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美国房产华富美,即可关注我们哦~
华富美海外房地产是一家专门从事于有关美国房产投资、美国资产并购、美国留学以及投资移民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 同时也是美国奥玛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华唯一战略合作伙伴
今天的中国人喜欢说一句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带着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为人父母的一听,就仿佛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一定要让孩子在人生的竞技场上跑得越早越好,越快越好。
当然,以为美国的孩子就过得很轻松未必是事实。美国孩子除了作业相对少点,大致也是好的小学可以帮助进入好的中学,好的中学可以帮助进入好的大学。为了进入好的大学,还要积累才艺,培养领导能力,做义工,提前上大学课程,总之都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即使光以学业成绩来看,美国看重全部成绩,而非一次考试,这样无形中把压力分散,也意味着如果一个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里成绩不算出色,到后来想浪子回头,咸鱼翻身,临时抱佛脚,难度是比较大的。
但是,这也并不是说,一个美国人假如年轻时学习不好,或者不爱学习,后来就真的会在人生中过得不如意。
首先,前面说的这种情形是假定父母一开始就为孩子拟定好要进入顶尖大学的计划,如果是这样,大概是不能有半点差池的。
另外,如果一个人理想远大,天资聪颖,当然需要尽可能地进入最好的学校,获得最扎实的学术训练和最好的研究环境。在美国,一个没有受过严格和正规心理学学术训练的人,是不可能在电视上自称“心理学专家”,分析别人的性格的。
另一方面的实际情形是,一帆风顺地从一流高中到常春藤大学,然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也并非每个美国年轻人的第一选项。美国人对名校的热衷程度不仅赶不上在美国的亚裔,也赶不上在各自国家里准备投考美国名校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
对于美国人来说,读什么大学,过什么人生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并不存在一窝蜂读名校的心态。对于那些并不是特别拔尖,也不太雄心勃勃的学生来说,在自己所在的州读州立(政府公立)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前一段时间,美国甚至流传一个统计,大公司的CEO中绝大部分其实是州立大学,而不是顶尖的常春藤大学的毕业生。
■■□□
对于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连大学都没有读过的学生来说,在他们思想更成熟,个性更稳定之后,“浪子回头”的机会其实是不少的。
首先,美国的大学并不存在按特定学科设立的统一高考,这就使得离开校园几年的人也可以通过报考考察基本技能的SAT考试相对容易地进入大学本科。
又由于美国的大学都是单独招生,学生可以无限制地报考不同的学校,录取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通常也不考专业,只考词汇,基础数学,逻辑等科目,对于离开校园多年的人并不算很难。
另外,入学考试也不限定年龄。这些措施,都为回头浪子或寻求人生转轨的人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
我初到美国的时候,住在一个比我大七八岁左右的美国朋友理查德的房子里。他的女朋友艾琳并没有念过大学,因为喜欢佛教,就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佛,去尼泊尔旅行,回到美国后只是做义工,打零工。等到她想要回到校园读书的时候,就到所在地的州立大学里,要一些录取材料,准备一下,然后就考上了。
在一所普通的州立大学里,像她这样年龄比一般应届本科生大的“非典型”大学生司空见惯。还曾认识另一个美国女孩,是德国后裔和菲律宾人的混血,因为父母离异,自己一度过得乱七八糟,不但退学,甚至还曾经堕胎。
几年以后,她迷途知返,进入了社区学院,找到了一份普通的公司前台接待工作,结了婚,人生慢慢走上了正轨。公立的社区学院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很不入流,但对她自己来说,却是一件很值得骄傲和兴奋的事情。
在笔者读研究生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一位非典型的同学。他自称来自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本科毕业后和朋友组建了一个乐队到处巡回演出,浪迹天涯,后来大概乐队散伙了,年龄也大了,就在后来的落脚地,位于美国东南部的亚特兰大,报考了历史系研究生。
我读博士的时候担任过一个学期的本科中国近代史教学,学生中也有一个当时年龄已经在四十多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虽然她年龄偏大,但阅历丰富,曾在中国和日本都生活过,会说中文和日语。
她当时的理想,就是考下在高中教中文的执照。教授有时候其实暗中还更偏爱这部分成人学生,因为他们有社会经验,更成熟懂事,懂得尊敬和体谅教师,当然也更珍惜学习机会。
美国人一生中的专业,职业选择和居住地点是可以多次转换轨道的。在笔者目前任教的大学里,同事中有一个英语系的文学教授,过去是个医生,就因为喜爱文学而弃医从文,从头学起,直到当上大学教授。
这种现象是如此自然,很多人都会在中年以后仍然调整人生的跑道。他们或许因为厌倦,或许因为前景不佳放弃过去的行业,选择从头开始。因此,在一些州立大学的校园里,甚至还有专门针对这些非典型的大龄学生的办公室。
我所任教的大学,也有专门针对女性的非应届生提供的奖学金。类似的措施,会帮助很多因为照顾孩子而在家做过几年全职主妇的女性,让她们在孩子长大以后获得重新受教育的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体来看,我不认为在美国,一个人一定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本来就没有绝对的起点和终点,也没有绝对的输赢。每个人的起跑线可以按照自己的特殊经历和兴趣重新设定的,而个人的成就感,也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
整个社会和相应的制度,其实是在力图帮助每个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转换轨道,或者从头再来。重要的是,美国不仅仅提供最优质的高等教育,也对普通人提供最多元和开放的高等教育机会。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父母一般是开明的。他们也为孩子的学业付出,例如选择学区,缴纳高昂的学费,培养才艺,为他们能进入名校骄傲,但同时也尊重孩子自己的爱好和多元选择。
不少年轻人不念大学,而从事自己喜欢的蓝领工作,体力劳动,或者念完大学以后从事并不稳定的,带有自由职业性质的文学创作,摄影,电影摄制,表演等,父母也会非常骄傲和欣赏。
他们并没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务正业”,“早点安定下来”等观念,不会功利地去劝导孩子应该做什么,给他们太大压力,更不会用孩子世俗意义上的的“成功”来补偿自己的未曾实现的梦想。
华富美国际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人:罗女士 13011226865
http://www.hfmtz.com
http://www.mightyga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