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头伦敦行(二)

2015年10月07日 伦敦读书会



公园和绿地

伦敦的公园就是大块绿地,大一点的绿地就叫公园。数量很多。公园里以自然风景为主。参天大树比比皆是,星星点点散落在草地上。公园里都有一块儿童活动场地,有各种游戏设施。都免费对游人和居民开放。

格林威治公园内有一个“花园”,是一个漂亮的园中园。随季节变化,种植着五颜六色的奇花异草,形状各异的花坛与姿态各异的老树为邻。许多游客看样子和我们一样,住在附近,在草地上铺一块大毯子,带着水、吃的,往草地上一躺,大人或看书或养神,小孩子则奔跑、骑车、爬树、踢球、嬉戏,在阳光下一幅的安详幸福的景象。女儿说,天气好的周末,基本上就是这样打发掉的。看来他们已经入乡随俗了。外孙女正热衷于骑自行车,到哪里去都要把自行车放在后备箱里带着,我们步行,她骑车,我们在公园里晒太阳,她更是在草地上自由飞驰,还特别喜欢上坡下坡。我们来这个公园了两趟,都没有转遍。到底不知道有多大。不过从地图上看,海得公园比它大多了!

海德公园没有大门,是块巨大的草地。有几条公路穿过园内。公园里虽然还是以草地树木为主,却多了湖水和河流。餐厅酒吧都有。

住家附近的一个比较大的公园在山顶。我们叫公园,英文名字没有公园的意思,就是块地。站在公园可以看到对面绿色的山头,也是一个公园吧。这个公园中心是一个女子中学。女儿从留学生楼搬出来后就住在公园边上,新家旧家相距并不远。搬家前,带外孙女去这个“山上的公园”是我们对她的一个奖励;搬家后,每天下午从学校接孙女回来,我们爷孙俩都要在这里滞留半天,东逛西跑。公园面积很大,每次转都有新发现。孩子高兴,我也特别为她高兴。

公厕和垃圾处理

伦敦街上、旅游点、公园的公厕不仅免费,而且干净清洁,备有卫生纸、热水、洗手液和烘干器。我起初以为城里这样,乡下未必。后来我们也有机会到伦敦以外的小镇、偏僻的乡野去,我发现乡下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民居更宽敞漂亮,公厕也不比城里设施差,卫生差。

我们所到之处,不论是伦敦市内,还是乡下田野,抑或海边沙滩,很少看到乱扔的食品袋,饮料瓶,包装纸等垃圾。在公园或路上经常碰到牵着狗的人。狗一旦拉屎,他们都很自觉地拿出口袋里的塑料袋把狗屎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在游人如织的海边沙滩上,不论大人小孩,不论在水中嬉戏,还是在岸上休息,都自觉地把各自的废弃物收好投入附近的垃圾桶。虽然家家都是自带食品野餐,但是离开后几乎看不到任何遗留的垃圾。在山野之间也是这样,碧绿的草地山丘 一眼望过去,不见一个煞风景的塑料袋。为什么能这样,我认为:

一是大人小孩不随地丢弃垃圾,随地吐痰已成为习惯。天气晴好时,野餐是英国人喜好的户外活动。到旅游景点,中午时分,大家都是铺块垫子阖家席地而坐用餐。餐必,全都主动地收拾干净 再离去,细小的垃圾也不放过。我往垃圾桶里投放垃圾,外孙女也帮忙,把我没看见的小果核都一一送来。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她这样做是从学校老师和家长那里学来的。

二是管理到位。街上、路边,公园里,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垃圾桶,很方便就可以把手里的废物放进去。居民区、商店、学校、单位门外,都有一排的大垃圾桶,居民们平时把自己家的垃圾小袋放入大垃圾桶,会有垃圾车定期收走。这样,管理起来方便,使用起来也方便。

收集、处理垃圾的专用车很早就开始工作了。这是一个厢式大车,车厢里装有一个大铁滚,清洁工把上面提到的垃圾桶往一个特制的钩子上一挂,垃圾桶便被斜斜地吊起来,直到完全倾斜,里面的垃圾被倒入车内。大铁滚持续运动,垃圾随即被挤压成片状。

9月下旬,开始有了落叶。清洁工一手推个小车,一手拿一个耙形笤帚,将树叶收拢后,放入垃圾桶。说实话,在伦敦期间我们没有看到有人使用笤帚扫帚,家里是地毯用小型吸尘器,单位学校商店用大的吸尘器。至于街上户外,想来因为干净而用不着?不得而知。这个耙形扫帚还是我给取的名字,我觉得这种设计轻巧方便,效果好。


交通

伦敦的海陆空交通都很方便。伦敦有4个飞机场,其中洲际国际航班集中的西斯洛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空港之一。在出了机场回家的路上,只需仰望,即可看到排队等待降落的飞机们。从伦敦东去2个小时,就是连接法国的海底隧道以及海上轮渡。从伦敦坐火车到巴黎,快速列车只需不到3小时。

初到时,很惊讶每天都有无数的飞机在头上飞来飞去,我们特意到地势较高的空旷处打望,发现同时有6架飞机在天上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飞。

伦敦市内的交通有公交,火车,地铁,轻轨,电车,地上地下成网状。光地铁图就密密麻麻如同蜘蛛网。伦敦的街道都很窄,大都是双向2车 道,而且弯路很多,很少看到一条笔直笔直的马路。车多且快,司机们都听红绿灯的指挥,很守规矩,很少看到有强着超车的,堵车情况很少。路上几乎看不到有警察。女婿说这是因为街上到处都是监视器,警察在办公室看电视监控。监视器会自动记录违章,所以千万不要看见没有警察就乱来,否则过几天一张罚单就从天而降了。罚款很重。汽车很少鸣号,如果有行人在非人行道过马路,司机也会早早慢下车速,让行人先走。司机们看上去都很稳重耐心,不像我们在国内的司机们个个都有急事在身。居民区的街道车辆相对少,不设红绿灯和人行道,我们穿行时加了小心,司机远远看到我们在路边观望,都会里很远就停下来,示意我们先走,耐心等我们穿过马路。一开始很紧张,慢慢就不了,我想一定保证让司机看见我要过马路就行,我知道他们会优先让我过去,不会和我抢。

女儿有次带我们步行去附近市场。经过一个公汽站时,正好来了一辆车,她就带我们上去了,上去后才发现,根本没有售票员。我们只坐了一站就到了。下车后,见我们还在纳闷,女儿说:这样的公共汽车没有售票员,也没有人查票,买票要自己在站台的自动售票机上买。一句话,全靠自觉。她给我们在自动售票机上演示了一下。笑着说你们在伦敦也逃了回票呀!我不由感叹伦敦人真自觉,这办法搬回中国我觉得不行。

我回来之前,女儿应我的要求,安排了一天海逛:乘坐伦敦所有的公交工具。因为平时我们都是女婿驾车,“专车”带着出去玩,我们很想体会一下。我们最喜欢双层公共汽车,喜欢坐在上层,走走停停看看,觉得很惬意。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技术很高,窄窄的街道,拐弯时眼看就要和对面的车、树、电杆撞了,一眨眼,居然安然无恙过来了;地铁快捷,不过吵,也没有什么可看的。轻轨无人驾驶,自动行走、停靠,真是进步,女儿说小外甥女每次都想坐在第一节车厢最前面一排座位,假装是司机。所有这些交通工具都是软席。我们地铁公交,火车电车,轻轨,换来换去,逛了大半个伦敦,坐了一整天的车,但是只每人买了一张票,说是通票,不限时间、次数、交通工具,随便坐。我很奇怪,听说是不同的公司拥有不同的交通设施,我们这样乱坐一气,不知道他们怎么来分摊这张票钱?地铁站出入口都有一排1米来高的自动检票台,没有正确的票,门就不会开。我想会不会有人为了逃票跳出去啊,因为显然很容易。不过走了一天也没有看到。火车站和轻轨、电车干脆就是敞开着,没有人查票。我不由再次感叹伦敦人素质高。

街上骑自行车的很少看到。摩托车偶尔有,和我们家乡的一样,跑得飞快。


博物馆

伦敦有许多博物馆。其中大英博物馆最负盛名。大英博物馆是英国最大的博物馆, 1759年正式对外开放,不断扩建、丰富馆藏,到今天一共有94个陈列馆,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我们进门后直奔中国馆。中国馆很大,我十分惊讶,因为藏品这么多,覆盖年代这么全。从商周到清,一个朝代不拉,每个朝代至少都有一排陈列柜。这些都是公开展览的,估计没有公开的,也有这么多吧?

我们逐个仔细看过去。虽然我们是文物古董的门外汉,却也知道这些都是宝贝,是当年英国抢来的。老伴说:嗨,如果人家不抢,说不定也被我们破了四旧!或者被谁贪污去了!唉,自我安慰吧。最里面还有一个中国玉器展览。小巧精致的玉器真让人叹为观止!我在国内都没有看到过这样规模的玉器展览。

出了中国馆,看到一个巨大的石雕人像,有67米高,从底层到了差不多第三 层,看来只有这楼梯处才能放得下,几口巨大的钟靠墙安置。仔细阅读说明,发现它们来自河北。想当年英国人万里迢迢把这些沉重的物品运回自己国家,还真不辞劳苦!感叹间我们随意逛到一处,居然发现一个古希腊的殿堂居然也是照搬过来,后来又看到无数的从埃及来的方尖塔、石棺等等。


我们走马观花逛了大半天,直到走累了,都没有看完全部展品。要是研究文物的到这里,就如同进了宝库,估计要看几个月吧。

科学博物馆是外孙女最喜欢的去处,经常听她要求去玩。相邻是自然博物馆。科学博物馆中,生动形象地演绎着轮船火车飞机的发明和进步,自然博物馆主要侧重自然变化和动物演化,火山、风、地球等等知识被栩栩如生的呈现出来,这两个馆中的许多设计都可以亲自动手或亲身感受,大部份由游人自己尝试,也有的地方有工作人员演示讲解,有专门给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和举办的各种活动,怪不得孩子们这样流连忘返。

后来我们还去了相邻的阿尔伯特-维多利亚博物馆,基本上都是艺术品。

伦敦的博物馆都是免费的。


教堂

世上只有一个上帝,却有许多的教堂。伦敦的教堂可以说随处可见。从住处步行10分钟内,有4座。去教堂比去商店还方便些。信教的人的一生和教堂息息相关,新生儿的洗礼,年轻人结婚,死者的丧礼,都要在教堂举行。教堂这样多,说明伦敦在教的人也很多。

教堂大都有个高高的尖顶。对伦敦人来说,教堂坐落在自己家的街角。如同村里的小卖部,亲切可靠,再世俗不过,随时可以走进去。

教堂有大小之分。住家附近的,都是小教堂,供邻近居民使用。伦敦著名的大教堂有西敏寺和圣保罗大教堂。这两个是皇家教堂,外部风格迥异,内部却大同小异。一进教堂我总有森严肃穆的感觉。里面无论有多少人都是静悄悄的,烛火摇曳,钟声悠远。牧师的传授我听不懂,只感受到他的语气温和,镇定。只有时而响起的悠远的钟声会让我松弛,把我拉回现实世界。


我想教堂的高,显示了上帝的神圣,因为教堂是上帝的家园,给上帝的东西要最珍贵、最稀有,教堂的高也强调了教堂的重要性。教堂是上帝布道和安息的地方,是教徒聆听和祈祷的地方。教堂的多和高,能够使教徒们感到上帝的无所不在:教徒在任何地方只要看到高高的尖顶,就会踏实。

我一直很想看看教堂如何为新婚夫妇祝福或者如何为生者、死者洗礼的,可惜没有碰到这个机会。

教堂永远在守候。


作者自我介绍:人生从小学教师开始,做过中学教师、培训教师的教师、校长、教委主任。“干了一辈子教育”。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中国教育的变革和进步。


(待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