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考、研究生考试作弊事件不断。在《刑法修正案(九)》生效,考试作弊入刑后,不久前结束的2016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仍曝出“泄题”事件,令舆论哗然。记者调查发现,作弊越来越高科技化,甚至有专门的中介借此牟利,考试作弊已呈现产业化趋势。
研究生考试被曝“泄题” 目前仍在调查
2015年12月26日,当天举行的2016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177万人报名参加。一天后,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发布微博称,教育部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反映有考生收到个别科目部分试题的作答与考题内容相关。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报请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曝光内容与考试内容高度一致 考生透露考前半小时收到答案
网友上传的微博、微信截图显示,有英语考题的翻译、完形填空、重点单词等答案和提示等信息。试题答案来源多为某些考研培训机构的QQ群、微信朋友圈。
据大多数考生反映,英语(二)试卷中作文内容与考试实际内容相同,流传出的完形填空答案也与实际考题答案高度一致。也有不少考生反映,英语(一)、政治及综合管理统考试卷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泄露。
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透露,他身边就有人在开考前半个小时收到答案。
起底一:作弊手段层出不穷 “紧跟”科技步伐
据了解,作弊手段从最早的文字夹带、枪手替考,到后来的手机短信、高科技针孔摄像机、隐形耳机,再到现在作弊笔、作弊手表,可谓“日新月异”。信息传播上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从通过无线电对讲机发送语音信号发展到通过数字传输技术向考场内发送文字信息并采用采用调频和扩频等技术手段,如今已经发展到网络传输。
△2014年5月25日,四川省人事考证中心收缴的一套藏在背心里的作弊电子工具。
起底二:作弊者“武装到牙齿” 甚至将接收器植入头皮
从近年来各地编录的系列考试警示录来看,作弊越来越高科技化,一些作弊者“武装到了牙齿”。
有的只有米粒大小的隐形耳机,放在耳朵后很难被发现;而口腔骨传导耳机更是让作弊者“武装到牙齿”,作弊者只要用牙齿咬住耳机,就能通过振动知道场外传来的答案;东北某省甚至发现过作弊者将接收器植入头皮,利用身体晃动接收信息的案例。橡皮擦、眼镜、手表也成为一些人作弊的接收器,让人防不胜防。
还有一些人开考后先用胸前佩戴的微型相机将试卷扫描出去,一些专业“枪手”在附近的居民楼内接收图像,然后分头答题,再把答案通传给考生。
起底三:作弊团伙化、专业化趋势明显
从公安机关披露的案件来看,考试作弊已呈产业化趋势,从生产销售作弊器材到卖试题、卖答案,形成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涉及范围从英语四六级考试、高考,到律师资格、财会、司法、公务员考试等,所有国家组织的考试均有相应的作弊网络,研发者、生产者、销售者们不仅通过网上邮购,各取所需,甚至还有专门的论坛交流信息。而一部分考生法制观念不强,学风不正,形成了作弊的市场需求。
NEWS MORE
《刑九》已施行 考试作弊最高处七年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除上述行为外,修正案还对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相关试题和答案、替考等行为进行处罚。至于替考,或让他人替自己考试的行为,将被处以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作弊入刑不是终点 仍需尽早制定考试法
专家表示,遏制考试作弊行为需要刑法,但仅依靠一个刑法条文,还远远不够。防止作弊行为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套措施,不仅需要惩治手段,更需要各个环节的严格管控。对于考试本身的组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渎职等方面的问题,也应该根据严重程度入刑处理;从源头、制度上杜绝考试作弊,要尽早制定统一的考试法,明确各类考试的组织方式、权责分工和法律责任,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多层次考试法律体系。
欢迎报名!
培训部详询电话:7510753 13605466002
详询地址:东营市济南路169号职工大学院内博学北楼2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