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孩子的八大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2016年08月17日 美国移民攻略


说起培养教育孩子,家长们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有心得要分享,有疑问要请教,有辛酸要倾诉。尤其是华人们在海外养育子女,不少家长是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跟随孩子成 长一步步摸索教子经验。


前些时听到几位家长说起,孩子小的时候一片迷茫,等积累够经 验了,子女也长大该离开家了。而新的家长们又在重蹈着老家长们的覆辙,从头开始探索, 也有的家长,每逢孩子出了问题,才心急火燎地到处请教处理方法。


其实,教育子女是个长期过程,孩子若经常出问题,要从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不可就事论事,不然是治标 不治本,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出现其他问题。



美国教育孩子的八大法则:


一,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 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 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孩子变得好逸恶劳或者过分沉湎于某些嗜好(如电子游戏),罪魁祸首也多半是家长的怂恿。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更属于虐待,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 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 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二,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 己确实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 “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会看到希望吗?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 的好(Good Job)”,“太棒了(Great)”,“你真是天才”之类。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华人家长则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


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还非要追究为什么丢了5分。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兴 许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三,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不然多吃那么些年的干粮不是 白吃了?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当然,大人可以和孩 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家 长、老师 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 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 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 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四,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子不教,父之过”在哪里都通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 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 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 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 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 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五,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 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 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 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 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


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 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或许反之,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 引起大人的注意。


六,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兴 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


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双亲不全或者亲子分离过 久,对孩子的成长显然不利。这里的十多条法则其实都可以用言传身教灌输给后代。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家长交 友就要检点。对少年来说,同伴的影响超过家长,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 人生道路。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如 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 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或者华人孩子被白人歧视,而与一 些“边缘孩童”为伍的。家长还是应该感激这些“朋友 ”帮助自家孩子排解孤独,但更要让自己的孩子认清他们的优缺点,试图往正面影响他们。


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家长要想法结识孩子的老师和同学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健康的校内外活动。


七,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 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 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要结合“ 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


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 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 行多方位思维,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 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 意见。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 要先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 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八,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 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利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 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但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 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 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但决不能不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打骂更是违法的。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