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爸爸”的柔性教育课

2013年11月04日 加拿大朱凡



   照片左起:妈妈张晓红,长女嘉盈,爸爸朱凡,次女嘉宝,幼子承恩。本文为《家庭周刊》记者所著。

   本周爸爸帮的热议话题是“动物爸爸”,我就用这篇文章来抛砖引玉一下。


   在《家庭周刊》中,为大家介绍了主张对孩子采取鼓励性教育的留洋博士朱凡(Frank)。他的教育核心观点——“孩子我只陪你到16岁”,见报之后在读者当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朱凡的教育心得集《爸爸,你可以不一样》出版后也跻身了畅销之列。

   有趣的是,自称“猪爸爸”的朱凡与“狼爸”萧百佑一家也是朋友。萧百佑因为坚持奉行最传统的教育方式——“打”,将几个孩子先后送进北大而名声大噪。朱凡坦言,虽然和“狼爸”彼此尊重,关系不错,但并不认同其教育理念。“作为父母,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从来不把孩子是否进入北大清华等高校作为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标准,父母只要完成自己的责任就行了。”朱凡说,他并不像其他家长一样注重分数,更不主张体罚、责骂等教育方式,只希望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拥有责任感,快乐、自立,凡事“do your best”(尽力而为)!

   目前,朱家长女嘉盈、次女嘉宝都在海外求学,幼子承恩还在广州读书。近日,记者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喜讯,嘉盈已被加拿大著名学府多伦多大学录取,即将于今年秋天开始步入异国高校生活。作为孩子人生顾问的父母,如何在孩子成长阶段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工作?在家庭教育方面,哪些素养是孩子必不可少的?在送子女赴海外求学较过去普遍的今天,留在国内的父母又该注意哪些问题?针对这些话题,记者再度拜访朱凡一家,听“猪爸爸”讲了一堂富有启发性的“柔性教育课”。

   出国第一课: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朱家长女嘉盈是家里第一个远赴加拿大留学的孩子。16岁时,她独自漂洋过海,来到距离温哥华不远的维多利亚岛,在当地一所全日制寄宿女子中学就读。这所学校是一家人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慎重考虑之后作出的选择,不仅环境优美宁静,而且校风正派、管理严格。

   在完全陌生、远离父母庇护的环境中,嘉盈开始了一个人的留学生活,她面临的第一道关卡便是:怎么才能跟得上全英文教学的节奏和进度?由于英语基础不错,加上课余反复温习,她花了大约半个学期的时间来克服这个难题。爸爸朱凡更是贴心地买了一个录音机送给她,父母的良苦用心,让独自在外的嘉盈倍感温暖。

   谈到中西方高中教育的差别时,嘉盈感受颇深地说:“国内教育很紧张,很有压力,大考小考不断;相较之下,国外的高中课程轻松很多,节奏偏慢,甚至舒服到让人感到无聊。”此外,学校采用选修学分制度,可跨年级选课,没有固定班级和教室,选什么课就去对应的教室上课,这与国内的情况大相径庭。

   嘉盈印象最深的课程,是一门叫做Planning(规划)的必修课,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从中学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掌握自主权。比如加拿大规定高中生一周要做150分钟的运动,毕业前要做满30个小时的义工,这些要求怎么和日常学业相结合,合理统筹安排?加拿大的高中没有“高考”一说,学生从高二开始,就要根据自己以后申请的学校和系别的要求,有选择性地修满所需课程学分,然后递交申请材料。这等于说学生从高中起,就要决定自己求学乃至就业方向。

   朱凡认为,中西高中教育体制上最大的不同正在于此:国内是驱赶着孩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高度统一的教学设置和白热化的竞争氛围之下,学生鲜有时间去认真思考自己的理想,规划职业和生活,包括知识架构以及对社会的回馈。

   早年留学海外的经历,使得朱凡非常注重对孩子“责任观”的培育:即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朱家三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学着拟定假期作息表,无论是弹琴、绘画还是打篮球,孩子们的课余爱好都是自己说了算。朱凡和他们约定:不需要你练得有多棒,只要你持之以恒,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嘉盈自幼喜欢画画,但她并没有选择美术专业,因为“不想把自己的兴趣当作全职”,她选择了视觉心理学专业,希望将来能发挥特长,投身特殊儿童教育领域,她认为这份工作“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根据申请专业要求,嘉盈除了必修课英语之外,还选择了数学、化学、生物及大学微积分等课程。从上网查询、选择大学到填表、寄送资料,这些申请工作都由她独立完成。她笑着说,这些琐碎的事情,曾让很多习惯了被父母、老师包办前程的亚洲同学抓狂。

   坚定理财观,不被奢侈风左右

   朱家次女嘉宝在国内读完初二就去了姐姐所在的学校,踏上漫漫留学路。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出国的时候,嘉宝只有14岁,妈妈特别不放心。幸亏网络发达,一家人约好,每周都会打电话或者网上视频聊天,了解姐妹俩在大洋彼岸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朱凡坦言,两个女儿尚未成年就离家千里,作家长的自然少不了牵挂担心。比起学业,更让父母操心的是交友圈。

   嘉宝刚进学校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在的年级就她一个亚洲人,加上没有国内的班级概念,要融入当地同龄人的生活圈并不容易,她一度为此感到孤独和茫然。“同学大都是本地人,从小就认识,所以交际圈子很固定。作为一个新人,如果你不主动去接近她们,她们是不会跟你亲近的。最多也就是大家见面的时候hi and goodbye(问好和再见)那种关系,很有礼貌,但保持距离。”嘉宝凭借开朗、活泼的个性,从课堂上选修同一门课的同学开始,然后“顺藤摸瓜”,从同学到同学的朋友,逐渐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圈。

   相比妹妹所在的年级,嘉盈所在的年级,亚洲人比例超过了一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发现,身边的同学当中,外来者容易抱团,比如从内地、香港、台湾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有自成一套的“社交网络”。嘉盈交朋友并不太看重对方来自哪里,而是更看重大家是否有相同的兴趣和话题,对彼此的性格、品质是否认同。

   嘉盈在朋友中间很受欢迎,但是在某些方面又算得上是一个“另类”,尤其是在消费观上。一般说来,能送孩子出国的家庭都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不少同学更是“非富则贵”,家长给的零花钱十分慷慨,女孩们花起钱来也绝不手软。周末和节假日,嘉盈坐一个多小时的轮船,从维多利亚岛到温哥华,而她的同学嫌麻烦,打“飞的”去温哥华购物。逛街时,嘉盈的同学在商场里血拼各种名牌,从不在乎价格,常常刷爆信用卡;而她始终坚持花钱要有限度、有计划,买东西会再三考虑实用性和性价比,不会随意添置不需要的奢侈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处攀比成风的环境中,焉能不为所动?嘉盈淡然一笑:“正是因为跟她们反差这么大,才让我更加坚定。”她把自己的简朴和务实,归功于爸爸从小灌输的理财概念。比如从姐妹俩上小学起,朱凡就有意识地引导她们认识钱。朱凡夫妇给孩子自制儿童银行存折,教他们养成储蓄的习惯,每周零花钱实行定额制,压岁钱由两夫妇保管到18岁,然后连本带利,交还孩子自行处理……这些潜移默化的习惯为日后孩子出国自己掌管“财政大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父母的爱不能早退、迟到

   如今,朱家三个孩子就剩小儿子承恩还留在广州读小学,按照父子俩的想法,他也计划16岁出国留学。孩子这么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信心放手让其出国?难道“猪爸爸”有什么独到的“遥控”秘诀?

   “秘诀就是‘不遥控’啊!”朱凡爽朗一笑。他表示:“不要指望父母能遥控千里之外的子女,让孩子出去,你就要有信心。现在的小孩很叛逆,很有自己的想法,与其出了国才来想方设法遥控,不如从小打好家教基础,守住为人处世的底线。”而在朱凡看来,这个“基础”最重要的就是三点:“生存、生活、生命”三大点。

   所谓“生存”,就是要孩子具备一定的生存技能,学会自我保护。说到这里,朱凡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他和嘉宝出门时看到有小偷打算行窃,结果朱凡用计吓走了对方。回到家后,全家人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嘉宝问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出面制止,朱凡告诉女儿:“见义勇为是好事,但是要有智慧,在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安全之前,不可莽撞行事,要冷静,讲究技巧。”

   “生活”是指要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朱家两个女儿出国前,都曾入读广州的寄宿学校,提前适应、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朱凡夫妇还从小就教孩子洗衣服和做饭,这些技能在两个女儿出国后都派上了用场,二女儿嘉宝比姐姐还要擅长厨艺,趁着假期回国,她给一家人做了一次甜品,受到一致好评。

   “生命”则是指人生观、价值观,包括学会控制自我情绪。小儿子承恩被同学起花名,很不开心。回家后,朱凡夫妇告诉他:“如果我们阻止不了别人这么做,闷闷不乐也于事无补,不如放下烦恼,淡然以对。”第二天,承恩又遇到同样的事,只当没有听到,后来同学们渐渐觉得无趣,也就不再叫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朱凡夫妇也在不断地反省,对家教方式适时做出调整。“嘉盈成年了,进入大学,我们就该用成人的视角来同她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小儿子马上升六年级,也要把‘儿童教育频道’转换到‘青少年频道’了。”

   承恩虽然才12岁,但说到梦想却头头是道:“我想当一名漫画,不需要很出名,给杂志周刊画连载就行,只要有粉丝我就会很开心了。”看到奥运比赛中失利的运动员面对镜头泪流满面地道歉,承恩点评道:“他们已经尽力了,金牌并不是那么重要。”朱凡演讲和录制节目时,承恩有时候也会跟着一起接受采访。朱凡说:“我要让他知道男生在公共场合应该怎样讲话,举止得当,将来他还要学会什么叫做男人的承诺,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朱凡强调,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同时,父母也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和子女进行平等对话。朱凡夫妇事业有成,只要孩子在家,总是推掉一切商场上的应酬享受天伦之乐,无论是大女儿的毕业典礼,还是小儿子的比赛,他们都尽量出席,不错过见证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刻。

   “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的首要责任就是陪伴他们求学成长,这样的爱既不能早退,也不能迟到,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出现。给孩子们的爱,要来得恰到好处。” “猪爸爸”和三个子女相拥而坐,一脸平静满足的笑容。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关注爸爸帮,订阅本周完整的“动物爸爸”专题文章,一定不要错过。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