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亚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中国国家电网收购澳洲电网公司股份99年租赁权。这是继澳政府阻止中资企业收购基德曼养牛场之后,今年第二次做出不支持中国企业赴澳从事商业性投资申请的决定。中国商务部表态说,这种决定存在明显的保护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中国企业赴澳投资的积极性。
说到底,问题的症结在于澳大利亚对具有不同社会制度的中国缺乏信任,在于澳大利亚看待中国企业戴着有色眼镜,采取双重标准。
对于国际法,澳大利亚“合则用,不合则弃”,中国对澳投资,涉及电网类战略资产政府使用“国家安全”借口阻止,收购养牛场竟也能如法炮制;中国国企身份敏感,中国民企照样遭封杀。
自30多年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学习、接受、适应、融入国际规则和秩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中国指出现有规则的不合理之处,并试图进行修正时,西方国家就能无视中国此前所有的努力,轻易地就给中国贴上“咄咄逼人”“破坏秩序”等标签。
如果澳方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并约束自己的言行,中澳经贸关系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空间。
中国目前保持澳大利亚的九个“第一”: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目的地、第一大外资来源国、第一大旅游收入来源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澳大利亚人》报总编辑保罗·凯利指出,澳大利亚家庭的繁荣系于中国经济,澳大利亚必须学着处理越来越复杂的澳中关系。
对于中国而言,澳大利亚一直是并将继续成为中国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澳大利亚也正在成为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民众所享用的高端农产品以及各类服务的来源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澳大利亚就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资本“走出去”的试验场。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盟友的身份并不一定成为发展中澳关系的障碍,相反,在中国处理与美国的复杂关系时,澳大利亚依然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试验场。
在反全球化浪潮汹涌,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的当下,双方在维护和改进全球化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在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等人类共同挑战面前,站在同一战线。作为一个仅有2400万人口的国家,澳大利亚只有继续保持经济开放,吸引外国投资,发展自由贸易,才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中国领导人也反复强调坚持对外开放、推进改革的决心。
逆风并不可怕,当下的起起伏伏也“长宜放眼量”。放下心中的傲慢与偏见,从互利迈向互信,中澳经贸关系方能迎来一片新天地。
(本文整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