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理工殿堂
随着录取的逐渐发放,一大批的学生即将“脚踏青云”灰去遥远的米国名校完成学业。
送走一批,又迎来另外一波。名校申请对于我们来说没有止步。
前几期,小美有提示大家,美国藤校对于中国学生的申请将会严审,并且录取率有降低趋势。详情可参考文章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1NzU5Mw==&mid=402573875&idx=1&sn=9ead99673cd4f026159b957d7098a7ac&scene=0#wechat_redirect
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无法阻止我们申请的脚步呀!
藤校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
外滩杂志总结了MIT这样的牛校招生品味。看看你中招没?
文中校友故事及在读研究生心得采用了外滩杂志采访学生的故事,绝对真实。
藤校最关注
1、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热情
为之努力、奋斗
2、关爱社会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逆境生存的勇气
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才智
五大角度看MIT招生品味:
角度一:招生官
一、整体素质与潜力。
学术只是基础,除此之外,天赋、潜能、责任心、社会责任感、恒心等都是考察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角度和方面。
小美认为,招生官说的是正确的。一个缺乏恒心和毅力的孩子,哪怕有再好的天赋也难以展现出来。毕竟成功=1%的天赋+99%的汗水。
二、个人奋斗能力。
学校在审核的过程中还会参考学生是否是家族内第一个上大学的人。
也许很多学生和家长会不理解招生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分标准,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标准对自己的孩子不公平。但是我们换个角度去考虑,一个孩子出身贫寒,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勤劳、踏实、没有高学历的耕种者,家里没有充足的经济能力去参加补习班,没有条件让孩子去参加各种高大上的艺术培训课程,但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门门功课考第一、自己学习其他感兴趣的知识、并且对兴趣爱好能够有探索精神和不懈努力的精神。这样的孩子付出的辛苦不是常人的几倍吗?我们又有什么努力不去尊重他们的努力成果呢?
相比之下,一个家境优越的孩子,有舒适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活动资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呢?
在招生官眼中,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如果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显然第一种更能打动人心。
角度二:家长
被录取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都是这样评论自己的孩子。“努力、坚持、善于团队合作、执着。
访问录取学生家长,通过他们的口中我们得知,被录取的学生通常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而非单纯的书呆子。
很多学生都爱好运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等,并且在喜欢领域方面都是长期不懈的坚持并努力,最终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很多妈妈也表示,孩子最终获奖并不是参与活动的本意,更多的时候是兴趣使然,做的努力多了,自然就收获了。
角度三:今年拿到MITOffer的幸运儿
很多拿到offer的幸运儿都表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且肯在该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是非常重要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太多从未在他们身上从未发生过。另外,这些学生已经很早的就懂得,除了自我提升外,自我在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也非常重要。
很多学生会将持之以恒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进取。同时,他们也会将这份热情传递给其他的学生、老人及社会群体。
也许社会责任意识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悄然而生。
角度四:校友故事
MIT给我一个特别好的环境,让我找到人生路上真正想做的事情,自己的兴趣,以及我究竟如何能改变这个世界,即使是一小块。
我一直喜欢能源,第一个学期在航空航天做研究,做无人机,我的专业是ESP,第二学期在与老师和同学聊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做的研究可以用在LED灯上,我就启动了一个项目,最后这个技术被飞利浦买掉。
在你想的过程中总会有教授、老师做你的free mentor,记得当时我有一个测土壤的发明,必须要到沙漠地带去测试,我就带着proposal去募款,只敲了两个门,就获得了超过预期的资助。
我毕业后留学校最大的能源中心做了2年,而且我的导师是Ernest Moniz教授,就是现任的美国能源部部长,当时他就提出来,你不要只做技术,要有一个triangle way,要考虑到金融、政策对能源的影响,所以当时为我们开了很多门,包括能源部及政策部门在美国的各种机构,都可以去参与。
我们参与过中东的智能电网、美国的智能电网和英国的智能电网。那是2010年的事情,但是6年以后,中国才开始讨论智能电网的问题,你其实是在MIT的校园看到了未来几年,这些经济大国要做的事情。这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后来我考上了博士,但是我和我的教授说,我做的这个东西完全可以商业化。所以我在MIT的能源中心遇到了我的商业合作伙伴,所以我们就搬到了上海,我们在做一个能源大数据分析的创业。
角度五:MIT在读研究生
最近,4位不同国籍的MIT“学霸”来上海做短期商业案例研究。受中芯学校家委会邀请,与中学生做分享,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MIT学生的特别之处。
B:
我来自以色列。上大学之前,我曾在部队当军官。军事的特殊训练,影响人的气质——在战乱中,军事行动特别快,需要人在很短时间内作出行动。
13岁时开始兼职工作,尝试过很多工作。14岁时,我在餐厅做过服务员,这段兼职经历,能让人更快地了解社会。这对未来发展很有好处。后来,我担任了公司经理。在很快的时间内,了解手下员工的经历。
16岁时,我建了一个社会项目——医院里的游戏店。自己装修、买桌椅,给小患者带来欢乐。直到医院告诉我,医院根本不需要这个店。于是,我的创业失败了——13年后,我感激这段经历。我发现,自己也能从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从成长经历中,辨识那些“有益处”的失败,它能教会你看清机会,把握机遇,并承担风险。
MIT的生活,给人国际化的视野。来到MIT上学之前,我在市场调查公司上过班。如今,互联网发展,公司越来越国际化,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才能有效地制定企业的策略。
如果你要问,中学阶段,什么事情该做?当然,学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社会活动是另一部分。睡觉也很重要!除此之外,找到你的最爱!比如校内外的运动,办个音乐社团。当你的年纪逐渐增长,你会知道,这些事情对你很重要。
I:
我来自印度。在HSBC工作了5年。我从小擅长数学,后来成为了一名量化分析师。工作5年之后,我来到MIT商学院。一个班级中,有60多个国籍的学生,他们也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国际化视野非常重要,有了开放的心态,就能结交不同国籍的朋友,也能尊重不同国籍人的文化、宗教信仰。如今,许多公司都更加国际化了,能知道其他人的思维方式,是一件关键的事情。
这是一个提倡“和而不同”的世界。有人擅长数字,有人擅长创意,有人擅长沟通,人各有长。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长处,保持自己激情,找到职业发展的定位。对于我,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从小喜欢数学,高中时候,参加课堂的辩论。日后发现,自己在两方面都很擅长:数字分析,也喜欢与人沟通。后来找到金融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后又到了商学院。
M:
我来自波兰,在麦肯锡做战略咨询工作。我喜欢这份工作,能让我看到全球的经济面貌,也能满足满世界跑的心愿!看到中国的巨大市场,一度很惊讶。
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我有丰富的社会体验——四处打工,曾经做过家政。读中学的时候,赴美参加过交换项目。在异地他乡,和他人交流,独立生活。
我是一个国际化的人,走过许多国家,接触到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会说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看待事物的时候,有不同的眼光。
如果重回中学时代,我想,读书是一方面,“走天下路”是另一方面——走出生活的小圈子,去看更多的地方。
E:
我在美国波士顿,在美国读完初中、高中和大学。大学阶段学国际政治。虽然来自不错的家庭,父母能供我读私立学校,但在14岁那年,父母告诉我,必须去工作。不仅是我,同学都是这样,有些人去当了服务生,我在巴士上打零工,体会到工作的辛苦,这是一笔宝贵的人生经验。
我想说,在中学时代,应当多读书,多体验,享受工作。与此同时,领导力也很重要。领导力分正式与非正式两种。正式的领导力,让你体验成功,比如:组织一场球赛、一次会议。随着年纪增长,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非正式的领导力也很重要。比如,上一节课,能配合老师参与到课程中来——无论你是20岁还是30岁,这一能力都会对你的发展大有助益。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提前了解名校录取要求和招生品味,做好提前的规划。就算录取率降低到1%,你也会是那1%的其中一位。
美中国际,不是留学公司。而是留学信息的搬运工和使者,是帮助大家前行的明灯和权杖。
关注我们,为未来的成功增添一份信心和保障。
做良心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