校每年招收一批一年制的专修科学员,且颁发政府承认的学历证明书,从各方面讲,我觉得该校都很适合自己。于是当即就报名,提供了公证文书和相关资料,交纳了学费后,被准予学习。
新西兰的农牧业十分发达,由于土地肥沃、阳光充足,蔬菜长势十分好。离开学还有一个月,我就到奎尔先生的菜园去帮忙了。他的菜园有4位工人,他们分别承担施肥、采撷等工作,另有2位工人负责装箱和运输。虽然人很少,但产量不低。这些蔬菜都是绿色植物,那外形漂亮的纸箱,标志着蔬菜的品质。可以说,奎尔的菜园是名副其实的产品加工场。
当时我看到四季豆、黄瓜、空心菜、西兰花、西红柿等几十个品种。奎尔先生说这些蔬菜,有的从中国引进优良品种,有的从荷兰、美国进口,由于阳光充足,气候温润,这里的植物生长期短,不需要暖房保湿,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在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十分有利。
我带着奎尔先生传授的知识和经验跨进了梅西大学的校门。我的心情难以言喻。好像在做梦一样,我感到命运对我如此青睐。
梅西大学为学生开设了农场管理、作物生产、畜牧饲养、营销战略等课程。那年2月放假时,我被安排去农场从事生产实践。我了解到新西兰农业人才短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奋发努力。
在两个月的假期里,我与奎尔一起,利用我学到的农场管理知识,试着对他的菜园进行科学实验。从种子的选择,到营销策划,我不仅提出了一整套科学方略,还提供了一些实际操作方法。奎尔每天像学生一样认真听我讲课,从他闪亮的眸子里我感到了知识的力量。、
一天早上,奎尔先生汗涔涔地向我走来,激动地说:"安安小姐,昨晚我想了一夜,决定今早就把菜园交给你管理。我没有念过什么书,全凭自己的经验,我感到自己快被淘汰了。你行,我放心,好好干吧!"
在奎尔先生的鼓励下,我豁出去了。平时,除了上课,我就把他的菜园当作自己的实验基地。我从上海农科院邮购了一些菜种子,精心培育。我嫁接的果蔬ML3号被学校评为优良品种,我的毕业论文《论蔬菜的培育和改良》也获得了"优胜"。
2000年8月,我拿到了梅西大学的专科毕业证书,经过申请,获得了"新农民"的称号。我感到万分自豪,不亚于当工人时获得"生产能手"称号时的激动心情。
远在中国的父亲分享着我的喜悦,他在电话中激动地说:"孩子,祝贺你成为新西兰的'新农民'。"我感到身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支撑我向前,有了父亲的祝福,什么困难我都能克服,什么苦都敢尝。
奎尔菜园里的机械化程度很高,但与经销商的协作不够密切,客观上造成营销滞后,于是我招聘了两位管理人员搞市场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但是,与管理人员签订的合约在奎尔那儿却遭到了训斥。他认为专门雇用两个人搞销售,对这个小菜园来说太奢侈了,要我放弃这个决定。
我当即表示:"若菜农再这样单个涉足市场,必然引起管理无序、恶性竞争。我希望各个菜园主握成一个拳头一致对外,创造整体品牌。我招聘两位营销员的目的是抓住市场,统一筹划,对一部分菜园主进行规范管理,走合作化大统一的道路。"
奎尔先生听罢我的解释,脸上一红,后悔对我发脾气。他诚恳地说:"安安小姐,对不起。你太了不起了,我三辈子也悟不出这个门道啊!"
奎尔的邻居科尔,因为没有好的营销,他的地产量一直在递减。我于是向科尔提出联合营销的战略,我们很快谈妥了合作意向。有了初次成功的经验,我开始把网撒向周边农场。在我的努力下,我的合作伙伴发展到二十几个。
2002年10月,以我为董事长的新西兰Zeprl菜园集团公司成立,奎尔也成为公司的大股东。我统一管理26个菜园,集团共有10辆卡车,每天将产品发往机场、码头和城市中心区。这时的奎尔先生整天精神焕发,展望公司的美好前景,他感叹:"没有你,我只是一个小菜农啊。"
去年,在奎尔先生的别墅旁边,他以我的名义新造了一幢二层楼的小别墅,他说这是为了报答我。两年多来,我放弃了休闲,一直住在临时借来的破木屋里。奎尔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的关心,让我下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努力再努力。到2003年12月,公司的营销出现了300%的增长,早上还在田里的蔬菜,晚上已送到另一个国家的餐桌上,我们的蔬菜还远销欧洲的5个国家。
我们的公司还办了一个现代化的种牛场。这里的通风、日夜温差、季节温差、光照控制等,全部都是自动化管理,牛群每天还有几小时的集体户外活动,以保证种牛的特性不致在人造环境中过早退化。与普通饲养不同的是,这里每头种牛都有一个单独的栏区,饲料和水都是由电子自动化装置控制,定时倾入食槽中,栏内场地也会被自动冲洗。而且,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有一个塑料耳环,耳环上有条形码和编号。编号是用来做防疫记录和避免近亲繁殖等用的。每头牛都各自有一份反映身份和健康的档案,无论被卖到哪里,档案都跟着牛一起走。说起种牛的价格,也许会让外行吓一跳,每头种牛价值2万多美金。英国、加拿大和南非等国,都曾买过这里的种牛。
到新西兰4年多,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我挣了大概100多万美金,在积累财富的同时,我更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我钟情于在新西兰当农民,真的。
【文章来源:Jack Liu博客】
请关注:新西兰健康生活 微信号:nzfinelife
微博:新西兰健康GO
我们致力于为您介绍新西兰纯净的人文自然环境,带给您最新的健康产品资讯,为您打造一个最纯净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