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 请点击上面的新西兰旅行关注
【老朋友】 请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
新西兰的教育体系是沿袭英国的教育体系。
在新西兰,孩子5岁就可以上小学了,—在此之前是上幼儿园,一般十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送到幼儿园了,小学是6年制。新西兰的小学看起来更象是儿童乐园, 每个学校里有游戏场地,有的学校还有游泳池。孩子上课从没有课本,一直到高二都没有,如果你需要课本,那么你得自己去买,但学校并不提倡你去买,课本非 常贵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想让你的孩子把时间都花在学习课文上,书包里除了铅笔盒、几本笔记本和午餐就没有什么了,如果有体育课,那么里面就 会有运动衣和运动鞋。有时候里面会有几张老师发下来的纸。老师是有教学大纲的,但各个老师的教法不一样,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
看新西兰的小学生上课,一点都没有正形,孩子可以随便坐在地上,东倒西歪都没有关系。而老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个电脑一个 书架就是老师全部的办公设备,学生可以随便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玩。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教学,有时候体育课会由其他老师教。这里的孩子从不称老师叫老 师,都是叫某某小姐或某某太太或某某先生。一个班级20多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储藏箱或位置放置自己的午餐或其他杂物。
每个小学都有辅助老师,这些辅助老师都是孩子的家长义务来学校帮忙的。
如果你的孩子刚从国外来,不懂得英文,学校还有专门的英语老师负责为你的孩子补习英语。
老师很少布置家庭作业,当然考试也是有的,但从不在班级里公布考试成绩。每个学期结束时,老师会发一张由校长签字的“成绩单”,里面有孩子的“德智体”的全部情况,但没有具体的分数,只有很好,好,不太好,比较差之分。这样的成绩单在学生之间也不给互相看。
学校每年会有一次家长见面会,由老师和家长见面,谈谈孩子的表现情况。没有家访。老师认为学校的事情应该在学校解决。而交谈的时候是一个一个谈的,他们不希望家长互相知道孩子的表现情况。
班级里也没有班长学习委员之类的官,每个孩子都一样。这里比较重视集体项目,如果你的孩子参加了某个集体项目的比赛,比如橄榄球、足球或其他科目,并获得了 奖,那全校都会为你高兴;如果你自己参加了小提琴比赛或英语比赛获得了奖,那基本上是不会大张旗鼓地宣传的。这里比较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小学里的基本课程是英语、数学、音乐和体育。另外还有一些手工课程,比如做点心,设计游戏服装等等。
上课时间是早上8点50到下午3点。中午饭在学校吃,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在学校买。但学校没有食堂,只有简单的快餐供应。吃饭的时候全都到外面的长椅子上或草 地上去吃,所以在新西兰的学校里,有许多这样的长椅子和大Deck供学生休憩时使用。学校有个图书室,孩子吃完饭以后可以到那里去看书。
学校还时常会举行小小的跳蚤市场,让孩子把自己不需要的玩具或其他学习用品拿出来卖,卖得的钱可以捐给学校。这样的时候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来参加。
学校还会经常请动物保护机构,比如:SPCA的工作人员带着小猫小狗小兔来学校进行动物保护的讲座;学校也会经常带孩子到这样的机构去参观。保护动物从小做 起,这是他们的共识。除此之外,还有流动健康车到各个学校进行巡回宣传。到了高中以后,学校会进行生理方面的教育,比如了解男女生殖器官如何避孕等等。
小学每年底会举行一次年终表彰会,给好的学生发奖状或奖杯。一个班级里会有一半的孩子获得奖状,有的孩子没有旷课过也能得到奖状。全校会评出一个最杰出学生,这是最高的荣誉奖杯了。
小学毕业后,是上初中。新西兰的初中是两年制。同样还是一个老师兼许多课程。但这时候的课程会增加科学、机械、烹饪等课程,而课外课程就非常多了,有戏剧、 电脑设计、音乐、绘画设计和法语或日语课程,大概有十来项,可以供学生自由选择。男同学学做西餐,学做缝纫;女孩子学做花园和木工,然后交换。这都是 每个孩子必须掌握的课程。学生们可以带着自己做好的食物回家给父母品尝。学校举行家长会的时候,所有的点心都是学生自己做的,供家长们品尝。他们还会做小 工艺品,如挂钥匙的挂钩、项链和动物挂件,拿回家送给父母也是很好的礼物。
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一般都在午餐的时候开放。
每年学校会举行一个戏剧节,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售出的票都捐给学校。这样的活动都会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每次演出都座无虚席。这里的家长都非常热衷参加孩子的活动,比如音乐节什么的,只要学校有通知,家长都会带着摄像机什么的踊跃参加。
初中还是没有什么作业,有时候老师布置要求一个星期做完的作业,有的孩子可以一天就做完,但老师并不赞成这样做,他希望你能够每天只做一点点。即使你拖着不做,老师也绝不会大呼小叫,但会在与家长见面的时候跟家长单独谈。
学校每年都有一次各课等级考试,大家都可以参加,但不给学生补习,最多把去年的考试题目拿给你看一下熟悉题型。考到好成绩的话,会在学校的小报上通报一下。这就是最有学术色彩的考试了。
其他都跟小学差不多,还是没有课本。一个班级20多个人。
学校老师很少,校长有时候还得去干木工活,比如椅子桌子出问题,校长就必须扛着工具去修。这里的校长学历都很高,一般都是硕士毕业。而老师是大学毕业以后再考教师资格证之后才能教书。
如果老师对学生态度不好或不负责,那么家长可以向校长投诉,如果情况属实,这位老师就会被扣薪一个月或几个月。不过这里的老师说话都很温和,很少有严厉的用辞,更不用说体罚学生了——那是要被起诉的。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比如打架,那么他会被老师叫到“think room”里面去反省一节课,出来以后有反省悔悟的,写个反省情况就可以了。如果去“think room”超过三次,那么就要请家长来了。如果家长来了之后还不见效,那么学校会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家几天,等改正差不多了就可以回校了。如果还不行,就会 请各方面会谈,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是心理上的问题,就会有专门负责心理治疗的教师(巡回在各个学校的专家)来进行心理辅导。
学校重视跟国外学校的交流,每年都会派出学生到国外去做短期交流,而国外的学校也会派学生来校做短期交流。这样的学生叫交换学生。做交换学生一般是自己先报名然后学校选拔,自己出一半的费用,其他的费用由对方学校负责。
每个年级都会有一次野外露营活动,一般出去4天,进行各项军事体育训练。
1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去参加义工了,新西兰很重视义工,如果你的履历上有参加义工的记载,这对以后上大学找工作都有好处。如果要申请英国美国的大学,那么义务工作就更为重要了。
高中要上5年。前面2年还是以玩为主,一直到高三了才紧张起来,高中毕业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全国会考。会考成绩好的,大学部门会根据你在高中的历年 成绩和老师评语以及其他表现情况比如义工情况,给你提供数量不等的奖学金;即使成绩不理想,也可以去读短期大学或社区大学。新西兰人的孩子并不是个个都想 上“重点”大学的,家长也没有要求他们这样做。高中毕业之后,很多人会选择上短期大学或社区大学,学个实用证书,比如:木工、电工、水工、园艺、建筑、造 船、美容美发等等课程证书,然后就业。在新西兰想要参加工作的话,一定要有证书才可以,所以真正的职业技术教育在这里是非常发达的。他们参加工作后薪水很 高,如果按小时收费的话,一小时要30到50纽币(相当于人民币150到250元)。这里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收入反而不高,也就是说白领的收入有时候还低于 蓝领的收入。所以很多学生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去读了专业证书去了。读这样的学校是不需要考试的,但想要毕业的话那是要经过严格考试的。
说到学费。在新西兰的公立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年的学费非常少,小学100纽以内,初中和高中不超过200纽币,而且是以募捐的方式进行。如果你的孩 子多,而且同在一所学校,那么所交的学费会更低。如果你实在拿不出这些钱,学校也绝对不会赶你的孩子出校门,他们会到教育部去申请这笔费用。除了公立学校 之外还有一种半公立半私立的学校和完全私立的学校。前者是一般是教会学校,一半的费用来自教会,一半的费用来自国家,这样的学校学费比公立的贵一些,但比 私立的要便宜许多,一般小学一年是400元,初中和高中是1000或2000元左右(都是纽币),设施要看各个学校而定。另外一种私立学校也是教会办的, 有天主教和基督教两种学校,设施非常好,都是非常古老的学校,声望很高,所以学费也跟声威一样高,每年5000到1万纽币不等。教会学校的另外一个特点就 是有很多需要学生募捐的机会,如果你看到你家门口有几个孩子拿着一箱巧克力来卖,那就是他们学校要他们卖的,卖掉的钱给学校;如果卖不掉只好自己掏钱买下 来。上教会学校的条件是你必须是基督教或天主教家庭出来的,如果不是的话,就只能从他们的5%非教友家庭的名额里去争取了。在新西兰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是信 仰天主教或基督教的。
另外,从小学到高中都必须穿校服,一般女孩子是裙子和短袖或长袖衬衫,下面是长统袜子和黑 皮鞋;男孩子是短裤和短袖或长袖衬衫,下面也是长统袜子和黑皮鞋,冬天外加一件毛衣或夹克,但短裤和裙子是无论多冷都要穿的。体育课的时候要换上体育服。 衣服在学校买,你可以买二手的,会便宜许多。一般孩子穿小了或 毕业了不再穿的校服,可以送到学校寄卖,也可以捐给学校。因为校服很贵,所以很多家长会选择二手的。小学和初中的孩子还要买太阳帽,因为新西兰的紫外线非 常强,出门必须戴帽子。
这里实行学区制,根据你住的地方划分学区,如果你不在这个学区里但又想上不属于这个学区的学校,你就必须先报名后抽签。抽签的顺序是;优先给兄弟姐妹在本校的孩子,然后才是抽签。而学习成绩好并不在优先之列。
在新西兰,适龄的孩子都必须上学,如果家长没有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将会被教育部门调查或上法庭。如果你希望自己教育孩子,你必须得到教育部门的评估,得到许可之后才可以进行家庭教学。在街上,警察如果看到有适龄的孩子闲逛,他们会前去询问并通知其学校或家长。
【信息来源:新西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