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了,开学的小朋友都比较怨念,然而对于越来越多选择另类教育的家庭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儿,因为根本不存在学校的概念。
金姆·康斯太勃尔(Kim Constable)是4个孩子的母亲,她一想到以前每天要哄孩子们起床、给他们穿衣服、再把他们送出家门,她便说:“当时可真的是精疲力竭。”
2013年末,金姆认识了美国育儿专家戴娜·马丁(Dayna Martin),一位“激进式非学校教育”(RU,radical unschooling)的支持者。金姆开始在家教育孩子,孩子们摆脱传统的课目,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非学校教育”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由美国教育家约翰·霍特(John Holt)提出的。1983年他在接受BBC采访的时候表示:“我并不认为学校是错误的,而是说人们对学校一词的理解出现偏颇。奇怪的是, 人们一直认为学校与生活无关,这个地方只有学习。”
“激进式非学校教育”的支持者们推崇“完全的非学校教育”。戴娜·马丁表示:“相信孩子就要相信孩子在生活上方方面面的能力。我们不是活在规定下的,我们只需按原则处事。”戴娜·马丁认为当孩子在生活中被给予绝对自主权时更能茁壮成长。
其实拥护这一观点的家长们并非只是简单地把孩子们从学校里接出来,他们实则更加强调“废置规定”的必要性——没有课程,没有硬性作息时间,没有看电视的时间限制,更不会强迫孩子们吃蔬菜。
在Facebook上,“英国激进式非学校教育网”已经有超过1千个会员了,“完全式非学校教育”小组达到了1万1千个,是去年的两倍。马丁还表示,对这类教育的支持者而言,其家庭背景也在发生着改变,“最近两个月,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医生、教育专家和律师成为这类教育方式的主流人群。”
在英国,家庭教育和“激进式非学校教育”都是合法的,通常采取这类教育方式的家庭不用按照国民教育课程学习或是考试。但是越来越严苛的教育律法使得家庭教学履步维艰。在2009年时,政府曾试图立法要求家庭教育者注册。但是在野党反对,便搁置了。
很显然,支持“激进式非学校教育”、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其根源是很多考试、测验和训练会使孩子产生越来越多的挫败感。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的访问学者发展心理学博士阿兰·托马斯(Alan Thomas)目前研究“非正式家庭”和“自主家庭”,他认为现在学校课程缺少灵活性,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接出学校,逃离传统学校体系。他表示:“当采取非学校教育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是让孩子通过对周遭世界的探索来学习,孩子们可以任意发展自己的兴趣。”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热衷于此,有人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只是说明父母很懒。马丁表示:“其实传统的独裁式教育才叫真省事。惩罚和规矩远要比与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或是做出妥协更简单。”
“完全非学校教育”的支持者艾玛·罗瑟有一个15岁的儿子,名叫乔丹(Jordan)。他患有孤独症、妥瑞综合征(儿童碎语多动症),并且总是十分沮丧和焦虑。因为乔丹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被欺负,且情况愈演愈烈,在乔丹11岁的时候,她把孩子从学校接了出来。如今,按照自己的心愿,乔丹已经在数学、历史、商业研究和英语这几科目上取得了普通中等教育证书,他还赢得了高尔夫奖杯。
丽贝卡·泰杰(Rebecca Teiger)来自一家咨询训练教育公司。她表示:“人们可以对教室和操场产生质疑,但是很不幸,这里就是训练职场政治的未来。保护你的孩子远离这个地方,看似给予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将来势必要步入现实社会。”
还有些言论称,这样的教育会阻碍未来发展。虽然泰杰认为孩子自学速度很快, 但是她却对孩子的自律能力产生怀疑。她表示:“有些家庭教育并不理想。我们都知道,一些疲惫不堪的成年人多会放纵自己,且从不学习。其实那些最有想象力、最有创造力和最有积极性的学生可以很好的适应学校生活。”
2013年波士顿学院的调研教授皮特·格雷(Peter Gray)调查了75位成年人,他们都接受过非学校教育。他们没什么人对非学校教育抱怨不休,其中83%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只有11%的人在一科或是几科的学习上被落下,但有21%的人性格孤僻。
同时,有4%的人表示,这种教育的弊大于利。其中有一位26岁的英国女性,现在正在学习美术,她希望将来自己可以成为一名老师。然而,她自嘲道,选择学习美术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也做不了别的。她还对研究员们说道:“我十分不赞同非学校教育,因为这对于家长来说是种偷懒的做法。这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从未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中去。我的经历简直就是非学校教育的反面教材。”
有关“激进式非学校教育”的争论依旧是众说纷纭。其实,按照父母的直觉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交给学校让学校按照经验教育孩子,这本来就是一个关于“兴趣”和“多元”的教育两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