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猎头公司Clarius Group首席执行官Peter Wilson谈人才市场

2015年09月03日 BQ澳洲



澳大利亚猎头公司Clarius Group首席执行官 Peter Wilson


时光回到1984年,一个叫做“Apple”的名字有点奇怪的公司推出一款个人电脑,叫做Macintosh,人们今天称他为“苹果机”,或者“Mac”。

1984年,一个名字叫做Hewlett-Packard的公司,带给了全世界第一台激光打印机LaserJet。现在人们习惯性的用“HP”这两个字母称呼这家公司。

1984年,一个叫做Microsoft的公司,把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引领进了MS-DOS3.0时代。就在最近,这家公司的Windows 10问世。

还是1984年,一个拥有同样奇怪名字的公司Candle Computer Services(“烛光电脑服务”),作为软件公司,开始了它的脚步。

今天,很多东西都已经变得不一样了。无论是苹果、微软还是惠普,他们的产品总让人趋之若鹜,当初一个小小的闪光,如今已经照亮了整个时代。而这个叫做“烛光”的公司,今天也发出了它闪耀的光芒,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最久、最杰出的人才招募与承包公司之一。

Clarius这个单词,是“Clarity”的时髦的说法,它有“清晰”“明晰”“清楚”等意思。人力资源市场,需要的正是这种清楚透彻的态度。Clarius作为在澳洲证卷交易所ASX上市的公司,到今天为止已经有31年历史了。无论是寻找工作的人,或是寻找人才的公司,在漫长的寻觅过程中,也许需要的,正是这一点点照亮方向的烛光,正是这一点点带来希望的Clarius。


职场“独行侠”——“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彼得·威尔森(Peter Wilson)刚刚在Clarius Group 30周年年庆之际接手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重任。在来到Clarius之前,他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科技服务业巨头Datacom的CEO,带领Datacom取得过骄人的战绩。

和苹果的乔布斯、微软的盖茨不一样,他并没有很深的IT背景,但是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异于常人的管理头脑,让他在这家IT公司如鱼得水。对于这位充满激情、语速飞快的年轻CEO来说,学习能力,是他成为领袖的关键。

“当我最初在Datacom公司的时候,我其实还不太懂数据之类的东西是什么。我必须要学习这些东西。但是,我职业生涯中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让自己置身于那些比我懂得更多的人之中。我学习得非常快,他们很快就教会了我许多东西,这也就使我逐步了解了科技方面的动向。”

彼得·威尔森在西悉尼大学求学时候的经历,对于还在上学的年轻人来说,充满了借鉴的意义。学生时代的彼得,住的地方离校园仅仅只有700米。“当你从高中毕业以后,你会想继续你以往好玩的日子。”享受生活,是最重要的。彼得把他所有的选修课都选到了这个最近的校区,而这个校区正好是市场营销学和商学院所在地,所以他顺利地拿走了市场营销的学位。

通过自己年轻的经历,彼得分享了一个使他受益匪浅的思考。“第一个就是你要加入一个小公司。因为当你的职场始于一个小企业的时候,你将会更快进入你的角色。你可能要经常做一些超出你任务之外的事情,因为你们企业人手不是太足。我比较喜欢管这种感觉称作‘Fill in the white space’。”经常画画的人可能会知道,无论是画素描还是水粉的时候,由于纸张或其他原因,难免在本该填满颜色的地方留下不少白色的点,而Fill in the white space就是把这些空白全部填满的意思。这样,一副完美的画卷才会最终呈现。

比起等着这些白点让别人去填满,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去做,并且通过自己动手去学习很多经验。这些就是彼得眼中在小企业锻炼的优势。“比如你是以销售的身份进入公司的,但是你们公司可能没有市场部,也没有客服部,最终你可能会身兼数职,把它们全一人包办了。事实上,你将在工作能力上进化得非常快。当我走出大学的时候,我获得不少机会比如到‘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这样的大公司工作,但我却选择了一个不太大的科技公司——意外的——那个公司主营印刷业。一开始我一窍不通,但后来是我把第一个高分辨率显示器带到了澳大利亚,然后我成为了这高分辨率显示器的产品经理。”

当彼得迈出职场第一步的时候,他那时候是一个地道的“独行侠”。他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必须要逼自己去做更多的工作,越快越好,为了锻炼更广泛的能力。很多人会陷进自己所谓的重要的事情当中,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导致去找一些低于自己实际能力的工作。“我认为人们不应该去做那些‘大材小用’的工作,而是应该不停试着突破自己的极限,去做那些看似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领导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何为CEO——“让自己被各种各样的人才环绕”

每个人对“领导力”都有不同的理解。彼得很早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将来要当一个CEO。“我始终坚信我自己拥有这样一个财富,就是如何团结各种各样的人们,并且把毫无头绪般的复杂情况剥茧抽丝,变得简单。因为面对复杂的境遇时,最能激发人们斗志和潜能的艺术就是把事情的调理缕顺,把一个巨大的工程变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这样,我们团队的人们就可以清楚体会到他们能如何将自己的一砖一瓦,添加到我们将要一起建造的摩天大楼之中。”

任何一个人将来工作的时候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为别人干活,要么为自己干活。但自己给自己工作并不是一件说说而已的事情,很多人犯过这样的错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成为领袖的能力,彼得说:“我呢,非常幸运,我的职业道路上始终有伟大的人们在积极地鼓励着我前行,最终帮助我成为一个领导者。”

“当我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我那时候是一个‘独行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必须要逼自己去做更多的工作,越快越好,为了锻炼更广泛的能力。很多人会陷进自己所谓的重要的事情当中,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导致去找一些低于自己实际能力的工作。我认为人们不应该去做那些‘大材小用’的工作。人们应该不停试着突破自己的极限,去做那些似乎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做的事情。”

“虽然我的名片上印着CEO的职位,但是我的职位已经没有我的业务主管的职位重要了,我的职位甚至也没有在前台接电话的美女的职位那么重要了。他们在这个公司都有一个要扮演的角色,就和我一样,如果没有公司的每一个人努力扮演着他们的角色,我们的公司将根本不存在。至于我的角色,我需要做一些重大的决定,但是没有这些员工,这些决定都将毫无意义。坐在办公室宽敞的椅子上发号施令是容易的,而充分落实这些决策,则是困难的。”

“当你准备踏上你职场的旅程时,你需要确定你周围的人是愿意积极响应你所能带来的东西的。让自己和更多不同于你的人为伍,和那些身怀和你不同的绝技的人一起交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但是,他们一定要欣赏你所追逐的东西。如果我们回顾Datacom的日子,我做的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在准确的时间,有远见地重组了我的管理团队和我们的目标市场。通过这样做,我们确立了新的、持续性的增长轨道,这也是我们在Clarius一定要做的事情。我们现今是一个在传统领域的猎头公司,长期来说,我们将把我们打造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公司,以便于今后屹立在未来的挑战当中。新的科学技术正在瓦解传统猎头市场,它不仅使得公司更容易找到应聘者,也让应聘者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单位,他们不再需要传统的猎头招聘公司了。我们未来的路,就要做到如何确保公司的服务可以从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不能丢失我们一贯的作风和精神。这也是我这个CEO位置需要做的事情,我要弄清楚,Clarius今后会变成什么模样。”

招聘市场的未来——“Make a Difference”

拜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所赐,几乎所有传统行业都受到了新兴科技力量的冲击。这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垄断资源的大型企业无不寻求新的突破,而这些新出现的竞争对手,带来的冲击几乎阻断了那些难以创新的行业的出路。比如,柯达的没落,就是因为遗憾地败在了数码相机和移动摄像装置的大肆兴起。如今,无论是eBay还是淘宝,Uber还是神州租车,Carsales或是Real Estate网站,他们都是手中没有任何资源,却依靠着搭建的优异的平台,使得不少以前握有资源的传统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竞争手段。

招聘市场也是这样。往昔,猎头公司的人们人手一台电话,都是按着通讯录一个一个给应聘者或雇主打电话。然而,在当今的时代大潮,这样的手段已经被彻底抛弃。领英(Linked-in)和Seek等互联网站,让这些一直笑傲江湖的招聘巨头们开始如坐针毡。

彼得·威尔森的任务,就是给Clarius寻找一片新的天空。如果说Clarius是一团燃烧着的火焰,那么彼得就要想办法把它烧得更旺。

“今天我们被人们称为招聘猎头公司,明天,我们将被称为科技招聘猎头企业。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绝对热爱我们所一直坚持的事业,就是给每个人一个最适合的位置,我们将做得比我们以往做得最好还要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拓展我们的业务,弄清楚我们要如何运作一个人才收购的循环周期。一旦我们明确这一点,我们要利用我们之前30年学到的关于人才和寻找职位的宝贵经验财富,然后把它投放到新的科技平台上面,”彼得说。


“之前的一年是艰难的一年,是涅磐重生的一年,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有一个机会坐上Clarius CEO的位子上,这恐怕是因为公司需要一个大跨步的改变。Clarius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可观的盈利,只是错过了市场上提供的一些机会,现在我们不得不迎头赶上。我的职责,就是要让公司重新回到领先者的地位。”

新的首席执行官的确带来了一些大胆的改变。比如,彼得更改了公司人员奖赏方案。“之前我们有许多很复杂很令人头疼的奖赏办法,我把它们化繁为简。我也给公司带来了新的人才,引起‘鲶鱼效应’,鼓励公司的老资格们再创辉煌。我也为公司注入新的思维,比如从其他领域聘请的新的首席科技总监,帮助我们重新整合我们已有的资源,变化出新的产品。通过注入新的人才,新的运作系统,公司和几个月以前比,已经看起来焕然一新了。”


Clarius
怎样才能和其他公司相比做到别具一格呢?“如果你研究一下其他的公司,大概20个之中,有15个和Clarius的企业价值观是一样的。这是我们的挑战所在。所有猎头公司都在寻求同样的东西,所以我们之后的发展一定要跳出圈子来,做到‘大不同’。当下,我们正在研究我们公司未来的企业价值。我们有一个25人的团队在不停制定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将来的values是什么,我们针对这些values要做出什么举措,我们公司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就现在而言,我们可以说,今后我们的一个重要value是要理解我们的客户,理解我们的同事,以及理解我们的市场。我们要有一个敏锐的洞察力,去理解我们将如何把我们的服务传递到客户手中。”

“我们也要变得更‘足智多谋’ 和‘别出心裁’。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去make a difference。在当今社会,临时‘转型’意味着你已经丢掉了机会;持之以恒的‘进化’才意味着你在竞争中一马当先。我希望有一个敢于出格、敢于失败的团队,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始终在理解客户和市场的拼搏中保持先机。”Clarius的CEO非常坚定地表示。

猎头公司大佬看当今劳动力市场——“科技,科技,科技”

作为招聘与合同公司的一把手,彼得·威尔森深知今天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走势。他给出了三个近期被谈得很多的关键词,分别是Disruption(分裂),Cloud(云服务),Big Data(大数据)。“不管哪个领域,比如医疗、科技、农业甚至金融领域,如果你都对他们略知一二,或者你擅长运用大数据去换算出各种潜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你将拥有一个非常灿烂的机会,让你的职业旅途更进一步。所以,我认为当下人才市场的关键,是科学技术。”

对于这位年轻的、取得过不错成绩的CEO来说,Clarius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化繁为简。Clarius下面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运作系统、自己的业务和自己的财务报表之类的。彼得说,他们还没有做的特别出色的一个工作,就是把他们的下属公司都并到Clarius的轨道上面来。“所以我所面对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消灭那些复杂的乱七八糟的内部差异,把我们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外部市场上去。”

第二个挑战,彼得说,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每一个员工每天来到公司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员工的责任,其实也是雇主应该负责的东西。“我必须确保我的人明白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而面对他们不擅长的领域,我要赋予他们学习进化的能力,最终不再有‘不擅长的领域’。”

对很多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准备投身职场的年轻人,彼得也给出了他的建议。“年轻人找工作,他们的经验一定是不足的,而你是不是有一种‘can do’的态度,一种‘我行’的态度,此时则显得非常重要。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懂得变通,热情地去创造不同。雇主们更倾向于去找那些能够自我激发潜能的人。如果你有一个非常积极的外在表现,又有正确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还有跟科技有关的高等教育文凭,那么,没有什么事情你是做不到的。”

“而当毕业生去找工作的时候,你需要观察的是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新人,可能你能给公司带来的东西并不会太多,但是你要弄清楚,你所追求的价值观是不是和这家企业文化重合。这非常重要,你可以有‘can do’的态度,可以有主观能动性,但你的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不合,你将很难有所成就。比如,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人,那么你需要去找一家重视奖励创新的公司;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那么你最好去找一家欣赏员工能够独立完成工作的公司。”

“正如我自己一样,我和Clarius的董事会的价值观不谋而合。我觉得董事会非常有创造精神,非常有胆量,这就是一家我想要加入的公司。做招聘这行的,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可能受益于你的传统业务,你会从公司之前的伟大业绩中继承巨大财富,但这也容易让人沾沾自喜,人们会不由得期待你就应该继续创造这么多的财富。这个时候,明白该有一个时机去变得与众不同就非常困难了。人们常常不愿意离开已经走得非常习惯的路。做出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在招聘市场面对来自科技行业的挑战,比如Linked-in和Seek。董事会有勇气做出改变,这也是我要加入他们的原因了。”


如何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入乡随俗”

坦诚地说,过去的12个月,Clarius在中国并不是很顺利。彼得说,他们自己有自己的矛盾,他不得不亲手停止了许多管理团队的业务,这也成为了Clarius重新直起腰板的转折点。“我们在中国五个城市有一百多名员工,现在气势如虹。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想要包揽太多方面的工作,涉及太多领域,但现在我们在集中优势力量,主攻五到八个领域,不至于使得兵力太过分散。即使透过媒体上面关于中国经济放缓和股市震荡的那些消息,我依然看到了一个充满机会的巨大市场。”

大部分中国人是有午休习惯的,比如医院或者银行,都是中午12点下班,然后下午两点再重新开工。而在澳洲,除了吃午饭的时间,几乎没有安排让员工睡觉的时间。在刚刚去中国的时候,有一天大概中午12点,彼得发现公司大概有25个人在办公室用胳膊枕着头在睡觉。“天啊,发生了什么!”

对于在中国创业的外国人来说,理解中国,非常困难。文化,法律,企业文化,政府……如果一个企业家以为在中国做生意和在澳大利亚做生意是一样的,那么他一定是幼稚的。在过去的六个月,彼得一直在努力研究中国的法律,因为他说他运作的地方是中国,而不是澳大利亚。“将在澳洲取得成绩的办法照搬到中国,是不正确的。所以,你需要做的是理解当地市场,然后让你的企业能够适应那里的各方面条件。”


过去的一年,彼得·威尔森去了中国10次。在重振旗鼓的过程中,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一定是身先士卒的。彼得打趣的说:“我希望我去的次数能越来越少,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个很了不起的运营团队在中国。学习在中国做生意的法则,等于学习中国的文化。我见过不下三十个中国客户,我试着熟悉他们的做事准则和风格,同时我也在自己公司举办Party,为了更深地了解我们中国员工的想法,激励他们的是什么,吸引他们的是什么等等。你必须尊重你涉足的市场。”



彼得给那些希望开展中国业务的企业老板的建议是:到中国做生意一定要把自己的眼睛睁大了。如果说在中国成功的机会有很多,那么它也有很大的机会让人们损失很多。“我们在澳大利亚听到最多的消息,是人们在中国怎么赔钱的。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看那些失败的案例,你会发现,他们在中国市场摔跤的原因往往是不够了解中国的商界文化和游戏规则。他们试图把他们在西方世界做事的准绳套进中国市场,这一定是不行的。我的想法是,学习中国的游戏规则,中国的法律,特别是雇佣关系的法规,然后推出自己企业的‘中国版’。当然,你依然可以保持你自己高度的道德准则。我觉得一些失败的经验是因为有些老板没有在自己的企业里建立起足够的政府信任度。我非常喜欢在中国做生意,因为那里从来没有‘无聊的时候’。”

欢迎转发朋友圈!本文出自最新《BQ澳洲》杂志『风云人物』栏目,阅读杂志原文,可购买杂志或网上阅读。请支持澳洲100%原创中文周刊。谢谢合作!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来自澳洲中文周刊第一品牌《BQ澳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