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善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记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
由笛
中国教育基金会会长聂陶锦(左二)及三位副会长陈寅(左一),王雨萌(右二),王永福(右一)
2014年1月8日有一条新闻引起了当地华人的关注,那就是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AustralianChina Education Fundation)正式注册成立。这是澳大利亚华人自己成立的一个促进和帮助中国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尤其帮助中国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完成12年基础教育,改善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慈善组织。
可以想象这个时间正是中国一些慈善基金会被揭露出各种丑闻的风口浪尖,许多原本善良的华人对基金会的态度开始怀疑动摇。再回到澳洲主流社会,澳洲人乐善好施,众口皆碑,当年2004印尼海啸澳洲一个国家就捐助10亿美元,澳洲的非利润组织多的数不清,每天大街上举着小铁盒的,火车站摆着桌子,挂着条幅的,举目皆是。有关注无家可归的,儿童的,妇女的,心脏病的,糖尿病的,眼睛的,还有导盲犬……应有尽有。
2014年11月3日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活动合影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基金会有什么不同呢?
ACEF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有着与众不同的操作模式。首先是按“项目” 开展工作。由执行委员会选择、评估和决定捐助项目,不从事零散捐助。然后是“100% 传递捐款”。基金会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募集和管理资金,实行“捐助账户”和“日常运作账户”两个账户分开的操作方式。“捐助账户”是基金会募集的捐款100%传递给中国贫困地区的学生、而另外的一个“日常运作账户”则是基金会的办公、宣传印刷、交通食宿等行政开支,由基金会会员费和基金会所设立的“定向捐款”中“办公费用” 来支出,不占用正常教育资助捐款,这就使“专款专用”非常具体明确的落实,又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真正保证了基金会的公正公平和信誉。
同时基金会的口号是:“教育 从爱开始”。其重点内涵是无论他学习成绩是否优异,无论他是否具备成为优秀者的素质,我们都愿意用爱心资助他完成最基础的教育,这种资助的意义更在于一份温暖和一份希望。因着一个陌生人的无偿帮助,受助者感受到的是如同阳光的照射一样,无偿,无需回报,但温暖而有力量,能融化内心的冰冷和凄凉。这份希望,这份温暖,会照耀未来,充满信心。
第一个项目:江西修水一对一资助134个贫困学生
在如此运作方式和理念下,ACEF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一下子就热火朝天起来,很多人自愿加入义工队伍,更多人捐款,在2014年6月1日正式成立大会上,更是得到了新金山中文学校和欣欣美术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作为基金会第一个项目“一对一捐助江西修水134学生”,基金会认真落实每一个细节,从最开始讨论立项,然后在江西修水聂会长和朋友建立的9所慈善小学中挑选出134名贫困孩子,并挨家调查,拍照,填表。他们有的是孤儿,有的父母离家出走,有单亲,有的家人病残,当我们把孩子的情况和照片在澳洲公布后,立刻得到大家热烈的响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34孩子全部认领完毕,6月25日捐款全部到位,并于7月2日全部把48910澳元合计286217人民币由会长聂陶锦和副会长王永福亲自送到江西修水,他们从银行取出现金,一个一个信封写好名字号码,按当时的利率合算每个孩子2152人民币,一一交到受捐孩子的手上并合影存证。
2014年7月2日江西修水“一对一”捐款发放活动现场
第一个项目的成功,使基金会同仁获得极大的信心,等到2015年5月收取第二年捐资的时候,很多新人表示愿意加入,于是临时增加到138个学生,于6月5日,聂会长和王永福再赴江西修水亲自送达,有一个女孩子看到王永福的时候,抑制不住跑上去拥抱并说:“好想你们”,当时王永福听的眼泪差点流下来。
2015年6月5日江西修水捐款发放现场
除了给予孩子经济上的资助外,基金会非常重视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首先是送第一批捐款时,还给每个孩子送一本没有四肢的力克胡哲写的《人生不设限》一书。在第二批捐款送达之后,基金会又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的支教团队,资助了两个团队去到江西修水。当基金会成员们第一时间从微信群看到大学生发回来孩子欢乐的照片,上课的照片,交流的照片,自己的心也飞到了千里之外,很多资助人希望有机会亲自去看望这些孩子们,和他们聊聊天。基金会也希望即使资助人不能够亲自去,也最好能给孩子们写写信,甚至通通电话。
江西修水受捐孩子的回信
参与主流:19名华人剃发为澳大利亚血癌基金会捐款
2015年3月13日下午的墨尔本联邦广场北侧聚集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当一个又一个光头的华人从里面走出来, 周围的华人给予他们拥抱和欢呼, 西人也随着热烈鼓掌, 掌声和欢呼声又引来更多的路人驻足观看, 为什么这些华人吸引了如此众多的关注? 原来他们是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和辅诚地产共同参与的澳大利亚血癌基金会组织的“World’sGreatest Shave世界上最伟大的剃发”活动的澳洲华人和他们的亲朋。这一次“剃发行动”赢得华人各方参与、人尽其力、爱心传递。截止到13日下午5点剃完头统计,已经为澳洲血癌基金会募款40,614澳元,有19位华人兑现诺言,落发募捐。在血癌基金会本次活动的官方网页上,华人队伍的捐款位列维州第一,全澳第六位!
2015年3月13日“World's Greatest Shave”剃发现场
如今华人往往被称为“土豪”,以致于一些澳洲人形成误解,一想到华人就是开豪车、买豪宅,生活聚堆,花钱任性。其实,华人同样关注公益,勇于承担, 有慈善情怀,愿意融入主流。这一次,墨尔本华人齐心协力为一个目标努力,既给了华人社区自己一个鼓舞,同时,也让澳洲的主流社会充分感受到了华人满满的正能量。
人有故乡,但慈善没有国界。为了充分动员募捐,他们把自己做为“标的物”,号召大家募捐,总额达到一定数量,就会现场落发。本来原本只设定了5000澳元的目标,一旦达到,漂亮的女孩子黄丽莉就会剪去一头秀发。当消息传开,更多的华人身受感动,黄宝忠在夫人晓莉的策划下在微信上接龙募款,最终发动50多人,募集了5381澳元;宏石创富总裁、金融才俊Harry Wang虽加入较晚,但既捐“发”又捐钱,一呼百应,最终一个人就募集22540澳元。其中祥符集团总裁Richard Gu一人就为他捐出5000澳元。当募款金额超过3万澳元时,陈寅夫人李博雅成为另一位勇敢剃发的女士。还有像王玉庆先生,先捐500澳元,后来深受感动又捐出600澳元。David Jiang也是先后捐出1000澳元和2000澳元。最小的捐款者则是HarryWang一对不到10岁的儿女,他们每人捐出了自己的20澳元压岁钱。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位参与者金岩刚刚从日本赶回,因为发照片在剃发群里报名,还因此重逢了25年未见的老友张东峰。
假如上帝给了你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用来自夸而是帮助他人
很多人会好奇这样一个基金会是由那些人组成的?下面就介绍一下澳大利亚基金会执行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会长聂陶锦是中国广东荣锦水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锦荣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163商业移民签证中第一个以做葡萄酒贸易拿到PR的人,但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亲力亲为去江西修水县考察,并捐建了6所希望小学,而他的目标是10所。“助人是一种美德,善良是一种能力”。
童年尝尽生活艰辛的聂陶锦告诉我们:7岁的时候,37岁的父亲意外工伤摔成脑震荡,那时他是家中4个孩子中的老大,最小的妹妹刚刚6个月,后来为了还为父亲治病的2000多元欠债,全家糊火柴盒,糊一万个赚5.8元人民币,每天从清晨起床到夜晚睡觉,一刻不曾停过,这样一干就是5年,高中几乎没有时间去上课。
如今当他富裕的时候,他想到了要帮助依然穷困的人,于是他从2002年就开始捐建慈善小学。当王雨萌找到他希望把澳洲华人的爱心团结在一起,共同筹建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的时候,他觉得应该把多年个人心愿扩展为全体澳洲华人集体的力量。
常务副会长王雨萌则是另外一个故事。在澳洲做了13年华人媒体的她,最初有筹建基金会的想法是因为2013年4月的时候,阅读到崔永元的一篇关于成立基金会资助乡村教师的文章,深受感动。这不由得唤起了她一直留在心中的一个情结。早在1987年她还在读中学,她的妈妈就曾通过2块钱、2块钱集资了2000多万人民币建起了当地的“妇女儿童发展中心”,那时她就把自己仅有的100多块钱储蓄全部捐献了,而建成的那个著名的金三角大楼曾经轰动一时,妈妈也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奖章。妈妈的行为和人生价值观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她。后来当她结婚成家,和家人创办的企业成为全国500强时,他们想到做一个111工程:既建立1所大学,10所中学,100所小学。可惜后来人世多变,这个理想一直留存在心里。2003年11月,终于在雨萌的召集下召开了第一次筹委会,之后又经过多次磋商磨合,研究最终确认了基金会筹委会成员。2014年11月经过会员大会,正式成立澳大利亚基金会执行委员会,他们是会长聂陶锦,常务副会长王雨萌,其他副会长是负责信息网络的陈寅,负责财务的王飞珊和刘俊,负责中国项目组的王永福。
从部门分工,章程起草,组织架构,注册,建立网站,宣传,接受捐资,分配捐款等等诸多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是由执行委员会成员和义工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义务完成,几乎每个月都召开会议落实检查每项工作的细节。
副会长陈寅是负责信息网络组,他的故事非常精彩。他曾经在1980年以全系入学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也是1985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的一位英雄,在离敌人前线只有50多米处被炸伤了双腿;他还曾经是1990年中国第一家麦当劳的经理,并连续开设了7家麦当劳,领导上千名员工;如今他是澳大利亚辅诚集团的董事长。实际上,基金会注册的办公室就在辅诚集团,在总经理黄丽莉的亲自带领下,其大部分员工也都参与了基金会的工作,尤其筹备第一次会员大会时更是不辞辛苦。
作为大家最关心的财务问题副会长王飞珊说:“财务制度化,认真把关,专款专用”。飞珊来澳洲20多年,1996年拿到RMIT的博士学位,在维州市以及州政府从事多年的政策规划,参与过大型项目的评估,目前在维多利亚审计局工作。有关基金会注册,各种章程制度的建立,各个部门的预算,账户的管理,捐款的落实和公示,都将由她和刘俊把关。在整个筹备过程,她非常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周全地体贴到方方面面,让人非常感动。她参加基金会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我认为,很多人是愿意付出爱心的,只是缺乏一种有效的渠道。如果我们通过基金会,能将大家召集起来一起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善举。其实,在一个人向他人给予时,我们会更幸福。所以做慈善不仅可以帮助到弱势群体,还能促进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而副会长刘俊则是当年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如今在澳洲公司做会计,他虽然孩子年幼,家务负担重,但是整个接受捐款,确认,列名单,发收据这些非常繁杂的工作都是默默无闻地去完成。
2014年6月25日基金会捐款获得澳洲政府认可的免税资格。同时基金会的财务清晰明确,本来捐款额不超过100万可以不必做审计,但是会执行委员会还是坚持请来专业的审计公司完成审计。审计公司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负责中国项目的副会长王永福说话非常实在,他是军人出身,后来在中国联通担任管理工作。来到澳洲后生活的非常惬意,家门口就有湖,对面就是高尔夫球场,孩子上大学了,他们夫妇俩儿竟然跑到南极旅游。不过如今衣食无忧的他没有忘记自己小时候生活在贫困农村的感受,他总是想回到农村,为孩子农村孩子当一当老师,把自己知识告诉孩子,把自己得到的回报给社会。两次和聂会长都是自费义务奔赴修水发放捐款,他是负责捐款发放的环节,发放捐款的时候需要三个人在场签字,捐助人和基金会有协议签署,受捐人和基金会有协议签署,近30万现金分成134份,一一写信封,现场发放时拍照摄影都是相当辛苦。
另外筹委会时的副会长莫竹芩,秘书长章玉文,秘书殷乐乐,负责微信的叶明峰,谭钟毓,网站的崔磊华,记者由笛,宋一诺,摄影闪豪杰等众多义工人员都辛辛苦苦为基金会的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从2014年1月8日基金会注册以来,截止2015年6月30日共收到捐款132,243澳元捐款,两年间一对一捐款已经送到孩子手中为98,915澳元,行政支出仅为8,725澳元。
如今基金会新的项目“免费午餐 爱满澳洲”正式启动,非常期待更多的澳大利亚华人能够积极参与,俗话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少去一次饭店,就可以资助贫困孩子一年的午餐!
欢迎转发朋友圈!本文出自最新《BQ澳洲》杂志『本周话题』栏目,阅读杂志原文,可购买杂志或网上阅读。请支持澳洲100%原创中文周刊。谢谢合作!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来自澳洲中文周刊第一品牌《BQ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