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黑乡村,似乎成了一种规律。您看吧,什么上海姑娘逃离江西,什么城里媳妇回乡吃饭掀桌子,什么东北村庄农妇组团约炮……虽然这些新闻都被证实是假的,但其传播面非常广,引爆了舆论场,触发了大讨论。
看到网络空间被这些假、恶、丑整得乌烟瘴气,国家网信办看不下去了,今日就系列虚假信息作出回应: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在此我们要看到,炮制假新闻是个体道德的问题,但黑农村行为的背后,隐含着一个城乡心理背离的时代命题,这是诸多黑乡记能获得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谴责完假新闻作者之后应该深思的。
偶滴老嘎
往上数三代,谁不是农民?再不济也是农民的儿孙。进城,大规模进城是改革开放之后。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过着双重身份的生活,一年下来,11个月里是Shirley,在春节那个月变成二丫。
如果这位Shirley在春节前遇到了一些堵心的事儿,心里很不爽,比如因为要去老公家过年,又比如领导布置作业,写篇回乡记,但自己又不想回老家。那好,对前者来说,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一个子虚乌有的“上海姑娘”上,贬低映照着老公老家的山村,得嘞,一篇上海姑娘因为农村苦而逃离的事件,就发生了。
对后者来说,把几年乃至十几年来听说的家乡事儿,编排成一些香艳的、耸人听闻的情节,描述出“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交稿完成任务之余,得稿费,赚眼球,可谓一举双收。
读者呢也愿意看这样的东西,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块垒,或者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或者怀念一种虚幻的山水田园生活。
不错,农村的确有问题,而且不少问题还很严重。但媒体人不深入研究,用想象代替调研,以情绪代替事实,引导上就跑偏了。
《人民日报》今天发表评论说得好:有人爱家乡爱到看不见缺点,有人期待高至恨铁不成钢。这些情感,无论怎么表达,底线应是不背离事实。家不是停留在印象中的家,也不是存在于道听途说当中的家。要了解家乡,除了“听见”,还要“看见”。乡村是颓废、裹足不前,还是进步、蒸蒸日上,只有扑下身子去了解、调研才知道。乡村不应落寞于我们的想象中,它应奋进于我们理性的建言和建设中。
三个中国
那么,我们的农村到底什么样?城乡差距有多大?
很多国外专家和游客,对中国会产生三种情况的观感。第一种是认为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
第二种情况是看了很多省份,见过县城之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去过许多贫困农村,在乡镇、村庄体验一段时间的外国人,他们认识到,中国是一个还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评价差异?因为中国城乡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在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一定不平衡,这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
按照经济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缩小的。但如果任由这种差距拉大,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矛盾。美国经历了70年的努力,工农收入才趋向平衡。
中国城乡发展失衡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比如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更高。
比如消费差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生活资料的质量低,“康帅傅”“大个核桃”横行。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
社会心理、文化心理方面的问题,根源必然是经济问题。对农村的漠视,正源于城乡差距。
你从哪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熟悉农村了。不辨菽麦自不必言,四时更替只剩穿衣上的意义,虽然这是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咱们中国人讲究一个寻根,没有根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所以,虽然故乡山村已然回不去了,但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在哪儿。这可能就是北京大学门口保安所问的三个究极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被边缘化,经济层面上显而易见——不然大家也不会就城里姑娘嫁不嫁农村男而争得面红耳赤,更可怕的是文化心理层面上的边缘化。
农民几乎没有话语权,农村的故事是由坐在写字楼里的码字工人攒的,农民的形象是城里的知识分子塑造的。没有调研,也不需要调研,只需要摸准社会情绪就可以了,人物啦、故事啦、细节啦,都可以通过想象填空。
如果以这种远离的视角去俯视农村,就会有选择性地呈现农村形象,如果以谋求吸引眼球的目的去描述农村,抹黑农村形象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更别说背后可能还充斥着对政府的怨怼之意。
郭达和侯耀华演过一个小品,生动地诠释了这种恶意的阐释。郭达演一个村长,侯耀华演一个导演。侯耀华去郭达的村子拍电影,请郭达扮演一个角色,让他骑一头瘸腿驴,穿着过去汉奸的衣服,说这样的台词:“老丈人啊,丈人爸,你把我媳妇养活大,可是你赌博不争气,把她逼死在大桥下。”
小品中,郭达的反抗是不合作,怒而离去。现实中,农村被黑,农民只会收获廉价的键盘同情。
诚意正心
农村没你想象得那么差,也没有他们宣传的那么好。那是你的故乡,常回家看看,你的信心就是家乡的未来。
对于农村来说,各种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收入不平等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而以起点和过程不公平为标志的机会不平等,却折射出中国50多年来公共政策选择上的偏差。
从2006年开始,国家打算用30—50年,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会在一年两年内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根本的成效,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发展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换句话说,解决这个问题,得有过程意识。
当然,几十年后才能拔根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今天就无可作为。尤其是在城乡心理疏离的大背景下,怎么办,其实是每个人每年春节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面对家乡的问题上,如果一味诋毁,百般抵触,无异蹈入虚无;破了不立,倒了不扶,又等同自我流放,所以还是得诚意正心,做出积极响应,为返乡注入新的内涵。
岛叔一向认为,我们去外地旅游,还会被当地人的淳朴和善良打动,那家乡的人难道不具备这种品质?不走近他们,不会发现他们的有趣,不走近他们,是不会了解他们的。这家走走,那家串串,听听家长里短,看看故乡风情,一年一次的归故乡,完全可以看作异域风情游。
总之,自我封闭,抵触交流,当然越返乡越没劲。那是个人出了问题,不是家乡出了问题。
美国移民投资微信公众号
美国移民投资微信号:mgymusa(长按可复制)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一键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