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小女主Jaqueline就是一个典型的小华侨。几年前,Jaqueline的妈妈为了在澳大利亚扎根,经历了诸多波折,通过技术移民获得PR留在了澳洲。
有一次,Jaqueline的妈妈向小编讲述了和女儿定居澳大利的一些重要点滴,虽然只是平平地陈述,但是听完后,却让人陷入深思甚至感到难过。
当Jaqueline在悉尼出生后不久,便回到中国内地和爷爷奶奶住一起,一直生活到7岁半。从小在国内城市的时候,小伙伴们总是开玩笑逗她,说她是个“小老外”,Joanna每次都很生气:“我不是小老外,我是中国人。”
渐渐地长大些后,她似乎从一些大人们略带稀罕的眼光中读出了点什么,她开始以澳洲人的身份而自豪起来,经常屁颠颠地逢人自我介绍:“我是澳大利亚人。”
但是,被爸爸妈妈接到了澳大利亚后,Jaqueline很快发现她作为一个澳大利亚人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了。“妈妈我究竟是不是澳洲人啊?”有一天放学后她问妈妈。
“你在澳大利亚出生,又在澳大利亚生活,当然是澳大利亚人了。”
“为什么Angela说我是中国人不是澳洲人?”
“哦,可能是因为你是从中国来的呀。”
为了让自己更像个澳洲人,Jaqueline开始向当地孩子看齐,她以前爱穿裙子和皮鞋,慢慢喜穿T恤和短裤以及运动鞋了,早餐要吃麦片、土司、Vegemite,喜欢披萨、汉堡和三明治,说话神情举止越来越像个澳洲女孩。
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同,我也希望她尽快融入澳大利亚同学中间。
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
“妈妈以后午餐只要给我带沙拉或鱼薯就行了,不要给我带中餐。”
“为什么?”
“我不喜欢吃中餐,Chinese food is disgusting。”
“ 这话是谁说的?”
“同学说的,他们看见我的午餐就会笑我。”
我的心仿佛被刺了一下,来到澳大利亚后我才知道我的民族自尊心真的是很强。我立刻登陆Google搜索“中国菜”,找到一大堆关于中国美食的信息读她听。
我告诉Jaqueline中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之一,中餐馆遍布全世界,各个国家包括澳洲人都爱吃中餐,小朋友嘲笑她是因为他们没吃过。
我鼓励她向小朋友介绍她喜欢的中国食物。“不,我在家可以吃中餐,我午餐还是不要带中餐。”Jaqueline固执而坚定地说。
还有,当亚洲杯足球比赛在澳大利亚比赛,中国VS澳大利亚队时,澳洲华人慷慨激昂一致为中国队加油,而Jaqueline却始终坚持希望澳洲赢,“我就是喜欢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一定会赢。”
结果在这件事上,我无法与她太多争辩,因为最终国足还是败了。
随着英文程度的提高,Jaqueline对中文书已经没有兴趣了,尤其是对写中文字更是排斥。
有一天Jaqueline对我宣布:“妈妈,我不是中国人,我不用学中文。”“你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你怎么就不是中国人了?” “我喜欢澳洲,澳洲比中国好,我喜欢做澳洲人。”
这话我怎么听着这么不舒服啊,一年的时间,我的女儿竟变成了个小洋人,我有点不淡定了,大声呵斥她:“你是中国人的后代,你的血液里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中国有你的亲人和朋友,中国是你的根,这是你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
听得似懂非懂的Jaqueline哇地一声大哭:“我要做澳洲人,我不要做中国人。呜呜呜……澳洲环境好,小孩子学习不累,这都是你们说的呀。呜呜呜呜……”
看来对Jaqueline的中国文化教育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熏陶过程。
我从国内订购了一套中国历史书,每天晚上和Jaqueline一起看,看完后我们会一起讨论,还会跟澳大利亚的历史做比较。
历史是认识一切的开端,Jaqueline开始对中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精彩的历史故事也引发了她对中国的文化、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兴趣。
读三国故事的时候,我们会在中国地图上找寻那些著名的历史名城,Jaqueline希望下次回国的时候能去这些地方看看。
历史书也让她更多地了解了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著名诗人。现在再让她听唐诗宋词,她会不停地向我刨根问底打听这些诗词背后的故事。
针对她不愿意学中文的心理,我和她一起上网看冰心、徐志摩、郁达夫、林徽因等人的生平介绍,我告诉她这些诗人和作家不仅能用中文写出优美文学作品,他们还能用英文写作,所以光是英文好不稀奇,只有英文和中文好才是了不起。
Jaqueline对林徽因很感兴趣,她觉得她长得那么漂亮,能用中英文创作,还能用英文演话剧,又是著名建筑设计师,实在太了不起了。
还要感谢微神澳骄哥的建议,我按他的办法还会常带Jaqueline看一些比较直观、精彩的中国文化特色作品,比如最新时尚的中国电影、中国功夫、杂技视频、中国优秀的时尚娱乐节目比如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儿等。还专门请了家教交Jaqueline学中国舞蹈、古筝、琵琶等。Jaqueline很喜欢古筝,她觉得很美也很炫。
现在,Jaqueline还是认为她是澳大利亚人,有时候也会说她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澳洲人。
我不知道我的努力能让中国文化在Jaqueline身上保留多少,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她进行中国文化教育也还在探索之中。
我想她以后可以讲着流利的英文,有着澳大利亚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但是,她必须能够和我们用中文进行交流和沟通,她也要对中国这片土地和她的父母充满感恩,她要对来自中国的同胞们有发自内心的亲切感。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