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正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中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这为银行海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银行海外资产总额7,733亿美元,实现税前利润66.80亿美元,在集团总资产和税前利润中的占比分别为27.38%和23.15%,领先主要同业。
完善服务网络,力争实现7×24小时无缝隙服务
中国银行将进一步加快在全球的机构布局,力争在跨时区、跨国家、跨币种的维度上实现7×24小时无缝隙持续服务。截至2015年9月末,该行海外机构覆盖44个国家和地区,经营性分支机构600多家。
该行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作为海外布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增加在南亚、中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的机构设置,努力构建金融大动脉通道。今年以来,包括老挝万象、捷克布拉格、缅甸仰光在内的多家海外分支机构正式营业,已覆盖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近年来,中非、中拉合作不断深化,双边在产能合作、服务贸易、工程承包等方面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年,中行在多个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开展新设或升格经营性机构的筹设工作,力争成为当地中外资企业业务首选银行。
该行还实施了海外业务集约化经营,着力打造海外核心业务产品中心、营销服务平台和海外资金运作平台,构建一体化的营销体系、产品体系、管理体系。10月份,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中国银行在伦敦的交易中心正式开业。该中心将逐步全面覆盖欧洲和美洲地区的离岸人民币、外汇、贵金属、商品、债券和其他衍生品的报价和交易。目前,中国银行以北京、上海、香港、伦敦和纽约为中心,已建立起全球一体化交易网络,大幅提升不间断交易能力。
支持重大项目,力促“基础设施联通”“贸易畅通”
目前,中国银行已成功完成非洲首单由中资银行主导的项目融资业务——赞比亚曼巴火电站项目、全球电信行业首个项目融资与经营性租赁结合的结构化融资业务——匈牙利电信光纤到户项目、优势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国家最佳实践——葫芦岛(文莱)钢铁公司OCTG焊管项目等一批创新代表性业务,获得市场广泛好评。
此外,该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要求,建立起公司金融“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截至2015年9月末,中行跟进“一带一路”境外重大项目约310个,总投资额约2,900亿美元,中行意向性授信金额约750亿美元。今年,该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授信力争不低于200亿美元,未来三年,累计达到1000亿美元。此外,中行海外工作组也已先后派出赴外工作人员10余批,开拓了“一带一路”、非洲、拉美的十几个国家,获得项目信息上百条,跟踪重点项目超过30个。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满足人民币跨境运营和投融资需求
前三季度,中行共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4.2万亿元,清算量245.4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中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断提升清算服务能力,成功办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首笔业务。
中行多渠道发力,积极推进人民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离岸金融中心,大力推动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对于大型“走出去”项目及当地重大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和当地业主使用人民币,扩大人民币贷款规模;对于有发债需求的企业,协助其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拓展海外人民币账户,推进和完善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在人民银行指定的19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中,中行占10家,继续保持数量同业第一,其中包括马来西亚、匈牙利两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此外,该行在境外市场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一带一路”债券,是国际金融市场首笔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也是中国银行业迄今最大的境外债券发行,主要用于“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及部分分行贸易融资业务需求,支持的项目融资需求包括12亿新元5年期中信环境并购项目、3900万5年期新元长电科技并购项目、5400万新元3年期光明集团并购项目、1800万欧元SGH斯洛伐克天然气项目、7300万欧元TIP海航子公司项目等。
加强风险管理与政策支持,为业务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中行一方面加强授信业务引导,重点支持石油、天然气、电力、装备制造等行业,以及与海、陆、能源等互联互通相关的铁路、公路、港口、仓储物流、电网、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支持高铁、核电等具备技术优势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去”。另一方面,加强差异化授权,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机构授权动态调整力度以及境内机构“一带一路”相关行业和产品授权调整力度。推动沿线机构差异化信贷政策的研究制定,差异化设定风险容忍度,在“走出去”限额、国别限额上给予预先考虑和差异化安排,支持沿线海外机构在当地市场做大做强。
同时,中行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方向,持续加强国别风险研究,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别评级和限额管控,做到评级和限额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