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接上回
其实现在的美国房市就是一个热脸贴冷屁股。
第一期的美国住房指数(HMI)讲的是对市场充满激情的卖方——这是热脸。
第二期的房屋自住率(Home Ownership Rate)讲的是越发不爱购房的买方——这是冷屁股
然而,热脸贴了冷屁股,换来的却是美国房价的高速增长。结果是热脸更热,冷屁股更冷。
那么美国的房价为何会如此上涨呢?
在揭开房价上涨原因之前,我们先看看美国的房价到底涨了多少?
今日猪脚一:FHFA Housing Price Index(HPI)
FHFA美国住房价格指数是由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每月公布的数据。该数据是通过统计申请房贷的房屋价格变化,来反映整个房市的房价变化。
注意:反映的是变化,不是价格本身。虽然该数据更能集中反映二手房市场的价格变化,但由于二手房市场是美国房市的主体,因此也可以大致反映美国房市价格的总体趋势。
上图是1991年到2015年的HPI的变化图。
可以看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到2005年左右,美国的房市总体是持续稳定的增长。虽然整个过程的增幅有大有小,但无伤大雅。(2000年的一次大起大落,应该是受当年网络泡沫破裂造成的。)
但是自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房市便经历了一段“心力衰竭”,然后是持续到今天的“心率不稳”。
2008年以后的美国房市还真是无比的刺激啊!
(估计这就是当年来抄底美国房市的各路土豪的心声吧)
自2012年开始,美国房价的增幅基本上恢复到了持续的正数,也就是房价持续上涨,鲜有下跌出现。但每月的涨幅变化还是蛮让人受惊卵的。
当然,HPI反映的是全美范围内的房价变化。那么大家最关心的热点地区的房价变化又是怎样呢?
猪脚二:The S&P/Case-Shiller 20-city Composite Home Price Index
翻译过来就是:这是一个由标准普尔发布的,由Case和Shiller发明的,反映20个大都会区房价变化的指数。简称Case-Shiller指数。
该指数的统计与上面的HPI类似。通过比较房子前后两次出售的价格变化来反映市场情况。不同的是,该指数是用来反映美国20大都会区的住房价格变化。这20大都会区包括:亚特兰大、波士顿、夏洛特(北卡)、芝加哥、克利夫兰(俄亥俄)、达拉斯、底特律、拉斯维加斯、洛杉矶、迈阿密、明尼那波利斯(明尼苏达)、纽约、凤凰城、波特兰、圣地亚哥、旧金山、西雅图、坦帕(佛罗里达)还有华盛顿特区。
从上面2000年到2015年的图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起始年份(指数100.00)便开始一路上扬,到2006年七月达到最高值206.52。之后,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急转直下。(注意:下跌但没有触底,相比较于其他各种数据,该数据的跌幅与下跌持续时间都很短,可见大城市还是相对安全的投资市场。)2009年左右下跌放缓,2012年左右开始正式一路上涨。情况与上面的HPI基本相似,只不过涨幅更加的稳定坚定。
综上所述,目前美国房市的总体特征就是两个字:
虽然2012以后全美范围内的房价止跌上涨已成大势。但是涨幅变化较大,反映了买方、卖方、投资方对各种风吹草动的应激反映。显然整个市场还不够有信心。最近半年,房市趋于稳定增长的态势才刚刚开始显现了。相对于全美,重点城市的房价上涨则趋势十分明显、稳定,并且未来仍有一段空间的涨幅。
那么是什么促成次贷之后房市的巨大涨幅变化?作为投资人又该如何应对逐渐趋稳的态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