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低龄留学生是如何跟当地同学交上朋友?

2016年04月13日 加拿大朱凡


“结交学校当地加拿大朋友,最好的方法是提早到学校报到,参加学校举办的新生培训,同学之间都是陌生人,同一条起步线上。”“同西人同学交朋友的途径之一是上体育课。运动是团队合作,运用身体语言,交谈的语句也不会太复杂抽象。”“午饭时间在学校饭堂,我专挑那些也是一个人戴着耳机的单个同学,他/她也有可能发愁没人聊天,才把自己用耳机封闭起来的。我主动打招呼,结果我织识好几个当地同学。” 新生如何跟当地同学交往,并且成为好朋友,来自中国的高中生分别分享了他们的做法。




一、左邻右里,结伴上学
来自山西的新移民丁妈妈的做法是,未开学之前在居住的社区打听,看看有没有跟自己孩子年龄相近的孩子,相约一起,结伴上学。她分享道:“开学第一天,希望孩子尽量认识一个新同学,尤其是附近住的同学,因为这样可以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或者一起去玩。大多数的孩子不喜欢孤独而是喜欢有伙伴的。当初小儿子来这上学的时候,我们当时不住在这边,跟几个老乡住在一起,我们几家人约好一起去上课一起去上学。我们不是怕别人欺负,但是孩子在一个陌生环境中,总是希望有一些同学好朋友。开始时我们那华人少,找不到华人(同一个皮肤同一种语言),孩子就找一个附近的西人同学。我们大人都希望华人都聚集在一下,某种程度上也是找到一种安全感。”

我们住在犹太人区,对面邻居孩子升读高中,她打听到我家小儿子是跟她的孩子同在一个学校,主动询问我家孩子可否上学时经过她家门口叫上她孩子,一起去学校。

我们的留学生如果可以跟寄宿家庭里的室友或者附近住的同学,结伴上学,对于全新的环境,心里会踏实些的。


二、寻求帮助,旧生帮新生
们的做法是透过教会,寻找孩子就读学校的同学,然后,互相认识,旧生帮新生。二个女儿入读是寄宿学校,我透过当地华人教会了解到有其他地方来的同学也是入读该学校,孩子在教会活动认识,在学校也能互相帮助。小儿子随我们回流多伦多,我们如法炮制之前的做法。不过,这一次,我们是先找到教会。教会牧者推荐我们小儿子入读我们住所一所中学,其中常常参加教会活动的几个高中生就是该校学生。他们虽然不会讲中文,但却很有爱心。开学第一天中午就约我小儿子一起用午餐。后来,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他们都是天天相约,成为好朋友。老生带新生,新生的同学圈子一下子打开了,孩子的适应速度也加快了。为此,我们感到格外的庆幸。

即使没有我们这种特别的经历,我也鼓励你的孩子参与教会年轻学生的聚会。后来读了多伦多大学的Langer分享道:“在教会的同学虽然大家在不同专业,每周基本上都会见到。这种很固定的见面让我对这个教会的学生都渐渐熟悉起来。这样我才真正和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熟悉起来。一般参加教会的学生,都是我们所说比较听话的学生。我感觉大家都很正能量,而且都会很友好,已经进入社会的学生也会给在校生建议,学生之间会相互督促学习进步。”

据了解,不少接收留学生的学校都设有“旧生帮新生”的活动安排的。他们还会考虑到新生语言和风俗习惯,专门组织来自中国的师姐师兄,一对一地结对子,帮助新来的师妹师弟的。新生到了学校可以向学校询问类似的帮助。


三、上课专挑坐在当地学生旁边,下课参加学生俱乐部
Mini
来自内地,英语水平较差。她入学后第一个做法,上课专挑位子,专门坐在当地学生的旁边,做小组作业也要求加入当地学生组。她跟邻位交换电话号码,当别人缺席她帮人记下家庭作业,留讲义。她记的笔记不全也打电话问。因为她的英语不太好,可以跟当地学生上的课有限,只有一门艺术课。第二个学期四门课其中三门是ESL辅助的科学、历史和数学,加上一门ESL的D级别课程,她为了跟当地学生在一块,专门找老师调课,要求上正常历史课。老师担心她是否应付过来,她说挑战自己。用她的话来说,“不想老泡在中国学生扎堆的ESL课堂上。出国,就要交几个外国同学做朋友!”老师鼓励她的尝试,并答应她,实在不行再调回去ESL辅助历史。

Mimi没有把自己封闭在较有安全感的中国同学圈子里,而是以开放心态同本地学生来往,同时她也与国内来留学生保持友谊。不到一年,她已经适应留学生生活了。

Paul入读的学校中国人较多,但他参加学校篮球队,有机会参加不同比赛,同外校本地生交流。他鼓励新生多参与学生社团、俱乐部,在共同兴趣上同当地同学交往较为容易。


四、英语差、数学强,做“小老师”用辅导当地学生的数学
Andy
一直苦恼如何提高英语,我和他一齐见老师。老师答应帮他找本地学生辅导他的英语。我知道Andy数学很厉害,曾经是奥数冠军。我动员Andy向学校报名,做数学“小老师”,帮助有需要的本地学生。老师十分赞成这个提议。因为她知道本地学生数学普遍比留学生知识水平逊色,不少有困难学生又不乐意接受学校老师课外辅导,学生帮学生效果会不错。Andy真的报名。他虽然口语差些,但他用画画、公式等搭配。因为他的方法特别,找他辅导的“学生”还有毕业班的。与本地生交流多了,他的英语口语进步很快。而且,他还挣得不少义工服务时间。



五、到本地学生家做客,体验多元文化
Emily
来到加拿大,喜欢做各种尝试。她说,“在加拿大无论校园还是校外体验的乐趣,每天不同,感受最深的特别是这里令人眼界大开的多元文化。加拿大本来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人口最先由欧洲大陆迁移过来,慢慢地,各个国家的人开始来住居,形成了现在加拿大的独特魅力。最近,班上转来了一个孟加拉国的新留学生。我们很快成为同桌好友,一起做小组功课,到放学一起回家。新年我们去市中心广场,一齐倒数看烟花,我们渐渐地成为了密不可分的好朋友。第一天去她家的时候,她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美味,从南亚有名的咖喱到我叫不出名字的传统佳肴。虽然她的父母和我无法在语言上完全地沟通,但是他们的热情却使我们的交流变得毫无困难。她教会我用他们的语言,手把手展示如何穿戴他们的传统服饰(纱丽和伊斯兰教头巾)。这让我意识到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自己只不过是小小的一部分,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给了我去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机会。”

我家二女儿虽然就读的是寄宿学校,但周末她们也有机会到当地同学家里做客,征得双方家长的同意,还可以留宿过夜的。所以,她们同本地同学关系十分密切。


六、我家老二Garbo的分享
经有机会和Garbo讨论中学留学生交友的论题。Garbo在学校几年同同学关系不错,她被本地生和留学生一致推举为毕业典礼发言人,代表全体毕业生致辞。她分享自己做法:同本地生一起要找到共同的兴趣和交流话题。她会问同学,近期她们在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视剧。然后,她找书来看,下载音乐或心浏览一下电视剧剧照。聚会时,有机会她可以同人倾谈、讨论。再熟络了,她们会一齐结伴外出活动。如果大家合得来,当地同学不会介意你的英语是否完美的,只要沟通无阻就可以的。还有一点,当地同学很少纠正你的英语,这是文化习惯不同。除非她特别说明例如这次外出,为了练习英语,说错地方帮助指出。大家出于善意乐于指正她的英语错误的。

另外,Garbo要我转告家长,不要给自己孩子有交友压力。她留意到,有家长来学校探望孩子,老是听到家长追问孩子为什么不同本地生交往,老往中国人里扎堆。家长施压没有作用。孩子十分单纯,有需要就会交不同的朋友。新生新来窄道,同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要冲破自己文化安全网,冒风险,对于16岁左右的少年人有一定困难。但迟早都会有突破的。她和许多本地生喜欢往来,都是彼此觉得有趣,讲话幽默,或者喜欢开玩笑。没有太多的功利主义。


七、留学生在中学跟同学交往中的困惑
客随主便,遵守当地同学的习惯
天女儿同我说,西人同学得知她周末要复习功课准备考试,皱着眉说“怎么你们中国人都这样?”西人孩子热情开朗喜欢交朋友,女儿回家说饭堂一大群中国人吃饭又大声又笑,全讲中文,她和要好的西人同学都不愿坐饭堂吃饭了!的确是不好影响,来到这个国家对别人尊重,不单纯是没冲突,消除异见就要沟通,良好的沟通需要共同的语言,那怕英文不好也要客随主便,想要别人没异样眼光,要遵守当地人原来生活的样子,没有人要歧视谁,只有自己歧视了自己!

交友:中国朋友还是西人朋友?
方意见:有很多话题真心是只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才能聊得起来,像是本地小伙伴永远也理解不了ESL学生的痛苦TAT~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有时大家连对方的笑点都get不到
反方意见:和本地生成为非常好的朋友,跟他们出去,参加他们聚会。不过有些困扰发生,一方面本地生很难把你看成朋友,另一方面中国朋友会不高兴。

事实:融入本地学生社交圈有难度,需要较长时间。
聆听两位新生的交谈
Timothy
和Thomas都是来自中国同一个家乡的,Timothy入读私校,Thomas就读公校。我听他们俩个聊到新学校的印象。Timothy投诉学校11、12年级大部分是中国来的留学生,很快这些中国同学按原居地、普通话和粤语“扎堆”了。留学生喜欢黏在一起。Timothy读书学校的10名留学生每天一起吃饭,也坐一桌。Timothy想假装是不懂中文的韩国学生,但他的姓名用了拼音,出卖了他的身份。没法子,他只能在学校不讲中文,一下课奔回寄宿家庭。寄宿家庭是意大利人但讲一口流利的英语。Timothy父母要他不要交中国的朋友,但他又担心长期下去会被孤立。Thomas却羡慕Timothy学校有“同声同气”的同胞。他形容自己做了一个星期的“独行侠”:独自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吃饭,他也是一个人生在角落。他来到上10年级,但那些班上的同学从小就一起,各自形成自己圈子。教会公立学校中国留学生不多,他也不想往中国人里扎堆,但又没法跟西人同学套上热呼。于是他整天扮“酷”,头上戴着大耳机,掩饰自己的孤独。他对我说,他想同父母讲,要转去别的中国人多一点的学校。

结论:学校中国人多与少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不妨碍我们找些志同道合的中国同学。志趣相同、少而精的中国人更能互相支持,互相竞赛。

摘录大中学生在网上讨论
@
彩霞:想融入他们其实不难,就像是平时与中国人对话一样,先要大胆的说英语,找到共同话题,可以听他们听的歌、看他们看的书和TV Show,这样渐渐就有共同话题了。和他们成为朋友后还能聊一些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这样慢慢的就融入了。
@黄尼玛闯荡世界-:大概还是要多看这边的电视节目,多听英文歌,然后关心时事,还要懂得同步更新学校的八卦(=-=)。
@whatsoever不懂:交朋友一定要主动,放得开。学会忍让,愿意聊别人所感兴趣的话题,再自己去引导话题。学校有组织活动也要多多参加,要让别人认识到你这个人,愿意跟你做朋友。
@温哥华的小Mike: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做义工,以我为例,2011年联邦大选期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遇见了NDP一位国会议员候选人,交流以后他主动邀请我去做义工,我在做义工的时候主动学习加拿大政治知识,党的纲领,并且敢于请教,同时融入到竞选全过程,从上街拜票到竞选辩论时一起呐喊助威,其实融入并不困难,关键在于你敢不敢主动一点。
@yeahhpanda:在学校多参加社团活动,还有一些假期夏令营之类的活动,校外多参加义工活动,可以的话假期打打工也是不错的机会,这些会提供更多,比学校里接触层面更广的交流锻炼机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BradyQiu:可以准备一些英语上的问题,最好是语法、发音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去向本地生大胆地提问,态度客气些,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善意,这样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对方也感觉到你的善意和求知欲,久而久之就能消除很多顾虑和隔阂。

@TinaHu:自己一定要开朗主动。试着想想,如果你自己不主动,他们怎么会。其实就是开心热情的跟他们打招呼,然后主动聊天。





“老生”常谈:作为留学生,我是如何同当地学生建立友谊的?

作者:Leo
我叫Leo,来自中国广州。在2012年的时候,我凭借着国内Alevel课程的成绩成功进入多伦多大学就读机械工程系就读。在我来到多伦多的这4年里,我交了很多世界各地的朋友,也收获良多。我很能理解初来乍到留学生们的感受,因为我也曾经和你们一样,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国家。在这里我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交友的经验和心得。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慢慢开始变得成熟,独立。我们也渐渐走出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开始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出国留学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开始承担和解决。然而我们并不孤单,我们可以结交到很多朋友,给我们鼓励和支持,在困难时候帮我们一把。在以下的文章里面我将从交友的选择,交友的方式和交友的友情的维系三个方面阐述一下我自身的见解和经验。

接受现实是我们首先需要做的第一步。

学校,社会就好比是一座森林,什么样的人都有,好的坏的,顽皮的,狡猾的。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各种人,社会才完整,森林才有秩序。特别是来到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都是移民,国家非常注重文化的多样化。我们能遇到世界各地的人,大家都有不一样的母语,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不一样的生活习惯,不一样的世界观。所以我们想要交朋友,第一步就是要接受现实,接受文化和人的多样化。不要因为别人跟你格格不入就嫌弃或是歧视,我们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不能和所有人都做好朋友,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见到人打个招呼,微笑一下我们又不会吃亏。

我们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去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择友是一门学问。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你的朋友决定了你的高度,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看你交什么样的朋友。

我是一个性格外向,比较容易交朋友的人。一开始来多多伦多,我迫不及待地去结交各种朋友,花绝大部分的时间在社交上面。然而我发现不是跟所有朋友相处起来都能很舒适,有的朋友每天打游戏打通宵,有的朋友吸烟酗酒,有的朋友不去上课,有的朋友疯狂购物,用着父母的血汗钱买奢侈品等。我觉得和他们相处不舒适,归根结底是他们过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也和我的价值观发生了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这类型的朋友不适合深交。接下来,找到自己在学校大家庭的群体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群体就至关重要了。

交友的方式有很多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因人而异。作为一名学生,我建议大家大胆尝试各种感兴趣的领域,这样不仅能结交的各种朋友,更能积累的很多的谈资。我个人方面,我比较喜欢机器人和各种运动。刚刚来到多伦多的时候,我一个人都不认识,社团,同学和志愿者是我交友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例如我很喜欢机器人,我大一开始就积极参加各种机器人社团,去学习各种机器人设计和制造,在这个过程中,我结交到了很多和我一样也对机器人感兴趣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和研究,一起做项目,一起经历各种磨难和煎熬。最终也成就了很深的友谊。除此之外,我还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从各种活动中我培养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结交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朋友。

友情的维系也是相当重要的。真正的朋友不一定是每天腻在一起吃喝玩乐。患难见真情,真正的朋友可以是很久都不联系,但联系起来相见如故,能聊很久很久,能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帮我们一把。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和每个认识的人联系。但友情维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无论你和朋友有多么的亲密,底线是要保持对彼此的尊重。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有比较多的朋友,一些学科上的学霸,一些社团达人,一些吃喝玩乐专家还有一些心腹知己。维系的方式也很多样化,节日问候一下,一起去做喜欢的事情等等。之前我提到了交友要交一些比自己厉害或者自己想看齐的朋友,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本钱,再多的社交都是无谓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社交,我们应该更加着重自我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以上我从三个角度着重分析了我的交友方式和现状。首先我们需要接受加拿大的现状,那就是人口的多样化,不要歧视和排挤。再者,我们要交我们欣赏或志同道合的朋友,你的朋友是怎样的,你以后也是怎样的。然后说到交友方式,我建议大家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结实同道中人。友谊维系方面,我们不需太过注重礼节,真正的友谊是长久的,相互的。在最后我想提到一种平常我们容易忽略的朋友,那就是年纪比我们大的朋友。大多少没有所谓,有可能是学长学姐,有可能是刚工作的,有可能是中年,甚至老年。因为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毕竟涉世未深,在和年长的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能汲取到很多经验和知识,他们就像就像我们的父母那样。有空和你的老师,教授或是学长学姐坐下了聊聊天,你会收获良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更多原创内容。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