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每天都在创造历史的时代。在恐慌的一周过后,昨日全球股市再次无一幸免全部翻红:继中国大盘跌停后,美国股市的晴雨表——标普500自五月录得记录下跌10%;泛欧绩优300指数一度大跌8.2%,创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日经225指数下跌4.6%;平均市盈率已经不到10倍的香港股市再度重挫5.4%;印尼、菲律宾、泰国股市跌幅也达4%-6.7%。衡量市场恐慌度的VIX指数一度大涨90%,远超20年平均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情绪与经济形势并不能混为一谈。不容否认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为市场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上证指数的大幅波动不仅挑战着投资者的信心,也挑战着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人民币主动贬值也有输出通缩之嫌,进一步贬值预期也导致资产外流情况更加严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拖累了大宗商品市场急转直下,商品国家在2015年纷纷打起了货币战争,股市也出现了同样的走势:在4月触顶后震荡下行。
但是这并不是世界经济的全部。先看美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失业率持续下滑,工资增长略有反复;CPI虽显示通胀较弱,但核心CPI稳定在通胀目标2%左右;房市回暖、股市走高、财富效应明显;制造业指数从2014年开始读值一直为正,标志着制造业重新回暖——这一系列指标指向美国经济的稳定复苏。欧洲方面,由于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信贷条件改善,出口状况向好;失业率下降,工资收入指数在欧债危机过后缓慢回升;核心CPI维持在1%左右。量化宽松预计将持续至2016年9月底,政策效用还将继续体现在经济复苏中。总言之,欧美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稳定,无系统性风险发生。
最后来看投资者最关注的澳大利亚股市。自4月高峰以来,澳股已创下了15%的跌幅,银行和资源类股票与分析师此前高呼关注估值一致,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8月财报季截至目前,大多数企业声明了预期下调,缩减生产成本与资本开支。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相当稳健,这也意味着下调预期是企业对发展抱有的是审慎态度,绝非金融危机时的盲目乐观。细分来看,金融保险业前景向好,回调有望创造较好的入场机会;矿业能源仍在熊途,前方风险尚在;零售行业表现参差不齐,体现消费信心不足;传统媒体仍在严冬,等待新媒体出现重挽狂澜;出口行业,尤其是面对中国和美国的出口企业,受益下跌澳元,仍有提升空间;医疗科技本身风险较大,但有望撑起资源能源萎缩造成的经济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