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要趁早。张爱玲12岁读中学时就在校刊发表了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之后又陆续在校刊发表了散文、短篇小说、书评若干,加上抗战期间码出了她写作生涯中绝大多数的中短篇小说,以至于成了当时上海最出名的女作家。
但本文要说的不是女作家张爱玲,而是“画家”张爱玲。至少在张爱玲17岁以前,写作并不是她的拿手好戏。
先来欣赏一下她的画:
张爱玲毕业的学校,在1937年女校校刊《凤藻》上刊登了她在画中表示了的对同窗们的个人印象和毕业祝福:
她发表的作品里,可常见到她画的插图。如短篇小说《心经》、《琉璃瓦》,中篇小说《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笔法颇为老道。
散文集《流言》内不仅有她的插图,连封面用图都是她绘制的。
苏青办的杂志《天地》,自第11期至14期的封面也是张爱玲设计的。
张爱玲在上海的一个综合性英文月刊《二十世纪》上发表的《中国人的生活与时尚》,配了她手绘的12幅插图。
李碧华说,张爱玲是一口古井,任凭后人来淘。
画作欣赏完啦,再来体会一下民国版的毒舌评委的威力!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我想到拉斐尔最驰名的圣母像:The Sistine Madonna。抱着孩子出现在云端,脚下有天使与下跪的圣徒。这里的圣母最可爱的一点是她的神情,介于惊骇与黔持之间,那骤然的辉煌。
一个低三下四的村姑,蓦地被提拔到皇后的身份,她之所以人选,是因为她的天真,平凡,被抬举之后要努力保持她的平凡,所以要做戏了。就像在美国,各大商家选举出一个典型的“普通人”,用他做广告:“普通人先生”爱吸××牌香烟,用××牌剃刀,穿××牌雨衣,赞成罗斯福,反对女人太短的短裤。举世瞩目之下,普通人能够普通到几时?这里有一种寻常中的反常,而山姥看似妖异,其实是近人情的。”
“感恩节 Doris Lee”
“美国的一个不甚著名的女画家所作的《感恩节》,那却是绝对属于现代文明的。画的是一家人忙碌地庆祝感恩节,从电灶里拖出火鸡,桌上有布丁,小孩在桌肚下乱钻。粉红脸,花衣服的主妇捧着大叠杯盘往饭厅里走,厨房砖地是青灰的大方块,青灰的空气里有许多人来回跑,一阵风来,一阵风去。据芝加哥艺术学院的Sarah Kelly Oehler介绍,该画完成的时期正值美国大萧条前后,画家通过感恩节熟悉的饮食与环境,用乡愁将大劫过后的美国人联系在一起。
大约是美国小城市里的小康之家,才做了礼拜回来,照他们垦荒的祖先当初的习惯感谢上帝给他们一年的好收成,到家全都饿了,忙着预备这一顿特别丰盛的午餐。但虽是这样积极的全家福,到底和从前不同,也不知为什么,没那么简单了。这些人尽管吃喝说笑,脚下仿佛穿着雨中踩湿的鞋袜,寒冷,粘搭搭。活泼唧溜的动作里有一种酸惨的铁腥气,使人想起下雨天走得飞快的电车的脊梁,黑漆的,打湿了,变了狠淡的钢蓝色。”
“蒙娜丽莎 列奥纳多·达·芬奇”
“我从前的学校教室里接着一张《蒙纳•丽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名画。先生说:“注意那女人脸上的奇异的微笑。”的确是使人略感不安的美丽恍馏的笑,像是一刻也留它不住的,即使在我努力注意之际也滑了开去,使人无缘无故觉得失望。先生告诉我们,画师画这张图的时候曾经费尽心机搜罗了全世界各种罕异可爱的东西放在这女人面前,引她现出这样的笑容。
我不喜欢这解释。绿毛龟、木乃伊的脚、机器玩具,倒不见得使人笑这样的笑。使人笑这样的笑,很难吧?可也说不定很容易。一个女人蓦地想到恋人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使他显得异常稚气,可爱又可怜,她突然充满了宽容,无限制地生长到自身之外去,荫庇了他的过去与将来,眼睛里就许有这样的苍茫的微笑。
《蒙纳•丽萨》的模特儿被考证出来,是个年轻的太太。也许她想起她的小孩今天早晨说的那句聪明的话——真是什么都懂得呢——到八月里才满四岁——就这样笑了起来,但又黔持着,因为画师在替她画像,贵妇人的笑是不作兴田牙齿的。然而有个十九世纪的英国文人——是不是Walter de La Marel,记不清了——写了一篇文章关于《蒙纳,丽萨》,却说到鬼灵的智慧,深海底神秘的鱼藻。看到画,想做诗,我并不反对——好的艺术原该唤起观众各个人的创造性,给人的不庞当是纯粹被动的欣赏——可是我憎恶那篇《蒙纳•丽萨》的说明,因为是有限制的说明,先读了说明再去看图画,就不由地要到女人眼睛里去找深海底的鱼影子。那样的华美的附会,似乎是增多,其实是减少了图画的意义。”
“The House with Cracked Walls 塞尚”
“风景画里我最喜欢那张《破屋》,是中午的太阳下的一座白房子,有一 只独眼样的黑洞洞的窗;从屋顶上往下裂开一条大缝,房子像在那里笑,一震一震,笑得要倒了。通到屋子的小路,已经看不大见了,四下里生着高高下下的草,在日光中极淡极淡,一片模糊。那哽噎的日色,使人想起"长安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是这里并没有巍峨的过去,有的只是中产阶级的荒 凉,更空虚的空虚。”
“Nevermore 高更”
“一个夏威夷女人裸体躺在沙发上,静静听着门外的一男一女一路说着话走过去;门外的玫瑰红的夕照里的春天,雾一般地往上喷,有升华的感觉,而对于这健壮的,至多不过三十来岁的女人,一切都完了。女人的脸大而粗俗,单眼皮,她一手托腮,把眼睛推上去,成了吊梢眼,也有一种横泼的风情,在上海的小家妇女中时常可以看到的,于我们额为熟悉。这高更第二次赴塔希提岛时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高更曾说:“我想一个简单的肉体可以唤醒长久遗失的蛮荒狂野中的奢华……”
身子是木头的金棕色。棕黑的沙发,却画得像古钢,沙发套于上现出青自的小花,罗甸样地半透明。嵌在暗铜背景里的户外天气则是彩色玻璃,蓝天,红蓝的树,情侣,石栏杆上站着童话里的稚拙的大乌。玻璃,铜,与木,三种不词的质地似乎包括了人手能得到的世界的全部,而这是切实助,像这女人。想必她曾经结结实实恋爱过,现在呢,永远不再了”。
虽然她睡的是文明的沙发,枕的是柠檬黄花布的荷叶边枕头,这里面有一种最原始的悲抢。不像在我们的社会里,年纪大一点的女人,如果与情爱无缘了还要想到爱,一定要碰到无数小小的不如意,龌龊的刺恼,把自尊心弄得千疮百孔,她这里的却是没有一点渣滓的悲哀,因为明净,是心平气和的,那木木的棕黄脸上还带着点不相干的微笑。仿佛有面镜子把户外的阳光迷离地反映到脸上来,一晃一晃。”
“Old Woman with a Rosary 塞尚”
“《戴着荷叶边帽子的妇人》,她垂着头坐在那里数她的念珠,帽子底下露出狐狸样的脸,人性已经死去了大部分,剩下的只有贪婪,又没有气力去偷,抢,囤,因此心里时刻不安;她念经不像是为了求安静,也不像是为了天国的理想,仅仅是数点手里咭唎咕碌的小硬核,数着眼面前的东西,她和它们在一起的日子也不久长了,她也不能拿它们怎样,只能东舐舐,西舐舐,使得什么上头都沾上一层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