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你还记得痛批美国梦、讽刺韩寒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吗?

2015年12月28日 美国投资移民


前几日,网络被这则消息刷屏了:杭州女孩郭文景被哈佛大学本科提前录取,面试官对她赞不绝口,称她为“我在中国区面试6年,最优秀的学生之一”。网友也赞她为“最完美哈佛女生”。这让我们不由想起了另一位曾轰动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当年那个敢和韩寒论战的女孩。十几年过去了,这位当年的风云学生现在在做什么呢?分享一篇来自“鱼鱼在这里”博客的文章。


记得当年,刘亦婷是所有老师都要求我们努力的榜样,为此当时几乎人手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 刘亦婷小时候父母离婚,她跟着母亲来到新家庭。刘亦婷母亲在女儿的教育上边比较注意,主要是注意孩子心理的成长。 刘亦婷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刻苦,开始是用小时来计算,结果是她的某学长已经在用秒来计算了…… 她高中的时候申请国外的大学,那时候又要备战高考,又要去申请国外的大学,于是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打的回家,夜里写申请,早上五六点的时候再起来,打的回学校…… 最终刘亦婷陆续收到Columbia,UCLA的通知书……不过她一直都没有接受,一直在等Harvard,后来终于等来了。



刘亦婷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1996级(1999届)学生。她在高中的班主任是李晋蓉。于1999年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8月1日赴美国留学,2003年6月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她学的是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 刘亦婷根据她“先就业,再深造”的计划,于2003年10月应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同时也在准备读研究生。 毕业后刘亦婷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设有“刘亦婷课外活动奖”专门为奖励,激励在学校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校友。




她的父母曾著有一本以她为主人公的书《哈佛女孩刘亦婷》,曾经风靡中国,创下将近200万册的销售纪录,感动了不知多少中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




从国内直接考上世界最高学术殿堂哈佛大学的刘亦婷,普遍被人们看成是家庭早期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


如今的刘亦婷已经于03年夏天从哈佛本科毕业,被波士顿咨询公司录用,那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它在中国也有很多的业务。



我问过刘亦婷,在哈佛学了4年,究竟她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她似乎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说,每个人喜欢的东西很多,你怎么知道你真正喜欢的哪个东西?你怎么知道你以后是不是不喜欢了呢? 比如说,我有一段时间喜欢做陶器,但是过了那阵子又不喜欢了。兴趣也会由于外界的因素而变化,一样东西如果我老是做不好,慢慢地就不会喜欢了。 所以,我觉得人应该寻找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每一个人肯定有一样东西比别人都做得好,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你只要是那一行的状元,不管是哪一行都叫做成功,而且由于你做得好,别人给了你信心以后,你反而更愿意做这件事情了。可惜,如果你现在问我最喜欢和最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我不知道,因为我现在还没有找到。




2010年曾经有人在一个论坛上写下这样的帖子:


十年了,曾经痛斥美国的才女马楠、哈佛少女刘亦婷以及那全才的黄思路都已嫁给了美国人,而韩寒成为了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时间,给了这个社会一个大大的耳光! 昨天晚上认真看完2000年录播的57分钟视频《对话》,突然想起刘亦婷来,想要了解她的现状,于是就百度了一下,发现还有个刘亦婷吧,进去看了几个帖子,终于知道她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在一个基金做副总裁,代理大中华区,拿了美国绿卡,没有考上哈佛商学院,也没有回国的迹象。 这让我又想起另一个人来,她叫马楠,曾经在克林顿来访时代表中国青年表达对美国的不满,而之后却嫁给了美国白人,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刘亦婷曾说要学成回国建设家园,而现状与之大相径庭,马楠貌似坚定地排斥美国,却生下了美国人的孩子。 这样的结果不让人感到惊诧才怪呢。不过仔细想来,都是我们这个大环境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所致,就像看新闻联播时间长了,各位领导的表演也在我们的心目中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

并不是想要贬低两位女性,要把她们与那几个领导人放在同样的位置,我必然不会这样侮辱曾经是我偶像的可爱的才女姐姐的。可是,这样的言语与行动上的矛盾还是给了我们一些虚伪的印象,不过与新闻联播等的表演而言,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我理解她们,虽然有些遗憾,毕竟我是个自私的中国男人。接下来我又链接到另一个初中时期影响过我的女孩—黄思路。得知她北大毕业后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最近听说她也嫁给了白人老外。还记得她吗,曾经被主流社会认为是全才的黄思路。 《对话》里韩寒和黄思路面对面,也没几句话的交流,他们都是18岁的样子,彼此羞涩拘谨,现在看起来甚是有趣。 现在看2000年的这期节目,给人一种很鲜明的感觉,那就是10多年时间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从对一个异类的怀疑恐惧,到现在的司空见惯甚至是崇拜喜爱,我们都不用一个年代的时间。 那些所谓的教授研究员,在一个18岁的孩子面前显得多么迂腐无知,那些观众的提问又是多么的哗众取宠呢? 我闻到了进步,也嗅到了悲哀。新生事物必定会碾过旧的保守的事物,这简直就成了金科玉律了。而在我的心里,却早早地被移植了控制叛逆的机关,于是早早地我便缴械投降,在一个同样的年纪站在了老学究们那一边。 这录像真是个给人顿悟的好东西,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本质,还有这个社会的本质,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未来。 文化的专制与制度的专制是一对孪生兄弟,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们也是没法搞得清楚。 专制是贫困的产物,当贫困取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制机器。在人类为了自由奋斗的时候,那种追求的精神也就随着自由的到来而消失殆尽。到底生活在哪个阶段的人是幸福的呢? 第一次读《三重门》时,我在上初中,那时有人讨论韩寒文化,我就觉得很奇怪。 从纵向来说,非科班的才子墨客古来有之,要命名这种文化,恐怕轮不到韩寒。 从模向来说,韩寒有选择任何成长方式的权利,其他每个人也都有这种权利,我实在看不出这有什么可研究的。 尽管如此,当时社会对韩寒的研究是不遗余力的,其中讨论最广的,应算央视在2000年做的一期《对话》。 现在不断有人问我对韩寒的看法,于是我把这期节目找出来,对比现在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韩寒,观察其中的滑稽与失衡。 十年前,我觉得这个节目很不光彩,满口的仁义道德,字里行间都是吃人。 十年后,我怀疑这是央视当时有意为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衬托韩寒是一个难得的合格人类。 十年前的社科院博导陈晓明,认为韩寒的影响只是昙花一现。 十年后,在陈晓明不遗余力地歌颂祖国时,韩寒却成长为中国百大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十年前的华东师大教授陈永明,认为社会应该把握韩寒、拯救韩寒。 十年后,社会已把无数学生把握成了房奴,而韩寒却在拯救社会。 十年前用来歌颂中国教育制度的黄思路,被主持人得意洋洋地请来反衬韩寒。 十年后,黄思路跑路去了美国,为白人相夫教子,而韩寒却在用文章改变中国人的价值观。 十年前那个会用ICQ以及OICQ的麻花辫妈妈,认为韩寒是只幼稚的土鸡。十年后,她随着ICQ和OICQ一起消失在人海,而不用聊天工具的韩寒却话语传遍中国。 十年前那个司法学校的学生,认为韩寒的自由是太过分了。 十年后,他这批学生大概走上了工作岗位,结果司法没有自由。不知道他的名字,也许叫贾连春。 十年前那个孩子喜欢昆虫的父亲,庆幸自己坚决不让孩子研究昆虫。 十年后,一代孩子的儿时梦想毁灭了,他们开始在泪水中嫉妒韩寒,愤恨命运不公。 十年前那个说韩寒记仇的人,认为韩寒的讽刺是一种报复。 十年后,韩寒用他的成长,让上面的每一个人贻笑大方,不妨说他确实成功了。 十年前韩寒的书影响了8090一代人。 十年后韩寒的电影仍然感动了8090一代人。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问我妈妈,我会变得怎么样?我会变得漂亮吗?我会变得富有吗? 她是这样告诉我的:世事难预料,顺其自然吧。



小编说:


刘亦婷和郭文景,同样是哈佛女孩,前者在留学和移民上的选择充满了争议,后者却是一次让人惊叹的人生规划。


这个年代,我们大概已经不太会去争议一个普通人移民美国是否是对祖国的“叛变”,社会变得越来越宽容,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如果规划可以让人生变得更好,又何须在未知中跌跌撞撞。



转自博客鱼鱼在这里。


——————————————

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时,你在他们的心里会变得更有价值。

  点击右上角“或者“按钮

  1、关注美国投资移民:选择“查看公众帐号”或“查看官方账号”,选择“关注”即可;

  2、发送给朋友;

  3、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腾讯微博;

  4、收藏本条资讯;

  5、将本条资讯以邮件形式发送给朋友。

===关注美国投资移民===

我们的官方网站:www.skymigration.com

联系方式:4001020101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