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引导课堂实录】2015年10月6日 由劳动引发的学习思考

2015年10月09日 伦敦教育



一早读《大学》,孩子们说书页破了好多。是呀,读多了,有些页面就坏了。灵机一动,课间的团队拓展活动临时改变成修补书籍。于是和孩子们交流今天要把书本张贴好后送给隔壁教室的曹老师。

孩子们会怎样完成这些任务呢?中间会不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呢?

1.问题一:该不该贴封面


三个小女生把八本书自己分配好,唐馨拿了四本,王倩、彦宁各拿了两本(迎奥来的晚)。我在旁边帮忙剪胶带。孩子们一页页的翻开,查找哪些地方磨损了,再一页页的贴好。看到唐馨把书封面细微的地方也贴起来。王倩说:封面不用贴。彦宁也说封面不用贴。二对一,唐馨会不会听?唐馨一边贴一边说封面这里也破了,应该贴一下,而且也有多余的胶带。两个孩子不再反对。

2.问题二:我们是来学习的,为什么要劳动?

孩子们慢慢贴,一旁的男生正在扫地。这时候彦宁自言自语:我们是来学习的,怎么变成干活的呢?看来小家伙有点不明白。等孩子们贴好书、扫完地之后提问孩子。为什么学习?什么是学习?

小家伙特别可爱,有的说扫地是一种学习,否则家里脏了都不会做。有的说昨天的户外活动是一种学习,学会了开碰碰车。有的说玩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呵呵,孩子们反应很快。是的,做事,读书,游戏都是学习。


3.问题三:书贴好了该干什么?

书全部贴好后,孩子们把书整整齐齐的放在桌上。忘了要交给隔壁曹老师的事。于是提醒,刚才的任务是什么?孩子马上反应过来,三个女孩王倩领头抱着书本向隔壁班走去。走到门口看到教室里只有几个大哥哥姐姐在聊天,老师不再。孩子们犹豫了一会,互相看看。王倩说:进去,没关系。稍等了一下三个孩子在王倩领头之下把书放在了隔壁班回到了自己教室。

4.问题四:任务完成了吗?

孩子们回到教室玩耍起来,又问孩子们:书送给曹老师了吗?孩子们说放在隔壁班了老师不在。继续问:老师不在怎么办?这群小家伙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显然没想过这个问题。干脆召集男生们一起讨论。王哲说:要去告诉老师书放在哪里了。否则老师不知道。于是现场和孩子们假设了另外一个场景:王倩借了宵州的书,隔几天还了回来,可是宵州不在,就放在了他的座位上。结果另一个同学觉得很好看就把书先拿了看起来。宵州回来并没有发现书。大家说书有没有还给宵州?应该怎样避免这样情况出现?孩子们七嘴八舌,最后一致认为应该马上告诉宵州书还给他了。孩子们还假设曹老师万一不知道书已经放在桌上,还在前台到处找书就耽误了老师时间了。

一次小小的修书还书就是一次小小的学习。



伦敦教育分享清一新教育理念,关注思维和心理行为引导!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