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享受每月一次搭火车乘地铁穿过半个城市去参加读书会的感觉。满满一屋子喜欢书、喜欢分享的姐妹在等着你,她们学识丰富、幽默风趣,或者睿智地指点人生,传授人生经验,或者如邻家姐妹一样督促你提升生活品质,或者东拉西扯、诙谐搞笑让你轻松大笑。在这几个小时里,没有任何东家长西家短的世俗烦忧,有的只是如何充实自我、积极生活,享受人生;我们的身份不再是妻子、母亲,我们就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而活。每一次的结束都让人感慨时光的飞逝,在回家的路上,你就盼着下一次,在每天平淡而又充满细烦恼焦虑的日子里,有那么一个亮点,一个温暖等着你,平和而喜悦。
1、《爱吃沙拉的狮子》
作者:〔日〕村上春树著〔日〕大桥步图
施小炜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分享人:Juunne
村上春树是大家广为熟知的作家,最为著名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发表于1987年。村上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最热门人选之一,不过迄今一直陪跑中,被称为诺贝尔的小李子,希望这次小李子的获奖,能给陪跑诺贝尔的村上春树带来好运。
《爱吃沙拉的狮子》是他为杂志写的专栏随笔,里面有52个短篇,篇幅很短,但每一篇读后都能给你很多思考,你能感受到作者非常大的思维跳跃。
在这里抽样介绍三篇,第一篇是《只见过牛头梗犬》,如果你只见过牛头梗犬,你不算是懂狗的人。作者说自己只娶过一个女人,对女人可算了解不多,但他对女人却有自己的见解。他在书中写到:“女人并不是有事想发火才发火,而是有时想发火才发火。”女人都是荷尔蒙控制的生物,想必另一半特别有体会。村上给丈夫们的建议是:当你面对像台风一样席卷而来发火的太太时,面对自然灾害,正面迎战是不行的,是不会有胜算的,必须要缩紧脑袋,老老实实的充当沙袋,然后慢慢等台风过去,这才是实战的智慧。
第二篇是《献欲手册》,这是村上在健身时想到的一篇文章,作者看到一排排的健身器材,想到如果把人们健身中消耗的能量用于给路灯的发电,那就能解决很大问题,或者就可以把这些器材摆在大街上,让人们来踩。他设想了一种“献欲手册”——对,就跟献血手册一样——精力旺盛的高中生拿着“献欲手册”来到“献欲中心”,然后美貌的护士小姐来安排献欲,于是献欲当场顺利地转化为电力(当然,村上还没弄明白设备构造)。“你不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制度吗?这样一来,没准就能顺利度过电力紧缺的夏季呢。连我也会积极处理……呃……出不出啊?”如果性欲可以转化成能量,那么对金钱和权利的欲望是不是也可以转化成能量呢?
第三篇是《边等红灯边刷牙》,村上有个怪僻,他会在等红灯的间隙,拿一把牙刷,既没有牙粉也没有水,就是干刷牙。之所以会有这个怪僻,是因为刷牙是作者人生一大后悔之事,当他年轻潦倒之时,没把刷牙这件事做好,引起了蛀牙,虽然后来努力治疗,但坏了的牙齿已经不能恢复过来。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说:除此之外,人生中还有什么后悔事来着?我坐在车中一边刷着牙等红灯,一边在脑袋里列"后悔事儿"一览表,可是出乎意料,竟然想不出来。在女性关系方面,虽然有过几回“那次要是想做,本来是可以做成的呀”的情况,可也达不到后悔的程度。在我看来,可以做却没有做,就像把可能性储蓄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储蓄的温度会点点滴滴地温暖我们有时寒冷彻骨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你能拼凑出一个非常接地气的村上春树,有点妻管严,爱吃沙拉,爱打麻将,听着舒伯特的音乐午睡,一改大家对村上高冷寡淡的印象。
《爱吃沙拉的狮子》是一本非常容易读的书,推荐大家闲暇时间随便拿起来翻看,体会不一样的村上春树。
2、《Why Your Five Year Old Could not Have Done That》
作者:Susie Hodge
出版时间:October 2012
ISBN:9780500290477
分享人:啸然
这本书是解释现代艺术的。相信很多人看画展时,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这画的是什么啊,我们家孩子随便画一下都比他强,这本书就是来解释这种疑惑的。它涵盖了近200年来知名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本书各篇幅都比较短小,分别介绍各个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以及解释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不同于孩子的作品。
比如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的作品《表演的雕塑》,(现在正在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展出。)这个作品看起来就像婴儿床上的摇铃,看起来很简单,只是几根铁线弯折而成,但这凝结着作者的艺术和学识,因为作者年轻时是学机械的,它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平衡性非常好,可以一直保持动的状态,大家可以到展览馆亲眼看看,感觉与图片上是完全不同的。
(图为Alexander Calder作品)
艺术家和小朋友的很多作品在外在形式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艺术家和小朋友的区别之一是,艺术家知道自己要什么,他的作品是有意识的,而小朋友是偶然之作,随意之作,他并不知道他想要什么。毕加索11岁学画,他说,我14岁就能画的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一样画画。大师们受到专业训练,已经来得非常好,但他们还要创新,从其他地方找到灵感,比如莫奈从日本浮世绘里找到灵感,高更从原始艺术中找灵感,他们这些人都在发展,从写实到抽象,这与孩子天然的画是不同的。
(啸然女儿朵朵画的“台上台下”)
很多人对学艺术有误解,以为艺术家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作为业内人士的啸然建议父母们三思而后行,把艺术当成职业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不仅花费巨大而且不容易谋生,可以把艺术当成一种爱好,艺术能给你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3、《人生随时可以重来》
作者:摩西奶奶 著,蒋春 编译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原同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分享人:Chai
摩西奶奶生于1860年美国的一个农庄,她的前半生平淡无奇,20几岁嫁给一个农夫,过着普通的农村生活,生了十个孩子,因为生活的艰辛,十个孩子只有五个孩子存活下来。这本书就介绍了摩西奶奶一生的传奇故事及其作品,书中还收录了摩西奶奶多幅经典画作。
摩西奶奶的人生从58岁开始转折。58岁的那年,她觉得壁炉后面的档板旧旧的不够好看,于是拿起笔在挡板上画出了人生的第一幅画,从来没受过教育和绘画训练,她却画出了一幅非常漂亮的作品。72岁时照顾生病的女儿,开始做刺绣画,两三年后因为病痛没法拿针,于是重新拿起画笔。开始她的画没有受到太多人关注,直到她78岁,一位收藏家看到了她放在小药店里的画,惊为天人,开始着力对外推广。
80岁时,摩西奶奶开了人生中第一次画展。之后她的画在美国各地展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和收藏,86岁出版了第一批圣诞卡,卖了1万6千多张,她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画家,被两个美术学院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摩西奶奶的生日作为纽约州的“摩西奶奶日”。101岁,摩西奶奶去世,被当时的肯尼迪总统誉为“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
在华盛顿国立女性艺术博物馆,曾举行过一场名为“摩西奶奶在20世纪”的画展。该展览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还陈列了一些来自其他国家有关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这张明信片是第一次公布于众,上面有摩西奶奶画的一座谷仓和她亲笔写的一段话: 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摩西奶奶为什么要写这段话呢?原来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很想从事写作,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可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医院里工作,这让他感到很别扭。马上就30岁了,他不知该不该放弃那份令人讨厌却收入稳定的职业,以便从事自己喜欢的行当。于是他给耳闻已久的摩西奶奶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她的指点。对于春水上行的信,摩西奶奶很感兴趣,因为过去的大多数来信,都是恭维她或向她索要绘画作品的,这封信却是谦虚地向她请教人生问题。虽然当时她已100岁了,还是立即作了回复。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异常关注那张明信片呢?原来,那张明信片上的春水上行,正是后来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
摩西奶奶说:世界上最公平的是时间,最不公平的也是时间,别人偷不去,你也没有办法把它留住,它就悄悄从你身边溜走,最重要的是享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最佩服的是摩西奶奶的心态,我身边很多老人,年迈之后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凄凉度日。我们要在年轻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我们老去的时候,能过有意义的生活。
Painting's not importan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keeping busy。
《无声告白》
作者:(美)伍绮诗著,孙璐译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分享人:白鲜平
这本书以前读书会丹玉分享过,由于时间的限制,她的分享重点是关于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上(详见2015年9月份第12期读书会总结),我这次想主要针对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方面来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首先简单介绍背景。故事发生在1977年的美国,情节围绕一个华裔混血家庭展开。爸爸James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通过非法渠道来到美国,夫妻俩在一个顶级的私校做校工,James从小就在私校读书,和一群与他社会地位完全不同的孩子一起长大,这造就了他内向自卑不合群的性格,长大后James读了哈佛,与一位美国本土的中产家庭出身的白人姑娘相爱结婚,詹姆斯的人生目标在于“融入”,要做个和别人一样的人,而他的妻子的人生目标在于:做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他们结婚后生下三个孩子,老大男孩内斯、女儿莉迪亚和汉娜,老大内斯和老三汉娜是家里被忽视的孩子。女儿莉迪亚身负爸爸妈妈的关爱和期望,是文中的主角。
莉迪亚四五岁时,妈妈因为对婚姻生活的失望和对自己事业的不甘而离家出走,她在离家之后的两个月后发现自己怀了第三个孩子而不得不回家。这两个月的不辞而别给她的孩子尤其是莉迪亚带来了深深的伤害,莉迪亚不能理解妈妈的出走,她总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让妈妈生气了,她决定一旦妈妈回来,不管妈妈要求她什么她都答应,她会尽一切办法让妈妈满意。果然,当妈妈回来后,不管妈妈给她报什么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她的回答都是好,她希望用这种方法留住妈妈。她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尽管她不愿意成为这个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苦涩泡沫,最终导致她的自杀。
对于我们现在的移民家庭,大环境与70年代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与过去相比,身份焦虑已经相对缓释。或许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对孩子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期望,什么样的期望度是合理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得到的一个教训是,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给孩子。我们要了解孩子,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现在的父母整天被择校所困扰焦虑,择校事实是父母的一个心愿,进了好学校貌似离父母的目标近了一些,但进好学校不是孩子的需求。父母的愿望与孩子的要求是矛盾的,如何协调?我们不可能对孩子没有期待,但是,孩子的要求是刚需,把孩子的刚需放在父母的期望前面。要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然后才是期望。就算拼进了顶级私校——想想书中的James,果真就百分百是给孩子了一个理想的前程吗?
其次,多子女家庭如何做到公平。事实上没有所谓的一碗水端平,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给孩子他需要的就好。我们对孩子不要关注太多,要给孩子自我成长自我反省的空间。尤其独生子女,少一些关注,让他有时间独处,发呆,有空间发现自我。
第三,我们要给孩子做什么样的榜样。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痕迹,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把我们从原生家庭里带来的负面东西折射到孩子身上。我们要做孩子的积极的榜样。推荐大家看看白日萌同学的《在英国小学当校董》的文章,她在申请校董时说了这样一句话:"I just became a mum and my daughter was born in UK. When she grows up and gets confused about whether she is a Chinese or British just like my friend's daughter, I hope I could tell her with great confidence: you are a Chinese as well as a British. Because I am on my way to be a good British Citizen and I would like to be her role model. "(“我刚做了妈妈,女儿在英国出生,当有一天她长大了,为自己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感到困惑的时候。我可以信心十足地告诉她,你既是中国人,又是英国人。因为,我正在努力做一个英国好公民,我想成为她的榜样。”)这样的正能量真是太珍贵、太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如此身体力行,对我们的孩子,不仅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榜样示范力量,而且会为我们赢得孩子的敬重。
《我的晃荡的青春》
作者:(日)东野圭吾 著,代珂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分享人:李倩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江户川乱步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等日本重要文学奖项得主,2009—2014年日本票选最受欢迎作家第1名,作品中文版系列销量已突破600万册。
1985年,《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年度第1名;1999年,《白夜行》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年度第1名;《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以及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一并斩获;2008年,《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2009年出版的《新参者》获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2011年,《麒麟之翼》获日本权威书评杂志《达文西》年度推理小说第1名;2012年,《解忧杂货店》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2014年,《祈祷落幕时》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我的晃荡的青春》是名人致青春的书里面比较另类的,这里没有任何励志的内容,轻松易读,没什么信息量,只是用简单有趣的语气讲述了一个学渣男生的青春。东野圭吾从小学开始就将“废柴男”的形象发挥的淋漓尽致:痛恨读书,从未完整读完一本书;初中时,他进了远近闻名的坏学校,没日没夜的打麻将、迷恋披头士乐队、唯一的愿望是能四肢健全地毕业;高中时,整日痴迷李小龙,偷窥女生更衣被抓,去游戏厅玩游戏,篡改月票时间,“远大理想”是能考上录取线最低的大学;高考落榜进复读班后,他依然是全校最没心没肺的快乐学生。直至大学,他依旧不务正业,专业课考试作弊,实验课得不出数据,为了恋爱参加各种联谊,最后连就业都是碰运气进了一家公司……
文中写到,他之所以决定写推理小说,是看到姐姐给他的一本小说,小峰元的 《阿基米德借刀杀人》 ,从此就迷上了推理小说,顺便还知道了有“乱步奖”这样一个奖项,知道江户川乱步这个作家也是在那个时候。之前圭吾的傻瓜大姐告诉他“江户川乱步”是埃德加·爱伦·坡加入日本国籍后取的名字,“我一直对此深信不疑。其实,相信这种话的我才真是个大傻瓜吧。”
书中有一句话很让人深刻,“让人读书的快乐的被迫读书的痛苦,”这句话深刻的打动了我,从某种程度来说,读书是无用的,像东野圭吾得出的结论一样。总之,这样的一本小说,让读的人轻松愉快,建议大家有空看一看。
专题讲座:
家庭小儿推拿兼推荐图书《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
主讲人:Ying
详见后续专篇小结。
庄主写在后面的话: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我可以想像,每次读书会结束,又有好多姐妹回到家捧起了书,这就是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正能量,在这美好的春日里,一本书,一杯茶,让我们重回年轻岁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