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期内”做个好妈妈

2016年01月01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看着大家的新年感言,不禁会想, 2016该有怎样的 New Year Resolution


2016年会是有很多变化的一年。


老大西北大学大三,医学预科,今年夏天就要参加据说要7个小时才能考完的MCAT考试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儿子这三年,从懵懵懂懂想学商科,金融,到自己摸索并下决心走一条漫长的,艰难的医科之路,好像挺顺利,我这个妈妈似乎也没起到太大的作用。这个6尺多高的小伙子,很踏实,平静,对自己的选择也很笃定。


报美国大学10几个也就够了,而报医学院要报20-30个,因为每个学校的录取率几乎都只有个位数。上大学希望上名校,看排名,而医学生的心愿是能被一个医学院录取就好。申请的历程也不一般,初始申请,二级申请,面试。听他讲这些,就像听故事一样。儿子和7个其他三年级的学生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包括儿子在内有3个孩子想上医学院,另外5个孩子已经开始了找工作的进程。别人在谈面试,起薪,难得这些笃定读下去的孩子们不为所动。儿子会说:我很清楚医生不会是赚钱最多的职业。很欣慰他没有急火火要赚大钱的焦虑。


老二今年夏天要进入新的学校。这个刚刚成为teenager的小毛头,虽然个头也快有6尺,跟哥哥比还是个baby13岁开始注重外表,在意别人怎样看他,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更对将来的职业一无所知。但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治见解,从美国大选,世界美食,到种族冲突,有时也会语出惊人,不知那些知识见解是从哪里拾起来的。


10年前我们回国时,小家伙才两岁多,看着他经历自我认知上的困惑,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挣扎,踉踉跄跄到今天内心也渐渐强大起来。小儿子小时候最经典的问题是:我什么时候才会比哥哥大?虽然永远不会比哥哥大,但看现在的势头,个头很快就会比哥哥高啦!


在孩子的这些成长进程里,妈妈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好像真的没做什么。


老大15岁去美国寄宿高中,一年聚少离多。小儿子曾经非常不满的问:哥哥为什么不能在上海上高中?兄弟两个不能在一起,“What's the point我竟然很难回答。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暑假一定让他们在一起,每年圣诞节全家一定去度个假。看他们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哥哥bossy弟弟耍赖,好像做家长的也只能做到这些。


也许,我们能陪伴,能 facilitate, 能给孩子创造机会并给一些指点也就够了。



龙应台写过一篇小文叫”做父母的有效期”。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再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在龙应台看来,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忽略了教养,将来孩子再怎么叛逆,父母也只有摇头、叹息的作用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都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是呀!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小孩儿是老天爷(或上帝)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或上帝)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2016年,时刻提醒自己,在作为妈妈的“有效期”里,多些陪伴,少些干预,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决定。孩子们又长大了一岁, 妈妈们依然年轻!就当这是今年的 New Year Resolution 吧。与妈妈们共勉!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