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又亮了!开了一门课,要学生集体研究避…孕…套…

2015年10月09日 澳洲资讯站


近日,资讯君收到爆尿


悉尼大学商学类某硕士学科的一项计分作业

居然是研究套套!!



对,不是牙套,不是手机套,这次真是避孕套!!!

(羞羞~~~~)





众所周知,

澳洲大学经常需要以Teamwork的形式完成作业,

这次关于避孕套的专项研究,是在商科类某课程内部展开的。

近日,导师安排了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给所有学这门课的研究生们:

了解XX品牌避孕套的市场开发潜力。

并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大家一起来分析该品牌套套的市场潜力。



听完研究题目之后就觉得立马高大上起来了~~有木有??





要做到准确分析一特定品牌的市场潜力

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民意采访。

学生们则要把目光投向对于该产品具备一定了解的人群,

然后对这一人群进行访问,

并进行对话录音以作为研究材料使用。


至于采访的内容则是像这样的:
你的对避孕套的看法?

你什么时候会考虑用?
(还能是什么时候啊~~~)

你会跟别人讨论吗?
(现在不正跟你们讨论吗~~~)

讨论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羞羞脸~~~)

你都知道哪些品牌的套套?

你喜欢用哪个品牌?为什么喜欢?

你所知道的套套有什么特点?
...



(你们在说神马呢!!!我不听我不听!伦家还是个孩子啊!!!)


资讯君认为:

虽然这个话题确实有点羞羞,

可是这也正正体现了西方教学的开放性。

对于相对敏感的话题,

大家也能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去对待,

学生与导师共同参与,畅所欲言。

在学术氛围浓重的课堂里,

敏感话题能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也能引导学生用一颗健康、正面的心态,

来理解将性教育与市场经济相融的合理性

不得不说,
这其实是一种对于教育理念的尊重和深刻理解。

同样的情况,

两性知识?

废除死刑的利弊?

是否接受堕胎合理性?

同性恋应当被支持或禁止?...

这类话题则比较少在中国的高校课堂中出现。

也许是长久以来传统文化因素的作用,

也许是中华教育理念的不同,

导致了中国教育中对敏感话题“避而不谈”的现象。





举个栗子,

前不久大火的一期《奇葩说》

由于话题的劲爆引起了大众热议。

可说时迟那时快,

其中一期内容为主持人康永含泪诉说出柜不易已经被广电总局给禁播了。



嗯,听起来好像很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对吧?

广电总局连《武媚娘》都可以改成《大头娃娃传》了,

你居然公然讨论出柜?!还不把你给禁了!!



资讯君想说

《奇葩说》之所以会火,

就是因为它把大家不敢公然讨论的敏感话题拿到桌面上来讨论。

话题之所以成为话题,必定是有它所存在的问题、或者反映的某种现象。

如果话题因相对敏感而被回避,

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有这样多的人,

可以对话题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公众也永远无从得知关于这个话题的客观性以及正确的对待方式。

恰恰相反的是,

畅所欲言,

尊重话题的客观存在性,

拓宽探索领域,

正面理解事物存在的内在合理性,

则可以让公众用更加正面,客观的心态对待该话题。

(也不知道怎么居然就从套套想到了那么多,一不小心向大家透露了我对待学术如此认真严肃态度~~)


anyway~各位小主周末愉快啦~!


文章由资讯君工作室整理自网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