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出国时难回亦难:一个金融小海龟的回国经历

2016年08月17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介绍下自己,我2012年到2014年在美国呆了两年,中途没有回过国。一年在读金融学的研究生,一年在纽约一家精品投行做 Equity Research(ER) Associate(Temp, 半薪转正)。7月底回国,已定上海某公司的ER工作。


我的经历更适用于金融学的盆友们,Quant Finance会不太一样。


关于回国前后工作上的事

我觉得回国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特别是对于有些想法的金融学的学生。纽约的金融环境是很难让人放弃的,但想做上前台业务和找到一份好的平台着实很难。


就ER来说,我联系了LinkedIn里华尔街上百位高级分析师,拿到20+的面试,进入了3+Superday还是无法找到特别满意的工作平台,大多是签证问题。


美国公司做中概股的不多,不是恰好遇到需要了解中国的职位,一般不会开放给外国人。为数不多好职位开放给中国人,又被有很牛经验的大牛或者有关系的牛人抢走了。


因为自己很喜欢做行研,也不愿意为了留美而转换方向,所以这成为了我回国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我在基本做了决定后,本来是想从美国直接申请转国内的工作,但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当时处于春季期(秋季国内的海外招聘会多些),另一方面是国内一看到简历上美国的手机号和地址,就是直接被刷的节奏。所以我妥妥得辞掉了在纽约的工作,选择回国再找。




给在美找工作的应届生一些建议

就ER来说,要写一份自己感兴趣行业的公司报告,稍微专业一些,加上在LinkedIn上网罗式的Network群发自己对ER的热爱,回复率在20%左右,也就是发一百个人,一般会有20个人回复你,愿意和你继续聊,10人左右愿意帮你递简历,5人左右什么都不说就把你直接交给HR面试。


实习会比工作容易找,因为ER在签证上卡得相对比较严。对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请忽略偶笨拙的方法……


我的方法也试用于找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的人,回复率会比ER更高,而且签证关并不是很严,进到大公司Risk会有比较多的机会(有很多实例的哦),这不失一个金融学学生留美的好方法之一。要自己考过SAS,要豁得出面子,还要真心喜欢Risk。


特别是对于那种另一半在美国已经工作或者读PHD的人来说,此路很幸福~




再说说回国找工作吧

现在国内大型企业在美国招聘越来越多,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很多好的职位都不是对国内毕业的学生开放的,比如海外基金和海外分析师。


如果想去香港,应届生最好直接在美国申请,回国比较困难。


我当时走的是社招,所以并没有什么地域限制,很多香港公司的社招是很愿意在北京面试的,有工作经验的回国再找选择性很多,而且招聘方会更期待你人在国内。


前台的工作回国机会确实很多,相较于美国,建议想做金融前台的人,之前也没太多工作经验以后也有打算回国的,回国要趁早。


回国前后的感受

最开心的是和家里人在一起,觉得回到了社会的主流,喜欢的机会突然多了很多,不开心的是空气问题,海归土鳖的阵营划分和偶尔过快的生活节奏。


首先,回到家里是很快乐的:其实作为出国留学到找工作期间没有回过国的同学来说,在美国是很思乡的,偶和偶的同学们都有曾经一度泪奔的经历,这会加重在美继续前进的心里成本,所以建议想留美的毕业生们毕业前回一次国就好了。


回国后会有很多聚餐,大家说说笑笑间就会‏自然地融进来,感觉很舒服,甚至当我又一次在北京出租车里听到了老北京的相声的时候心里感觉暖暖的。


不过每个人兴趣不同,如果就喜欢Yankee和NBA之类的,我觉得在美国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其次,空气问题确实很严重:当时我从首都机场下飞机真有想再坐回去的冲动。


回来以后第一个月很多人都会发烧,发烧是正常的,说明身体在适应新的环境。北京的空气是中国几个大城市里最让人担忧的一个,一周7天里4天左右都是灰蒙蒙的状态,回国以后总是感觉自己视力出了问题似的,看哪哪都看不清。


如果指标超过400,空气的味道会很难闻,出门很不方便。上海和广州的空气好一些,程度没有那么重,深圳和香港的空气环境都不错。


小海龟重新融入国内

回国的另一大问题就是作为小海龟,思想和看法会和‘土鳖’不太一样(土鳖也可很牛,这里只是为了区分):你会发现海归喜欢和海归交流,共同话题很多,大家都会忍不住说着说着冒几个英文单词……


当留学生出国这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同龄的留在国内的同学还停留在我们大学时代的那个状态(如果大学在国内读的话),对问题的处理,生活的态度,还有竞争的心态都会有很大不同(普遍来说)。


海归的缺点是不了解国情,回来放低姿态多学习是很重要的。有国企领导说海归是一张白纸,这么说也无可厚非,海归也有被需要的地方,那么多企业想往外走,那么多外企想往里进,这样的白纸是中国很急需的,不过我们也要学会从‘白纸’变得更有色彩,去融入接触和了解不一样的处事方式。


我回国前也很怕自己适应不了国内的‘氛围’,后来发现是多虑了,国家也在越来越开放,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很多很好的平台和学习成长的环境。




最后就是国内的节奏非常快:很多变化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你的参与也证实着它的成长和扩充,这种感觉很美好。物理学中不是说当我们静止的时候反而会拥有更多时间,速度越快反而拥有的时间会越短暂。这其实也是很明显的一个体会。


在美国有很多时间自己安排,会开始考虑很多之前没有时间思考的问题,会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会体会到很多之前忽略的感受,会看很多书,会有时间去观察和体味生活和周围的人。


回国后的感觉就是总有干不完的事情,所有时间都被挤压和合理利用,没有太多时间去体味和静赏一些风景,会感觉自己拥有的时间突然少了很多。(这个对那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牛人不适用……)


记得还有蛮多在美国工作了几年的人想回国的朋友,有下列三种途径我都觉得很靠谱:


1. 通过外企的美国网申申请国内职位,在国外完成面试


2. TCFA年度大会招聘国内职位,在国外完成面试


3. 辞掉美国工作,直接回国找工作(回国后不要先玩,要先找工作,空档期太长会不好)


国内对有工作经验的海归需求量很大,所以社招回国一般都能找到很好的职位。然后就是不要太担心融入的问题,现在海归那么多,‘势利’相当之强大,一定不会落单的~


本文原载自微信号北美职通车 【Careerxpress】。

特此鸣谢。



妈妈圈周末“微信群课堂

讲座主题:GPA低还有希望进入好大学吗?

讲座时间:8月19日(星期五)晚8-9点


主讲人Ingenuis “引知” 运营总监 David Mainiero

参与方法:关注妈妈圈,加助手微信号:(mamaquanzhushou),注明孩子年级、所在城市,助手将拉您入群。



妈妈圈通知 ~

为了便于孩子已经在美国大学的妈妈们交流,我们创建了“美东”, “美西”和“美中” 大群。大家可以找老乡,也可以找校友。入群方法:

1)关注妈妈圈公众号,

2)并按孩子大学所在地,留言“美东”,“美中” 或“美西”

3)助手会加您入群。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