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仅是指身、气、心所处的一种平衡状态,而且还是指机体自己所拥有的一种生机活力及自我痊愈疾病或康复的能力。这种生机活力主要是指生命体在营养活性物质的供给而不断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以及生命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活动及应对各种环境变化时所作出反应或应变能力。我们将这些统称为健康活力或健康能力。
机体的这种充满智慧和强大的健康活力是我们战胜或平衡疾病的法宝,这些生机活力和自我康复能力才是真正需要我们认真清晰的去认知把握它、测量感知它、分析评估它,然后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去帮助它、建设它、促进它、提高它和照护它,或者是去调节、控制、平衡它。也就是我们应该积极的去为机体提供这些均衡的营养活性成分,定期为机体做一些专业的调理和保养,使其保持最佳通畅和平衡状态,引导和促进自身的活力或能力得以正常发挥和运行,并充分信任、更多地依靠和利用自身的这种健康能力去预防疾病或战胜疾病,这也就是一种主动的健康建设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被动地依赖外在的医生和医药来防治疾病而达到保卫健康和生命之目的。
可遗憾的是,我们的现代生物医学却借助强大的医疗手段,强行的、大包大揽的帮我们机体取消了或替代了这些健康能力。这似乎显得生物医学是越来越先进和强大,可是我们的自身健康能力却相对变得越来越弱小了。久而久之,这也就形成了让人们过度依赖外在的强大替代力量——医药,而内在的自我健康能力却越来越退化或弱小,即形成一个“外强内弱”的局面。也可以这样说:在现代医疗手段越来越强大的情形之下,我们更多的在依赖现代化的医疗照顾,而自身的健康能力则变得越来越懒惰或脆弱了,进而也就变得越来越萎缩而颓废不用了。其实质就是,不是什么疾病变得多么的强大和猖獗,而是我们的健康已变得越来越脆弱而不堪一击了。人类如此大力的发展外在的医疗防病治病事业,以此来保卫我们的健康和生命,而忽视或放弃发展对内在的健康有促进作用的医养保健强健事业,这样的健康保护模式或自弱的生存、生活状态难道是我们真的所需要和希望的吗?
还有值得反醒的是:防病治病对于我们生命的和谐和健康的建设提高并没有多大的益处,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世纪末就已公告说,通过防病治病这一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手段给健康的贡献率只有8%!这就是说,现在的整个生物医学其实只是在这8% 里面作努力,而那还有92%的“可大有作为”的天地却荒芜着。这可贡献92%的工作则应该是如何努力去帮助健康,建设健康和提升健康的能力上。也因此,我们的医学和医改应该把“与疾病作斗争为纲”的医疗卫生模式转移到“以健康建设为中心”的医养强生模式上。如同我国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思路是一样的。这也就是说“建设健康”比“防治疾病”更有意义和价值。
再说,疾病和健康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他们既相互对立,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健康是依靠疾病而成长起来的。换言之,健康和疾病是可以和谐共处、共同进化的。生命其实就是疾病和健康和谐共演的一个过程。也因此,为了我们生命的和谐演进,我们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善待疾病,更重要的是应努力的去建设促进我们的健康,这样才能成就我们的健康能力及生命的演进。故此,我们未来的医学应该“以健康建设为中心”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帮助机体自身健康能力的提升和各种平衡机制的恢复为基本原则和目标,而不应是像当今生物医学那样“以疾病为中心”,一味的去努力“找病治病、除恶务尽、再造新病”的被动循环往复的斗争或抗争模式。
(文本选自百川《大医改建言书》节段,作者:黄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