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中产,中国中产压力山大,美国中产虽没想象的那么阔绰却无后顾之忧

2016年08月14日 美国移民ALC




来源/移民帮(ID:yiminbang717)  


中产阶级是一个国家从新兴走向富裕的标志。他们的消费能力、生活方式,文化品味和政治诉求影响并主导社会的方方面面。 做为现今世界上的两个经济大国美国和中国,它们的中产阶级是怎么样的一个生活状态呢?

节节败退的中国中产

2016年7月9日《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封面文章是《2.25亿人踏入中产阶级,让中国执政者担心》的分析文章,指出了中国执政者在对待中产阶级时的困惑,更是指出了中国中产者的困境。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的飞跃发展与变化。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从1980年代的几乎为零增长到今日的2.25亿。文章指出,“中产阶级对现状是不甚满意的,他们担心养老;他们担心因病返贫;他们担心房产权得不到保证……”


过去的几年,对于中产阶级而言,确实可以用“节节败退”来形容。这个阶级目前遭遇到了结构性的困境,他们挣扎于理想的彼岸与现实的此岸之间。




以下是三个真实的案例:


A君,从小县城考上了北京某名牌大学,毕业后努力奋斗,成为了一家公司的营销总监,及时买房买车,事业有成。但是2012年公司人事变动,他被迫离职。之后投资了几个项目,但最后因为没通过政府审批而血本无归。目前年近40,就业难度剧增。


B君,也是在上海名牌大学毕业,2004年毕业后进入报社。因工作原因,先后浪迹上海、广州、武汉,最后定居深圳。从2014年起,报业没落,收入打折,房租则大幅攀升,他又一次到了失业的边缘。


C君,医生,生活在南京。最近,全国频发的“袭医案”让他情绪极为低落,工作状态大不如以前。最近,在网上看到了江苏省高考削减3.8万学位的新闻,作为父亲的他,准备给孩子办移民手续。


1

什么是中国的中产阶级?


2015年10月瑞信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发表第六份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报告研究了过去一年(2014年年中到2015年年中)全球财富的变化情况。报告显示,中国家庭财富总额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以中产阶级人数计中国为全球之冠,达1.09亿名。


中国的中产阶级虽然仅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财富总额7.3万亿美元,占全国财富32%),超越美国9,200万人的中产阶级成年人。


“中产”这个数值从何来而?2015年瑞士信贷报告以美国当地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按2015年年中的价格计算)的基准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并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值系列,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


若按照这一标准,根据2014年世界各国人均GDP(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中产阶级财富拥有额约为17.50万—175.00万元人民币。想,中国的大中城市里,只要拥有一套房子,资产都是百万元起,肯定是中产了。


而网友眼中中产阶级的标准是这个样子的。




中国中产阶级的兴起也带旺了很多产业:他们热衷国外品牌催生了“代购”;他们喜欢自助旅游催生了大量“旅游攻略APP”;他们喜爱看美剧促进了职业字幕组的发展……在互联网世界上,中产阶级也是中国第一批网民。早期互联网世界的知识共享和社区建设,是这部分人的心血结晶。


中产阶级的脸谱从以上描述可以得出个大概,“拥有财富”是成为中产阶级的必要条件;但是,中产阶级的资格,是通过每一个个体奋斗而来,甚至说,大部分是在高考这场血腥战役中的赢家。


在不久前的过去,他们曾经是光芒四射。


2

中产的沦陷


但是,近十年间,中产阶级的光环开始消退。




1、1999年起大学扩招。


这或者是一个起点,从那时开始,大学生就业变得艰难起来。人力资源开始贬值,知识阶层的优势地位不再,尤其是进入2006年之后,大学生显得严重过剩,对薪金的期望值不断降低。高竞争、高淘汰率加深了知识阶层就业的困境。当中产阶级读到这些新闻时,还在为师弟师妹忧虑,但现在回过头看,这一切环环相扣:在优质人力资本价格如此低廉之际,作为打工者的中产,边际效益也在消失。


以“供求决定价格”的朴素道理去理解,就能知道教育产业化,对中产阶级而言,是致命的打击。尽管职场人总是强调,“现在的大学生水平越来越低”,但不能改变大量高学历人才涌入而导致的市场恶性竞争。


2、高涨的房价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从2006年开始,房价猛涨。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一线城市的一手楼价涨了一倍。这对准备置业的年轻中产而言,手头的钱立即不够用了。随之而来的CPI的激增,尤其是教育、饮食、消费上的涨价,使中产开始感觉到压力。


但悲痛的是,从2009年只是开始,到2013年之后的房价狂飙猛进,中产阶级可谓一败再败。在今天,以深圳为例,房价已经比2009年涨了3-5倍,比2006年涨了近10倍。这个数字超出了知识阶层的购买能力,也击垮了90后的大学生。


3、知识换代太快,竞争力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平均薪酬数据,要满足中产者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只有平均月薪超过9000元的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金融业和互联网信息行业的从业者相对容易。而这些岗位以责任大、门槛高、挑战多著名,工作起来并不轻松。同时,由于工资收入是中产阶层的主要经济来源,背负着各种贷款的中产阶层不得不为了防止失业、升职加薪更加努力工作。


而近两年带来的移动互联浪潮,带来巨大的技术革新。很多中产阶掌握的技能,在科技更新浪潮中被边缘、被遗弃,而一部分中产阶级从“脑力工作者”沦为“普通技工”。


近十年来,很多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教师开始实行以论文为指标的评价体系,编辑记者则要适应新媒体的写作,程序员的技能要求不断被更新,服务行业更是全面互联网化。对于很多知识阶层而言,必须面临艰巨的探索任务。


3

中产价值观的崩溃


与物质上的窘迫相比,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崩溃,才是他们焦虑的真正原因。他们曾无比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奋斗能带来成功;他们强调法制化,需要权益与尊严得到保障;他们认可全球化,认可自由主义,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让他们的价值获得最大体现;他们强调个人价值,强调生活质量,强调教育质量与公平。但是,目前的形势,正在逐一否定他们的价值观。


中国中产价值观的崩溃,应是出现在这几年:



1、上升的途径无法打开


这一点是比较早期遇到的。中产阶级中的佼佼者,他们已经跨过了最大的几个陷阱,但在通往上层、顶层的步伐中遭遇了困境。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官场上、事业单位中,他们举步维艰、步步为营。中国的富豪阶层与特权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先天基因还是后天营养,都不足以让中国的中产阶级与上层社会有过多的交集。在涉及到权力与利益的交换中,中产阶级发现道路极其狭窄。那是一个更讲关系、资源、潜规则的世界,“背景”、“后台”、“靠山”等游戏规则,并非中产阶级所擅长,就算是有路子的企业家,要打通这样的关系,也不是容易的事。


2、知识崇拜的破灭


“知识就是力量,奋斗可以带来成功”,对中国的中产阶级而言,这是他们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中产阶级笃信知识的价值,他们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府、运用知识获得机会和财富,并且大多通过专业知识在所处的领域得到自我实现和社会尊重。但是,由于知识贬值,让他们竞争力下降。


此前一度消失的“读书无用论”,重新在农村出现。当知识无法兑现为财富时,农村人不再愿意为孩子的教育承担更多费用。大批农村孩子辍学、弃考,据2015年华龙网的报道,重庆地区高考人数比例一度创下新低。“知识无用论”在某种意义上,否定了中产阶层所坚持的知识崇拜。




3、个人的不安全感


今年5月发生的雷洋案,引发了中产阶级的极度不满。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工作人员雷洋在一次所谓的“打飞机”之后死亡,无论是死亡者本身,还是警方在事后的说辞,都引起了社会层面的强烈不满。以人大校友会为首,多个校友会联合发声,加上多位媒体人、学者、律师的批判。这反映了中产阶级对于个人权益上存在的巨大疑虑。在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时,他们的人权意识高涨起来。


在政治立场上,中产阶级普属于保守派。一方面,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并因此获得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他们需要更健全的法制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他们对现状又带有批判性,包括不透明的司法制度、审查制度,细思极恐的新闻封锁。因此,他们希望渐进式改革,渴望进一步民主化,希望法制更健全。但最近的一些“国进民退”的迹象,让他们感觉苍凉。


在中国大环境的裹挟下,中产阶级对于手中的财富有着极强的不安全感。他们害怕政府的某一个决策会压缩自己的库存、威胁自己的利益。钟二毛所说的“熔断机制”,就让万千散户血本无归。这引发了社会层面的不满,更加深了中产阶层的忧虑。


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 

美国的中产阶级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来看看任职纽约某银行中层管理岗位的柴齐怎么说。



中产阶级家庭在周末、假日全家人自驾游


看见很多文章探讨国内中产阶级的标准和生活,比如有以家庭年收入达 8 万以上的划分标准,也有以有房有车为要求,也有进一步指出应该以有房有车无贷款为前提,甚至还有人提出具体的生活标准,比如某所谓成功男士觉得中产的标准是吃饭上哪家餐厅、饮料得是咖啡、衣服手表得是什么牌子。


这个标准笔者认为有点荒唐,穿衣吃饭个人有个人的喜好,有千万富翁喜爱粗茶淡饭的,也有工薪阶层节衣缩食买名牌包的 ; 这样的标准同时反映我们社会现在过度追求物质、急于用名牌来证明自己成功或幸福浮躁心情。 


中产阶级的提法来自西方,在美国,最早对中产阶级做出学术界定并分类是在 1951 年,但是不同的学者对中产阶级的界定有不同的标准。下面是引用百科全书上一个学者对中产阶级的标准:


这只是对中产阶级划分的一个学术标准,可以说到现在美国也没有一个确定的唯一的标准,比如在去年的减税大战中,民主党人认为 20 万美金以下的为中产,共和党人认为则认为低于 $131,450 的才为中产。也有将 25 万以下划分为中产阶级 ( 其中 15 万以上为上层中产 ) , 25 万以上为富人 ( 约占人口的 5%) , 40 万以上为超级富人的 ( 占人口的 1%) 。


美国的中层阶级占到一半或者 65%(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 ,因此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消费的最大群体,进而他们生活是否稳定对社会是否稳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 美国的中低收入者例如工人阶层、穷人群体在税收、福利方面都得到政府的救济和帮助。 


至于中产阶级的生活似乎也有一定的标准,一栋房子,一到两部车,甚至一两只宠物是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最生动的描述。像从东北以游客身份来美国后,黑了下来,两口子打餐馆或是做按摩,一个月勤恳的工作收入拿1万美元很容易,买一套房不过几十万美元,至于车子更便宜,一般地在美国勤奋工作五六年后,几乎都可以买上房子和车子,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



在院子里举行PARTY的中产阶级家庭


不过车在美国并不是有权、有钱人士的专属,而只是必备的生活工具,因为在美国除了大城市外,并没有我们国内品种齐全的交通工具,而且美国人大都喜住郊区,因此拥有车辆是生活必需品。


1

美国房价


美国房价远比国内便宜 ( 房价和当地居民收入比 ) 。但是美国绝大多数人都只有一套房子,我想原因一是因为美国炒房成本太高:地产税每年交,一般为房屋价格的 1.5%-5% ,各个州各个郡规定不同 ; 其二是美国再好的单位,包括政府机构都不会为员工分配住房,像国内好的国有垄断单位及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可以享受福利分房或者低于市场价购房然后出售获得巨额盈利自己再购房的现象不存在。




除了超级富豪,美国人买房都会贷款,包括美国现在的总统和副总统,除了他们习惯今天花明天的钱以外,还因为贷款的利息可以减税,而且一但国家大的经济环境不好,政府会出台一些救助屋主的政策。


和国内那些富裕中产家庭个个拥有几套住房,热烈购买奢侈品不同的是,美国的富裕中产更在意的是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比如海外度假、在花园里建游泳池,购买船舶等。


在美国中产阶级都有还款的压力,而且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失业,在国内的国有单位、机关上班一般只要无重大道德或职业上的大差错,可以在一个单位混到退休,而美国除政府外几乎都是私人公司,工作不努力可以让你走入,银行上班的,出过几次差错的,考核老在后面的也得走入,还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雇员工。失业后没有找到工作,有没有储蓄缴纳贷款的,几个月后银行就会拍卖房子。


2

美国医疗


和国内比,美国中产阶级比较无忧的是医疗,当然前提是得有一份工作,美国的绝大部分公司都提供医疗保险,包括那些几个人的小公司,店铺等,很多公司为兼职人员提供全面的保险 —— 我以前兼职时,也是医疗、牙科、眼科、人寿险等保险全部都有。


3

美国教育


在教育费用上,美国中产阶级也要轻松很多,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免费,家庭贫困或者低收入群体孩子还能在学校享受免费早餐、午餐,甚至有些学校还允许他们带些回家给家人享用。




不过美国幼儿园和托儿所很贵,因此很多女性都选择在家里将孩子带到 6 、 7 岁再回到职场,移民则通常将孩子送回自己的国家或者接父母来帮着带孩子。


美国大学学费也很昂贵,在自己所在的州读大学比较便宜 ( 学校对自己州的学生学费有很大的优惠 ) ,但是夸州又是名校就很贵了,不过美国学校一般为学生设有一些顾问,为他们设计合适的融资途径,比如学生贷款,兼职工作,奖学金等。


日常生活。我接触到的家庭 ( 常来往的 ) 家庭年收入大都在 25-40 万美金,在美国他们也属于富裕家庭或者最上层的中产家庭了,但是感觉他们的生活远远没有我看到国内的那些好单位的普通员工过的阔绰。房子大都是一套,夏天的衣服、鞋子上一百美金她们觉得很贵,周一到五也都自己在家煮饭,也少有每周都去美容院,或者下班后去桑拿按摩的 ( 不过这个在美国并不流行,大部分人都是下班就回家 ) 。



很多华人来美后,用不了三五年就买下一处大房子。当然不是靠国内的救济,而是自己的努力工作。


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税收和其它政策都是典型的劫富济贫,这些收入听上去很高,除掉税金、保险 ( 根据美国的新保险法案,从今年起高收入者得每月的保险金有很大程度的上涨,而中低收入者会有很大程度的减免 ) ,一般都没有了,而且很重要的是美国的公司是不会为员工 “ 合理 ” 避税的,上税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分的股票,甚至加班,可以说是你得到的每一分钱都得纳入税收的范围,他们也没有任何隐性的收入。


他妹夫 ( 一家保险公司在新州的 CFO) 拿到 10 万美金的年终奖,可是扣除了税金、保险就只有五万了。我家先生的年终奖也是扣了税和保险也就只有一半了。我记得以前在中行上班时发的节日奖、季度奖、年终奖,从来就没有交过税,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所改变 ?


所以综合来讲,美国的中产阶级在医疗、教育费用上,不太有后顾之忧,他们不用为还没有将来的疾病和未来孩子的教育拼命攒钱,没有那种因为没有一定存款而心里恐慌的感觉。他们也没有抚养老人的负担,虽然美国的养老体系和西欧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绝大多数老人都有自己的社会保险金,老人医疗保险等,而且美国的老人很多 70 多岁还照样工作,子女在父母遇到困难还是会给与经济上的帮之,但是整体讲,美国大多数人并没有赡养老人的负担。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们又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富有和阔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还挺节约的 ( 仅指大多数人而言 )—— 他们用折扣券,衣饰包类不追求名牌,也不会天天去餐厅吃饭,去餐厅吃饭点菜也没有点上一大桌的豪爽和气派, 更不去高档场所按摩桑拿。


他们最典型的生活是下班回家和家人呆在一起,分担家务,陪伴孩子,发展自己工作外的爱好,周末出去吃饭、去教堂、也去看电影,打球,夏天在自己的花园里 BBQ ,休假时带上全家去沙滩度假,条件好的出国旅游。除了孩子小时而那时双方都上班要雇请保姆外,其它时候美国中产阶级都很少会请保姆。


小编认为,相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美国的中产阶级生活滋润很多。除了生活环境,主要还是社会福利保障给人带来的安全感。在国内,恐怕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已经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部分内容摘自美国华人网站、野狼大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