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受歧视不敢维权的哑裔 不当埋头干却被牺牲的工蚁
美国华裔不想再被叫“模范”
临近年终岁尾,如果让美国华人选自己最关注的“年度大事”,相信很多人会选今年夏天联手其他亚裔组织告哈佛招生偏见。美国华人总数已超过450万,是美国亚裔中最大的族群,在所有少数族裔中人数仅次于墨西哥裔。过去50年,美国保守派评论员和一些媒体通常把亚裔——有时又特指华裔——称为“模范少数族裔”。尽管被戴上“模范”帽子,但亚裔最近十多年却不领情,而且在今年表现得更为不快。对华裔来说,子女想就读哈佛等常春藤名校要面临“种族配额”带来的不公平,就业时会无奈地面对“竹子天花板”,更有甚者,美国的一些机构会把华裔列为优先排查对象,为此产生不少“间谍冤案”。随着美国大选的白热化,“华裔应积极参政”的呼声在美国华裔中再度出现,并被看成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根本之道!
华裔戴了50年的“模范”帽子
美国《华盛顿邮报》10月底刊登文章,讨论“亚裔为什么在美国成功”,很快引来其他媒体议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裔美国人就被誉为‘模范少数族裔’”。但没有想到的是,“模范少数族裔”这顶桂冠却引来亚裔特别是华裔的不快,有的华裔学者公开反对这样的说法,一些亚裔学生中心甚至举行“非模范少数族裔”活动。还有的华裔认为,一定要看说“模范少数族裔”者的动机,有时候要小心,很可能是对方需要你的“钞票或是选票”。华裔为何反对“模范少数族裔”神话?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一些华裔表示,“模范少数族裔”对华人来说,没带来什么好处,相反,不管美国媒体给华裔戴什么高帽,在现实生活中,美国一些大学在录取华裔时还是带有歧视性,这一点是美国媒体极力想否认或者淡化的。相比回击“模范少数族裔”的说法,华裔现在更关心具体议题,如华裔科学家为什么总被诬告、名牌大学录取时为什么总带有偏见等。有的受访者表示,别忘了“华裔社区中也有人受贫穷、毒品、抑郁等困扰”。
“模范少数民族”的帽子最早戴在了日裔美国人头上。1966年1月,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彼德森在《纽约时报》撰文讲述“日裔美国人成功的故事”,他认为日本文化中有勤奋和重视家庭的传统,这让日裔避免成为“问题少数族裔”。到了1966年12月,《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刊登的文章又把华裔称为“模范少数族裔”。此后,还能看到美国媒体称华裔、韩裔和日裔美国人为“模范少数族裔”。民权运动时期,《成功故事,日裔美国风格》《一个少数群体在美国的成功故事》《成功故事:比白人更白》《亚裔美国神童》等文章出现在美国媒体上,这些文章似乎要告诉美国人:如果亚裔美国人“努力工作”“从不抱怨”,为什么其他种族群体不效仿他们呢?
“模范少数族裔”把亚裔美国人和其他族裔分开,但同时又维护了白人在领导层和政治上的支配地位。事实上,近十几年来,亚裔社区对于亚裔是“模范少数族裔”说法的质疑或是反对从未停止。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出炉后,虽然整体上亚裔的收入、住房和教育水准甚至超过白人,但亚裔中的一些族群仍然很不乐观,这其中也包括一些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当时,还有一些东南亚裔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都很低,并通过民权团体对所谓亚裔是“模范少数族裔”说法提出质疑。说到底,让华裔和亚裔不爽的是,尽管人数增加、经济实力上升,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将会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和更平等的社会待遇。
华裔不应成为“哑裔”和“工蚁”
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今年夏天曾联合64个亚裔社团申诉哈佛大学招生时的“种族配额”侵犯人权,并于今年9月联合上百个亚裔社团上书最高法院,要求取消大学录取时对亚裔孩子的偏见。亚裔团体申诉哈佛活动发起人之一、美籍双语作家赵宇空2011年为撰写《华人成功的秘诀》一书收集资料,搜寻到华裔早被美国媒体称为“模范少数民族”时还感到一些惊喜。赵宇空说:“个人认为,亚裔被称为‘模范少数族裔’是当之无愧的,但不愿意看到亚裔是那种任劳任怨、受到歧视却不勇于出来捍卫自身利益的‘劳模’和‘哑裔’。”赵宇空去年曾撰文说,华裔要克服只顾自己一亩三分田的“小农心态”、对美国发展不关心的“过客心态”和觉得美国处处都好,受到歧视都不抗争的“难民心态。”赵宇空认为,亚裔不应成为被“均贫富”“吃大户”的对象,在入学、就业等方面受限制,更何况亚裔中也有贫困人口,同样需要美国政府和社会的合理照顾。
美国最高法院12月9日听审“费舍尔起诉得州大学采用AA(强制平等法案)进行种族歧视案”时,亚裔社团组织了高院前的示威集会。美国“华人索赔专家”咨询中心负责人钟家钰也参与其中。钟家钰说,在美国,有的《社会学》教材上也写着“模范少数族裔”。他的观点是,在这一些语境下,华裔不是被单独列出来的模范,而是“模范少数族裔”的一支,但这一支的总体特点是积极上进、受教育程度高、平均收入高、家庭稳定、犯罪率低、行为温和等。钟家钰说,尽管亚裔常被称为“模范”,但在美国影视中,对亚裔(尤其是男性)的忽略、丑化和歧视显而易见。好莱坞电影《决胜21点》真实的故事主角是华裔,但影片中主角却被替换成白人,而本该受人瞩目的原型马凯文只在电影中客串戏份很少的赌场发牌员。不要小看这个细节,要知道,华裔男孩,即使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好丈夫、好父亲所需的一切条件,却可能因为美国影视对亚裔男性的忽略和丑化给美国女性留下不好的印象,导致在求偶中处于劣势。亚裔不满哈佛等高校招生做法,在钟家钰看来,说明更多的人认识到“模范少数族裔”神话带来的危害。
美国加州圣盖博市副市长廖钦和说:“早期华人移民基本是劳工过来,不仅没有任何地位,而且形象受到扭曲。二战后,华人新移民不断进来,也在不断努力,逐步扭转了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印象。经过打拼,很多华人取得了高学历、高收入的地位,美国社会称华裔是‘模范少数族裔’也并不过分。但这种说法也不能太过,太过对华人就造成了压力,也会造成社会对于华人的不平等,比如名校对于华裔录取的下降。”对于很多华裔反对“模范少数族裔”的说法,廖钦和认为可以理解,也很正常,应该是压力过大以及因此受到不平等对待的反应,“如果把华裔捧得太高,那么华裔就需要处处注意、处处小心,这样确实产生了压力”。
很多华人对“模范少数族裔”的说法也表达了各自看法。一名华裔房地产经纪人感叹:“我们这代人现在没有什么机会了,要看下一代或再下一代了。”在他看来,华裔肯定是“模范”,买了房子就老老实实供房子,地产税和按揭都按时交,信用卡也不会欠费,工作勤勤恳恳,老怕有什么闪失,但在美国,怎么可能平等呢?一位在投行工作的华裔认为,华裔整体上来说,对美国的民主制度还不十分适应,也不会“利用”,或许这种情况需要几代人才能有所改变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华裔创始人说:“华裔勤奋但不被人重视,自身利益常被政客牺牲,与其说是华裔受歧视,不如说是儒家文化把华人打造成为‘工蚁’,不知道说‘不’,只会说‘sorry’(对不起)和埋头干活。”
“华裔维护自身利益的根本之道就是参政”
在采访“模范少数族裔”的话题中,几乎所有受访的华裔都提到华裔应积极参政。在投行工作的这位华裔说,通常来说,华裔不给美国带来什么社会负担,从这个标准看,华裔是“模范”,但华裔参政议政者少,参加社会活动也不多,如果从这方面讲恐怕就不是“模范”了。一名华裔电脑工程师说,华裔人数多,也相对有钱,有资助政客的资本,但“能投票和愿意认真投票”的华裔还很少,所以华裔在美国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华裔民选官员廖钦和说:“华裔或亚裔在美国社会维护自身利益,根本之道就是参政,要在政治上有地位,要能够代表自己的族群在政坛上发声,要用选票选出能代表自己族群利益的民意代表,要能够参与制定至少是不歧视、不损害自己族群利益的法律法规。另外,自己还要脱去族裔的外衣,把自己看成是美国人。”
钟家钰创建“华人索赔专家”咨询公司,就是想帮助华人维护经济权益,对付歧视。他认为,“我们并不因为想做一个‘模范’就温顺地对待歧视”,更多华裔近年来变得对政治更敏感,并开始参与政治活动。钟家钰说:“华裔最需要的是平等的尊重和机会。我们不需要特殊照顾,如果现在还没有得到公平的机会,我们就要争取,而不能等待别人给我们。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们是主人,不是客人。我们需要更多地参与这个国家的政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它来影响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更多地投票,更多地影响舆论,更多地支持愿意维护我们华裔利益的活动家和政治人物。”
(本文整编自环球时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