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乎结果,于是他始终奋斗在追寻“彼岸”的路途中;有的人热爱生活,于是他把每一瞬间都用心过滤,不断收获成长与感动。
留英归来的你,是否还记得图书馆书架间折射出的缕缕光晕?又是否还能想起在办公室与“严肃而又活泼”的导师讨论时窗外大钟的回响?抑或是雨夜窗外水洼倒映的阑珊灯火?它们可曾拨动你的心弦,带给你莫名的感动?
将这些都融入骨髓的郭毅可,在去年习大大访英时,可是作为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特别为习大大做讲解的。想看看他的学习心得吗,戳视频~
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英国的学术氛围历来强调自由与创新,这不仅体现在所教授的知识中,更渗透在灵活的课程及考核设置间。
相较于考试,正在格拉斯哥大学读社会学博士的梦溪要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论文写作上,这极大地锻炼了她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慢慢形成了一种留学生独有的学习方法。“泡”在图书馆的每一天中,梦溪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实践,在体会学术写作要领的同时,不断探索英国社会学研究的前沿知识。
这种自由而高效的学习过程让她陶醉其中,学术上的点滴进展既是对她自主学习能力的肯定,更将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渗透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
在自由的时空里,学习的不光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自己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提炼归纳,总结出知识架构和重要的知识点,然后与老师交流,得到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无限循环往复,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里,一种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就如此形成了。
变身“超人”:在图书馆中专注学习的梦溪
对于梦溪和无数留学生而言,在不断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道路上,压力更来自于对自我的鞭策。这种不断推动自我成长的意识,是留英学子会收获的一笔宝贵财富。
图书馆外的梦溪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来到帝国理工学院,郭毅可作为中国优秀留英代表,向习主席介绍了如何运用大数据手段研究“一带一路”政策对沿线各国的积极影响。
此外,他还向随行的彭丽媛赠送了一件苏格兰羊毛披肩。可别小瞧这件披肩,它可是英国先进技术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哦。郭毅可的“研发团队”分析了700多张彭丽媛的照片,又与中国设计师合作,逐步确定尺寸、色彩和整体款式等细节,可以说这件披肩凝结了最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和中国智慧。
小到一件披肩,大到国际问题,郭毅可在前沿而开放的学术环境中使科学和文化交融互通,使科研更充实、更实用。
郭毅可回忆学习生活
作为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毅可是93届博士校友,也是“文革”后中国的第一届博士生。追忆往昔,他当年每天会花费12-16个小时在学习上,也正是这扎实的学术训练,成就了这位现在的高端人才。
“英国所做的很多科学研究,常常是出于对科学的好奇和创新。”在谈及英国的科学研究时,他这样说道。
郭毅可在实验室与学生交流
是啊,科学从来不只是刻板的理论推导与求证,在文化愈发多元,全球融为一体,各种生活中的细微问题不断聚合成为“大问题”的今天,在“好奇”驱动下的科学探究,必定更加生动而实用。
创新与探索从不会止步,你会是下一个充满“好奇”的探究者吗?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国际商务管理研究生在读的关喆喆,会将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学业,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社交”。
自信而专注的关喆喆
社交可不止会发生在校外,更会发生在校内。在多元文化碰撞的英国大学校园里,你会遇到来时世界各地的求知者,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间你将体会到“文化背景”不同带来的思想“碰撞”,这何尝不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呢?
活跃的小组讨论
“Group Meeting”是小组学习的重要环节。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关喆喆学会了如何做一位合格的“Group Leader”。 从召集会面,到合理配置资源,再到最后的Presentation, 不知不觉间,充满“国际范”的高效学习便完成了。
是啊,就像梦溪说的,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将知识忘记,但这种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交流碰撞与批判精神,将内化为每一个留英学子内心最宝贵的财富!
留学英国到底是怎样一番体验,从中又能收获什么?继续关注我们为你呈现的《Great Experience》纪录片吧!这是历时三个月,遍访16组留英校友,诚意奉上的留英秘籍宝典。八集正片、两段花絮,全方位为你展示留英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创业,让曾经留英的你重温点滴感动,让将要留英的你做到“心中有数”!
英国航空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公司之一,覆盖179个目的地,每年载客约4000万人。英航最为自豪的是能为大多数长途航班提供四种智能机舱,其最新的空客A380和波音787梦想客机空间更大、飞行环境更安静,同时更加节能环保。英航将设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的五号航站楼称为“英航之家”,它已连续三年被斯卡特瑞克调查公司评选为世界最佳航站楼。
下期预告:《GREATExperience》之花絮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