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移民成新宠 移民生活苦乐不一

2013年10月28日 澳大利亚资讯网



    近日,电影导演贾樟柯的一条微博引发了热议。他在微博上写道:昨天聚会才知道,在座的十几个朋友除了我以外,都办了或正在办移民手续,这让我非常震撼。寥寥数字的微博随即引发了网友数千次的评论与转发。

 

   去年年底,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下称《报告》)披露,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


    仅2011年一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虽然移民在近些年来对于中国人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组成移民的群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报告指出,目前,投资客已经成为中国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产阶层和新贵阶层正成为这轮“投资移民”时代的主力军。

 

   近些年来,感受最深的变化便是中国海外移民的组成部分变了。“5-6年前,移民群体主要是受教育水平比较高的技术移民或者因为亲属在海外的姻亲移民,或者因工作关系而移民,而最近3-4年,投资类移民明显增加了。”

 


中产阶层成移民主力

 

    针对第三波移民潮中的主力,《报告》指出,这一群体的共性便是年龄普遍在30-40岁,很多人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已在国内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属于社会各行业的佼佼者与引领者。因此,《报告》得出的结论之一,与个人净资产超过1亿元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也就是社会普遍定义的富豪相比,中国移民人口中,中产阶层已成为当下海外移民的中坚力量。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从事移民工作的人士表示,其经手的客户主要以30-45岁的群体居多,其中不乏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甚至还有不少在社会上打拼后小有积蓄、有家有室、40岁以上的民营企业家。与技术移民不同,投资移民需要一定的资产积累,甚至是一些管理经验,因此年龄段较多集中在中年。

 


    记者也曾以潜在移民者的身份参加了一次在上海由某移民机构举办的美国投资移民项目EB-5的投资说明会,与会者以衣着朴素的中年夫妇为主。在项目推介过程中,他们行为低调,时而认真记录,时而相互低声交谈,很少公开提问,只是私下与移民顾问交流。记者试图与他们进行简单的交谈,但后者以隐私为由婉拒。

 

    近三四年来投资移民组成的年龄变化以35-55岁左右的群体为主,其中,私营企业主、企业高管的人数占近90%。

 


买房移民成新宠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移民海外的人数超过15万,但记者从多家移民中介机构了解到,尽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移民政策收紧,但也难挡中产阶层海外移民的积极性。

 

    当昔日颇受欢迎的技术移民成为政策收紧的牺牲品后,花钱买房、走投资移民的道路成为当下中产阶层移民的主要方式。

 



子女教育成首要考虑

 

    针对一波波中产阶层移民海外的原因,《报告》分析认为,我国海外投资移民多集中在房地产、外币存款和股票等领域,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更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这一点也得到接受记者采访的移民工作人士的认同,子女教育在所有原因中位居第一。一位专门从事加拿大投资移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这些移民客户的孩子多数处于22周岁以下受教育阶段,因此,为子女寻找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是这些中产阶层移民的主要动力之一。

 


     不过国外没有学区房的概念,因此,这些拥有适龄求学阶段孩子的移民家庭往往倾向于在配套设施齐全的富人区购房。

 

   多数人会考虑通过移民提前给孩子解决身份问题,方便孩子在国外接受教育、工作,有机会在国外发展。

 

    当然,除了子女教育的考虑因素之外,完善的养老体制、严格的食品安全机制以及鲜有污染的环境等都是中产阶层在移民时颇为看重的因素。此外,多样化的投资渠道也是中产阶层移民潮背后的一个推动因素。

 


后移民生活苦乐不一

 

    移民其实就是多拿一个身份,多一个生活空间。至于移民后选择加入目标国的国籍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变更国籍最多的,就是在当地工作、落户或者大部分时间在当地居住的这一移民群体。

 

   对于移民后的生活,大家感觉也不尽相同。有人觉得很满意,也有人倍感失落,感觉与自己在国内时设想的不一样。”

 


   记者的同学小琳也通过自己在澳大利亚当地的观察表示,并不是所有人在移民后的生活都顺顺利利。小琳说:“一对在国内小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夫妻在国内专门研究高层建筑的建设,但澳大利亚高层建筑很少,因此,夫妇两人移民澳大利亚后的职业发展就遇到了很大的瓶颈。要在当地找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已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的移民告诉记者,初来乍到时,自己为了找份工作,甚至还去当地养鸡场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在养鸡场看到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倍感亲切。一打听才知道,其中很多都是从中国来的移民,而他们之中有些人在国内的工作还很体面,比如律师或者医生之类的。” 该人士说。

 


     两类人对于移民后的生活较为满意:其中一类便是在国内月收入5000元左右、年龄在30岁上下的这一群体。 即使这一群体在国内尚未购房,在他们看来,在上海、北京等地生活成本过高,因此,会比较满意移民后的生活。而另一类群体便是所谓的富豪阶层。

 

    至于对移民后的生活存有失望的群体,实际是处于上述中产阶层与富豪阶层之间的“夹心层”。这一类人的资产水平并没有达到千万富翁的级别,到了国外后,在国内的积蓄不足以支撑移民后的生活。即使辞职在国外找份工作,但也感觉不像在国内那么受人尊敬。因此,心理会有所落差。

 


新生代移民:焦虑并幸福着

 

    小琳是记者的同学,当年大家都忙着论文答辩、找工作时,小琳却一下子从同学中"消失"了。等到后来再次听到小琳的消息时,她已在远隔重洋的澳大利亚安安静静地等待移民申请的最后结果。

 

    小琳拥有名牌大学硕士学位,且之前还工作过几年,也算小有积蓄,要在国内找份体面的工作不算难,但谁都没料到,小琳居然会移民。聊起这段移民的经历,小琳说,起初也是稀里糊涂的,只是搭了她先生的"顺风车"。小琳的先生多年前移居澳大利亚,目前在澳大利亚当地的一家公司上班。"不怕你笑话,直到进机场登机了,我才意识到,哦,原来真的要去澳大利亚了。之前总感觉不太真实。但真的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几个月后,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目前,小琳正申请配偶移民,正在等待结果,小琳对此非常乐观。

 

    回想这段时间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小琳用"很平等"三个字来形容。以申请签证公证为例,小琳说,澳大利亚并没有类似于国内的那种公证机构,只是靠一些上了年纪的志愿者来提供这类服务,"这些人一般在当地的图书馆都能找到。他会先看看正本和复印件,是否一致,然后再盖章,留下他的联系方式。"小琳感觉,他们不像国内的某些公务员,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而是很亲切、善解人意。"在国内,感觉自己总是求人办事,而这里不一样,这些服务都是无偿的。"小琳说。

 

     国内担心颇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澳大利亚根本用不着操心,"在食品安全方面,如果出了问题,政府罚得很严。"小琳补充说,"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很好,动物不怕人。小孩也很幸福,可以满大街地乱跑。"尽管隔着互联网聊天,但记者还是能感受到她溢于言表的幸福。

 


    对于像小琳这些"准移民"而言,初来乍到的新鲜感褪去后,也面临不少在当地生活的现实压力,比如买房。小琳和她的先生计划在未来2-3年在当地买房。"当然,这里买房的压力比国内小很多。我们只要有合法且正式的工作,贷款就能贷到90%左右。"

 

    除了买房,当然就是等移民申请通过后,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小琳坦言,受制于全球经济大环境的不理想,在澳大利亚当地的工作也不是很好找,尤其是要找份自己擅长的专业工作。因此,小琳心里也有点着急。

 


    回想当初的决定,小琳认为,如果他们夫妻在国内发展,最大的可能就是留在上海。但是,对于出生于小城市的他们而言,在上海生活,不仅节奏快且面临的生存压力不比在国外少。

 

    小琳感慨说,移民让她面对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与另一种生活方式,当人生没有那么多设定与约束的时候,去尝试做些从没预料过的事或许也是一种历练。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