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读书笔记系统?

2015年10月04日 悉尼马桶读物


巴菲特曾经在一篇采访中说过,他每天大概花费80%的时间在阅读和思考,阅读是他学习和认识世界最主要的方式,Dropbox创始人Drew Houston谈到他成功前:“我住在波士顿的时候,每周末都会把折叠椅放到屋顶上,然后拿出那些在亚马逊买的书,我就坐在那里,把它们一本一本读完。我的整个周末就是不停的读书。“


很多人的成功都和长期的阅读习惯有关,这也一直给我很多阅读的动力,但我尝试开始这样的大量阅读的时候,却常常觉得力不从心:一本曾经读过的好书,几年后拿起来全然不记得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感觉会很沮丧,花这么多时间读过的东西这么快就忘记了,那阅读还是值得花费那么多时间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你需要读书,也需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简单来说,你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笔记系统。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记录笔记,特别是在速读很多书的时候,我想找到一个方法让我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提炼出一个提纲,考虑到我如果一年后再翻出这门书,扫一遍这个提纲,应该能够唤起对内容的记忆,然后迅速能找到我需要的内容。


另外一点就是一些摘录,很多时候读到一句话,觉得说得太好了,但这些摘录应该记录在哪里呢?之后又怎么整理?最后在写作的时候如何用起来?这也是我一直想要想明白的。


这个月有读者问关于读书笔记的话题,我想通过梳理一篇文章,把一些我探索过的方法和实践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给你摸索如何记读书笔记,如何整理知识有所启发,但最终你如何找到你的方式,还是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然后建立一套属于你自己的管用的组织和管理笔记的体系,让你能够回顾和整合,最后受益其中。


1. 收集阅读的灵感


我个人觉得一个唯一的收纳系统把你想要读的书都放在一起很管用,这个系统可以是书桌上的一个笔记本,或者豆瓣的“想读”及“购书单”,甚至是亚马逊的“购物车”,如果你的清单很大,你甚至可以用诸如Trello,或者Todoist这样的清单软件来帮你记录,但这个单子应该是唯一的,你只能选一个,然后当你发现你想读的书的时候,你应该迅速将这本书加入到这个单子中。当你要找一本新书来读的时候,你也可以直接在这个单子里翻到,然后在亚马逊下单。


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是电子书我通常就直接在亚马逊下单了,然后囤在我的Kindle当中,亚马逊也支持发送样书,这个很管用,即便你暂时不想下单,你可以发送一个样章到你的Kindle中,至少可以翻番目录这本书讲什么的,做一个存档。


我的Kindle中藏了很多这样的“想读的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我的清单,同时我也把下载的图书通过Dropbox自动同步到设备上。这样我的Kindle变成了电子书的想读清单,另一个清单只需要记录没有电子版本的纸质书,他们大概在我的亚马逊购物车中,每个月会下单统一采购。


你可以回复“阅读流程”在另外一篇文章中阅读这个方法。


2. 一定要做笔记


这里的笔记我指的是摘录,就是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段落,如果纸质书,我都是直接在书里画并折角标记,这个方法叫做Marginalia,作家马克吐温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在书沿的空白处直接写笔记。绘本和画册会讲究一点,用个提示贴标记。如果是Kindle,那直接用Highlight高亮标注,在阅读完成后可以统一把这些笔记导出,然后存在Evernote里。



马克吐温的Marginalia


目前,我用Evernote管理所有的读书笔记,这是所有笔记的汇总之处。Kindle读完后的笔记会导出并加入到Evernote中,标记的纸质书我尝尝也会再敲一边键盘录入到Evernote中,放在一个叫做“读书笔记”的笔记本中,每一本书的书名作为一个标题,就是一篇笔记。其中记录页码和摘录内容。


还有一个很古老的笔记体系叫做Commonplace Book,基本上可以看作是Evernote笔记本的手写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卡片替代Evernote把这些摘录用笔再写一次,放在盒子里管理,对于手写,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是我的记忆会比在Evernote里敲文字来得深刻,后来用到的时候也容易唤起那些记忆。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这个摘录笔记的习惯,比如Marcus Aurelius,他的笔记最后成为的著名的《沉思录》(Meditations). HL Mencken也在传记中说过,“我的笔记本充满了故事,对话,以及报纸专栏里摘录出来的我喜欢的句子。”,比尔盖茨也有这么一个笔记本(你可以在这里看到:http://www.gatesnotes.com/books)。


这个笔记体系的方法,里根总统是一个很认真的实践者,他把他的笔记都记录在这个卡片系统中,传记作者Brinkley曾经说过,“如果他出去和朋友吃饭,有人在席间讲了个好玩的笑话,或者一些发人深省的见解,他会立刻把这些东西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卡片上,有时候一个卡片记录了10多条,正反面都有。”


上图: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总是带着这些卡片。在 Pete Souz 所拍摄的里根白宫照片上,就可以看到一小叠这样的卡片,扎的整整齐齐地放在电话机旁。


作家Ryan Holiday也是这个体系的践行者,据他所说,他积累的卡片有上千条,而且是“发生火灾时,我应该最先抢救的是我的卡片盒。” 他说他的所有阅读笔记都保存在这样的4x6手写卡片上,这个方法为他提供灵感,在几年内写了上百条博客文章,出版了三本书。





Ryan的笔记类别系统也可以借鉴,那就是笔记独立成条,按类别进行整理,而不是按书名,如果你用的是evernote笔记本,那一条笔记记录就是一条单独笔记,而不是把全部笔记都放在一本书书名作为标题的单条笔记中。当然,两个方法你可以自取其一。当你的笔记记录到一定阶段后,就是一个分类整理了,如果你在Evernote,可以打标签,如果你是笔记卡片,那可以在右上角注明类别。


钱钟书的笔记也传为佳谈,他的笔记本很厚,有普通练习本的4倍,上面写得密密麻麻,有中文也有英文,别人很难看懂。他每读一书,都做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


其他对于笔记的实践还有很多,比如欧阳应霁的系统,对于创意人颇有借鉴作用:


由于很难在一开始就预想到所有可能收集的档案种类,欧阳应霁的档案分类法也在不断地扩充之中。比如,其中一个系统是他关注的创作人或团体,按照名字的首字母顺序排列,所以阿玛尼、安迪·沃霍尔就出现在最前面。和设计有关的内容,则按地区分类,“但是如果其中某个设计团队到了一定级别,关于他们的资料也可能跳去按A-Z排列的那个系统里”。还有一个分类和时尚的细节有关,比如“白色T恤”就是其中一类;家具摆件的分类里则有“蜡烛&烛台”和“木头”等。作为食物书作家,关于食物的资料当然是欧阳应霁档案中的大头,他自己也说“食物的分法就比较严重了”。以前,他按照地区进行过比较笼统的区分,但是由于最近要开始一个“城市美食指南”的新项目,所以正在和助手一起整理一个新系统。对于香港的食物,他细分到了每一个地铁站,“铜锣湾”、“旺角”、“湾仔”等文件夹都已经标好了标签,慢慢会把东西放进去。



欧阳应霁的笔记和收藏系统


还有李欣频也曾在多本书中谈到了如何记录和整理笔记,她建立自己的分类,所以东西一来就可以直接丢进相应的盒子。书架也是,书一来就放进去,即便还没有时间看。


3. 建立提纲


这个提纲是我们对书本的个人再次编写的Index,这个方法不是我的,我是从Brain Pickings的作者Maria Popova学到的,她写的这个博客产生着大量的内容,每篇文章都充满了让人灵感不断的摘录,从卢梭到王尔德,从Mark Twain到海明威,所有那些细碎的东西都在她的整理下焕然一新,我很惊讶她是如何做到的,如何能够梳理如此大的信息量,然后持续产出优质的内容,她在一篇同Tim Ferris的采访中分享了她的方法(你可以在这里听到:http://fourhourworkweek.com/2014/10/21/brain-pickings/),读完一本书后,她做一个自己的Index,这个方法用页码来标记位置,英文字母缩写来记录信息的类型。比如Q-Quote 摘录。I-Idea 想法及一些我想要继续研究和阅读的一些主题,P-Main Point 主要内容,等等。




我利用这个方法,在摘录笔记之余,也尽量在读完一本书后去整理这样一个Index,然后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也附在上面,一起存在Evernote当中。这个方法对于之后重新拿起这本书回顾它的内容很有帮助。


4. 建立主题书单


我觉得对于我很有用的还有一个经验就是建立书单,读到的好书归类后放到一起,有时候对于一个主题的诠释,一个书单提供了很多灵感,你读过的好书,可以加到不同的清单当中,讲营销的,创业的,人物传记,艺术家访谈,针对某一国家的,文学,等等,当你突然想用到的时候你能够很快找到可以参考的资料。


我的书单其实就是用的豆瓣书单,过去多年竟然也创建了快100个豆列。对于我知识的整理和整合很有帮助。


豆瓣上的英文书不是很全,如果你还同时读很多原版书,建议你也可以注册一个Goodreads账号,在上边标记图书,记录笔记并加入清单。




其他的方法还有很多人谈论的思维导图,我曾经了解和接触过,不过从来没有真正用过,因为觉得这个形式本身还是把用笔记录下摘录和想法这个简单的行为复杂化了。


你是怎么记录阅读笔记并定期整理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分享。阅兵小长假不妨就在家多读几本书,研究研究自己的笔记系统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