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试跑成功了! 在又一震惊世界的中国制造背后,却隐藏着惊天骗局?!

2016年08月13日 健康加拿大



巴铁,被称为中国骄傲

一个中国人对未来交通的构想


8月2日,“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开始启动综合试验。”的消息让人们都振奋了!一时间,媒体纷纷好评,中国网友也纷纷点赞。


然而,据人民日报报道,8月3日,人们日报记者专门就此事致电河北秦皇岛市委和北戴河区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对巴铁试运行一事不知情。


什么?这么大的事情,当地政府竟然不知情?


记者随后又联系了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总工程师是这样回应的:目前巴铁车身腿部的一些盖板还没有装上,至少得一周之后才能试运行。


而公司企划部负责人万某表示,8月2日只是公司内部进行的一次调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试运行”。


之后,媒体指出,巴铁第一次运行不理想。1公里的试跑路段是没有转弯、路牌、和交通信号灯的笔直路线。尽管如此,巴铁从晚上8点便开始修整,折腾了4个小时,直到半夜两点才勉强以15公里的时速前进了几百米。“这完全不可算是一次成熟的轨道交通测试。”


6年时间研发出的巴铁,关键性问题也还待解决,不少媒体发文称巴铁更像是一个为了获取更多融资而制作出的噱头。




所以,真相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巴铁:

“巴铁”也被称为“空中奔跑的巴士”或“陆地空客”,是一种完全依靠电力驱动的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采用高效低碳公共交通新技术,集城市快速公交 (BRT)与地铁优点于一身。直观地说,就是“巴铁”既具有地铁一样的大运力,还能像巴士一样在地面上运行。据报道,“巴铁”项目总工程师宋有洲介绍, “巴铁”犹如一辆在公路上奔跑的宽体短型列车,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平均时速则为40公里。


巴铁属性:

据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介绍,巴铁1号试验车为一节车厢,车长22米,宽7.8米,高4.8米,额定载客数为300人。车厢内有55个座位,乘客区设有20根竖立扶手,满足高峰时段不同身高站立乘客的需求。

同时,车体配备多个液晶电视屏幕,方便各个角度的乘客观看。此外,还安装了4个动态地图,便于乘客查看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

“巴铁”适用于城市主干道路面的上空,依靠电力驱动,采用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设计,隆起的架构设计上层载客,下层镂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


巴铁优势:

 设计者表示,巴铁的优势之一是减少拥堵。利用空中资源,可以避免现有传统公交车与小汽车争路的现状,如同一辆在公路上奔跑的宽体短型列车,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平均时速为每小时40公里。

优势之二是载客量大。按照每辆巴铁每小时平均载客800人次,运行17小时(5:30—22:30)计算,每辆巴铁载客人数约13600人次,载人数量是普通公交大巴的几十倍。

除此之外,根据公开的资料可知,“空中巴士”的造价宣称只有地铁的16%,费用低廉;采用电力驱动,通过太阳能或者从市政电网供电,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燃油860吨,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40吨,既节能,又属于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工具


巴铁历史:


美国人其实早在1969年就构想出过类似于“巴铁”的概念,但同样因为实用性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即便在美国这样一个敢于发明和尝试新事物的国家,也没人真的愿意去实现这个构想...



“空中巴士”概念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是在2010年,当时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的全球50大最佳发明。此后6年间,这种新型交通工具偶尔在媒体露一次面,并未形成轰动效应。在今年5月的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空中奔跑的巴士”才惊艳世界。

中国“巴铁”的总设计师是宋有洲.


▲“巴铁”总设计师宋有洲

对巴铁质疑:


1、自身超限问题


“巴铁”官方资料显示,试验车高4.8米。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规定一般道路限界高度为4.5米,同时主干道上桥下限高4.2米的警告牌也很常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应用“巴铁”,遍布城市的天桥和立交桥面临大规模的改迁工作。许多路段架空线路、管道、灯杆、指路牌和摄像头的位置也需要增高。这违背了设计本身以低成本提高运力的初衷。


以北京城市交通为例,阜成门桥限高4米,而西直门桥限高为4.5米。南二环从左安门桥开始直至菜户营桥,桥下双向的限高均为4米。可见“巴铁”在目前城市内行驶可谓“寸步难行”。

2、下方限高问题


根据“巴铁”设计,下层镂空部分可以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对隧道限高的规定标准是:二级以上公路隧道净高在5米,二级以下是4.5米;按车辆类型分,小客车最低限高为3.5米。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张建武教授称这样的高度,“可能会给开车的人造成一定心理压力。”这不是张建武一个人的担忧,比起承重、电力等问题,交通工程师顾啸涛心中最大的疑问也是,只有2.1米的高度,小汽车敢不敢从下面驶过?

早有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行车视距失效的概率,随着设计净高、隧道横净距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也就是说,为保障安全,在净空越小、车速越快的时候,车辆之间需要保持的安全车距就越大。


3、事故问题


根据“巴铁”设计,其电机位于车体两侧,采用类似有轨电车的供电方式,那么供电的触轨与承重的钢轨安装在一起,这和有轨电车设置在道路中间的供电触轨并不一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经得起考验?


在交通并不畅通情况下,如果“巴铁”发生起火等事故,下方行驶车辆被困在这个半封闭空间内,极容易引起灾难性后果。


4、考验道路承重能力


“巴铁”设计载客1200人,以每个人加行李重75公斤计算,再加上钢制车体本身重量,巴铁载客运营时总的最大重量超过100吨,是目前许多道路无法承受的。根据深圳市道路建设设计标准,深圳市所有道路最大承重重量为50吨,“巴铁”满载重量远远超标。



5、下方车辆无法看到道路交通标志


“巴铁”下方的行驶车辆无法查看路侧和前方的道路交通标志,这是目前技术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巴铁”下方安装显示屏幕,这对本已捉襟见肘的下方空间是个巨大挑战,同时还要让处于不同位置的车辆看到不同的道路标志信息,这个技术问题暂时还没有得到解答。


另一方面,在交叉路口,“巴铁”与小车的行驶方向不一致怎么办?小车在大车肚子底下是没有办法改变行驶方向的,甚至连变换车道都成为了一件相当危险的事。


专家质疑:“巴铁热宣”后可能存在的金钱黑幕


据《环球时报》报道,“巴铁”项目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做网络金融P2P的理财公司在运作,而且该公司一直在吸纳投资人的存款,并承诺回以高额利息,但其资金链风险很高..



《环球时报》提到:当所有人都被“巴铁”吸引时时,“巴铁”背后问题不断的P2P理财公司“华赢凯来”,已经在出售捆绑了“巴铁”项目的投资理财产品了!!!



但是这家公司却是问题重重,据知情人爆料:“自己家里人就有曾在那家公司供职的,作为技术人员。本来被忽悠过去也是因为觉得希望中国汽车工业能进步所以去了。到了之后第一个项目还可以,比较脚踏实地的做汽车,也拿到了中字头的企业投资。后来转空巴项目后他就异常失望。领导决策层都是在讨论如何忽悠风投砸钱,根本不考虑技术可行性。技术研发人员待遇差也就算了,厂房里做设备和调试,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都没有,现场涉及到电气这块没有专工,还有不少大学毕业生被骗过去做项目,连实操经验也没有。很多带电操作都很危险,但是现场连双绝缘鞋都看不到,去年实在看不到希望就跳槽了。空巴项目前后忽悠了两轮投资。这次是第三轮了。” 



可见,对巴铁背后存在金钱黑幕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这种“理财产品”专门喜欢拉轻信媒体的老人来“投资”!所以千万要不要掉进坑里!特别是老年人!!


网友支持声盖过质疑声

当@人民日报 微博发布“空中巴士上路”的消息后,下方评论区也出现了两极的声音,但质疑声普遍被反驳。



苏念念念:网友们请放心,我们普通民众能想到的,设计者肯定想到了,而且可能已经做了多次实验。话说看到我国科技发展又上新台阶,不应该高兴吗,为什么要酸要喷呢[微笑]


驴脸王馒头:说突然头顶一黑会吓到的,难道你是比目鱼吗,眼睛长在脸旁边啊?司机肯定能提前看到辣么大的一个空中巴士然后做好心理准备的啊!照你的逻辑,开车进个隧道司机不都吓得尿失禁了[doge][doge] 仿佛在故意跟我秀智障


一个人的疯帽子:评论里有说骗经费,有说拐弯拐不了的,有各种专家。但我只想说一句,有创新才有发展,瞻前顾后只会停滞不前。还有那说骗经费的,我觉得只要有想法,有实践有付出,经费就可以给,国家的经费本身就是用来发展的,总比给你们这些键盘侠好。就像评论里说的,如果在国外又是一票赞扬。中国,好样的,加油!


CbYeyDnr:我想知道不会影响下面汽车司机的驾驶吗?突然头顶黑了,一抬头,“嘭”撞前边同样抬头的司机的车了……


宏拔印茂兰:知乎上已经有人高票论证其不可行,你特么这么快就射了不是打人家脸吗?!


干了这杯酒: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那么费力么?因为太多人说不可能,因为它们自己就觉得不可能,活在不可能的世界里。我们的科技研发团队得需要多大的障碍,首先就是各种不可能。

 

——小编说——

真相到底是什么?

 “空中巴士”还是“空中阁楼”

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自多伦多华人圈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