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一个已经在加拿大的学生聊天,问他在多伦多生活的还习惯嘛。前段时间下大雪,家里人很担心他是不是冷的受不了。谁想那家伙没心没肺的,说自己连带过去的秋裤都没穿,然后各种给我展示那边的学校宿舍,兴奋的不行,我也是醉了!问他学习上有没有压力,毕竟7月就过去了,也是希望能提早适应语言和生活。他说生活倒是没有问题,就是学习压力不小。当初从国内过去的时候觉得自己能直升本科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来到这之后发现雅思考到7.5的也大有人在。隔壁宿舍的一个男生会弹钢琴和吉他,新生欢迎会的时候亮瞎各位学长学姐的眼,让他不由心声悔意:当初爹妈让他学萨克斯的时候就该认真学的!我扔给他一个白眼:好好学习吧,不然过两年在感慨现在应该多努力点就不好了!这点他倒是很认同,说自己已经跟同专业的学长讨教上课记笔记的方法。虽然是直录进来的,但是学习的效率真的比读完语言的要弱一些,所以正在加把劲多学习。也许能耐的人比他多,但是他也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很好。
看到他有这种想法,我也是很受鼓舞的。我想起了前几天自己看的一篇同名文章。里头有这么一段话:
有些人害怕积极进取的青年,因为他们害怕生活里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他们把一切都怪罪给社会和体制,害怕靠自己努力的人。他们害怕这些努力的人,因为这些人的故事,打在他们脸上,告诉他们:哦,如果我当初努力了,也许也能成功,所以到头来,我买不起房子其实也不全是体制的错。
这是很多人完全不能接受的观点,这也是一个可怕的现实:原来我的不成功也有我自己的责任。
我不由想到了身边很多的朋友,学生,客户,甚至自己。 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往往习惯把一切归于外因。似乎这样,我们的心理就会舒服很多,自然很多。然后我们就可以继续甘于现状,放任自己被生活选择。但是当我们还在自怨自艾的时候,别人都在做些什么呢?那些比我们还努力的人,正在更努力的去成就自己的梦想。而那些不比我们努力的人,只会不断否定你坚持下去的可能。这是一个泼冷水的社会,这是一个泼汽油帮人自焚的社会,这是一个看谁爬高了就要拆谁梯子的社会。可怕不是多了去的人等着看你笑话,而是别人都在等着看你笑话的时候,你也跟着他们一起嘲笑未来的那个自己。
前几天跟分公司的老师聊天,探讨最近多大和UBC这些学校申请的事情。最近有不少家长咨询名校的申请,目前在办理的这几个也是紧锣密鼓的准备着,每天忙到很晚。因为1月就截止了,需要准备的材料还有不少,我们也希望一次成功,不要过多补件拉长申请的战线。有一个家长跟我抱怨,说定校的方案她不是很满意。自己的孩子虽然没有一本的高考成绩,但是会考有2A2B,雅思也到6.5了,又有社团的经验,为什么不能申请UBC和多伦多这样大学的直录。我很理智的分析名校申请的条件和为什么这个时间点我不是很建议递交这些学校申请的原因,最后,也不得不搬出从小一直与之抗争的“别人家的孩子”,无奈的拿出同批次申请的学生的材料:雅思7.5,会考4A,一沓证书和奖项。。。。
其实这位客户的孩子不是不能上名校。直申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孩子可以选择转学分的课程,未来一年或者两年转入名牌大学继续深造。门槛不高,而且过度平稳,淘汰率低,也未尝不是条好的路径。但是家长不愿意。担心学分转不过去怎么办,担心进不了理想的学校怎么办。但是同样的路大家都在走,同样的条件大家也都能成功,我们能做的,却只是在前期有更好的选择和努力时没有尝试和争取,在现在别人给予选择时不懈对待,固执己见不愿尝试。我理解家长一切的担心和忧虑,希望前期能够把空一切风险点,让孩子绝对无后患的只要过去安心学习。所以在前期咨询的过程中我都习惯的把优劣势做好对比,学生和家长应有的准备提前铺垫,让大家清楚未来要走的是什么样的路径,再去判断自己是不是要选择这样一条路。但是就像我前段时间讲座时讲到的那样,我希望家长和学生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而不是过分盲从,包括国家学校以及专业的选择。好学校努力了大家都可以上,但是像加拿大这样注重教育含金量的国家,好的学校往往不会给你那么长的时间或者那么多的机会去努力。多大和UBC第一年的淘汰率高达30%,当你在为了进入名校而努力的时候,别人已经在为顺利升学毕业而努力。你在高三的时候开始准备选学校递交申请,别人却已经在高一,甚至更早的时候规划准备。所以在最后,当大家一起把材料递交上去的时候, 不要埋怨学校为什么没有录取你,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比你更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所以摆正心态,允许别人比你优秀,但同时,相信自己可以比他们更努力。这样,未来站在梦想彼岸的“别人家的孩子”,说不定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