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小学开始规划
我十分认同中国的基础教育,我家三个孩子都是在广州完成小学的。
有一年,我全家回加拿大探亲,当知道加拿大的小学生,三年级以前没有家庭作业,六年级也是十分轻松的。我家孩子都露出羡慕的表情,尤其是小儿子吵着问我为什么他要在中国上学。我笑着回答,你们现在吃苦的机会不多,最苦的恐怕就是读书,在中国读书可以吃点苦,吃苦可是有福的。
如果你真的想把孩子送出去在小学就要训练孩子,除了吃苦的教育以外,更要手把手的帮助孩子学习的能力。你的孩子出国就是去留学读书的,没有学习的能力,哪有本事去留学。所以,在孩子读小学阶段,我和太太分工,首先,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把孩子训练成按时按质独立地完成家庭作业的,然后,训练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规定每一个孩子每个月必须完成的阅读书目,完成了的给予奖励。
父母切牢记,孩子出国留学会遭遇另一种不同的教育体系,但如果你的孩子在中国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学习能力,他/她在加拿大很快可以调整过来,适当新的学习。
曾经有媒体来我家采访,问我大女儿什么人最不适合出国留学?她心直口快地说,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出国留学的。如果那些在国内学习不上进,学习不吃苦的人,不要指望在国外留学会一步登天的,这与语言能力,教育制度无关的。一个人不努力,不吃苦到哪都是一样的。
“我家孩子适合出国留学吗?”这是我被问及最多的问题之一,我通常会讲,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能吃苦的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孩子什么年龄才适合出去?”这个问题则是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通常我们会说,孩子成熟了才适合出去,但什么叫成熟,需要有个量化。我家亲戚朋友问我的孩子,你们什么时候会回加拿大读书?我家的孩子总会答道,我爸爸说过的“学好中文才准出国”。为什么我提出学好中文作为出国留学的标准?因为一个孩子能够在听说读写中文有一定基础,掌握了这个生存工具,中文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工具,相信我的孩子去学英文只是同工异曲的道理。
当然,起码到了初中阶段我们才能够说是学好中文的。
二、中学选择寄宿提前“断奶”
出国是在另一个全新的环境下生存,留学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孩子需要独立自主。考虑到在家里孩子会受到长辈父母和保姆等的保护和呵护,我们将了准备出去的孩子安排在国内的中学寄宿。
孩子在寄宿中学不仅学到独立,更重要学会如何同人相处。一个宿舍六个同学,各自背景不同,如何共处一室是一门人际关系学。我家老大老二在加拿大都是读私立寄宿女子中学,因为在中国有寄宿经验,她们很快同室友成为好朋友。
寄宿中学也让孩子习惯生活上的自理以及过节制和有纪律的生活。在加拿大读中学,三点半下课没有什么作业,如果你没有节制的很容易迷上网。老二在中国下课后习惯去做运动,到了加拿大,她也参加了不少校内的运动。
从小在你身边长大的孩子一下子远离家门我们需要有个心理的缓冲期,从寄宿一周才回家一趟,过渡到出国半年、一年才回来一次,家长要帮孩子“断奶”,放手让他们学习长大。
三、先游学,再留学
出国留学对于孩子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尽量安排一次孩子出处自行游学。
如果你的孩子是中学出去,加上读大学他在加拿大起码却是好几年的事情。游学,可以作为一个热身赛,先开开眼界,孩子回来后你们一起再作调整和有针对性的准备。
我家孩子虽是加拿大藉的,返回加拿大读书,我们还是安排了先游学,再留学。老大参加所读中学为期三周的游学活动。她在加拿大中学上课,在各大名校参观。这次游学对于她一年后的独自一个人飞回加拿大读高中有很大的帮助。老二临出国前也参加一个国外英语夏令营,同一帮外国朋友相处。正因为她有了这种游学经历,她比姐姐更进一步,她初二就出去读9年级。
先游学,再留学,孩子的自信心十足,出去学习的目标更明确。
四、家长来临学校探秘
出国留学是一项重投资,作为家长的我不敢掉以轻心,亲自飞回家拿大去考察将来女儿要入读的学校。
加拿大虽然是免费公立教育制度,但优质资源都集中在私立学校上。经过一番比较,我们选择了私立学校。在几个初选的学校,我会约见校长,同任课老师交谈,路上也会抓些学生聊几句。考察学校先看硬件,从课室到饭堂,从宿舍到运动场馆,加拿大同中国不同,学校十分注意课外活动,学生有大量课时间,接着我会了解学校的软件,从学校的历史到历届毕生校友,从课程安排到ESL计划最后是帮学生选大学辅导,等等。
五、和孩子一起规划
虽然现时情况,孩子出国留学大都是父母“好心”做决定,孩子愿意听从的,作为父母最善良美丽的心愿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但不要忘记,出国留学不是父母而是孩子,所以要让孩子参与。
我从一开始就同孩子一起规划的,包括上网找学校,找到学校资料后开家庭会议,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在办理出去之前的有关手续过程中,孩子也参与其中。
我觉得,出国留学是一次难忘的亲子教育,如果我们和孩子一起规划,一齐讨论,不但我们的好心好意得到孩子的认同、欣赏和感恩,而且为日后孩子出国后我们沟通打好基础,我们和孩子的心不会因为隔着一个太平洋而疏远,相反,我们之间关系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