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不敢生、不愿生?代表委员已经在帮你想办法啦!

2017年03月06日 美国月子会所



焦点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由于生育风险、经济负担等问题,一部分家庭“不敢生、不愿生”。如何解决“二孩妈”的后顾之忧?今年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如何普及先进技术、激发福利政策发表了建议。

如何“敢生”?

普及基因检测技术

减少出生缺陷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栗甲,关注的是新生儿健康问题。“我留意到政府不久前发表了一个健康行动白皮书,中国有残疾人8500万,每年新生残疾儿还有80-120万的增幅。”


新生残疾人的原因一是遗传,二是高龄生子。而随着二孩全面放开,不少高龄家庭也想抓住生育的尾巴,出生缺陷也在随之增多。


年龄越大生育能力越低,再加上卵细胞的逐渐老化、环境污染、辐射、化学品等影响,易出现畸形儿。正常孕妇一般有2%—4%的概率会发生胎儿畸形,但如果孕妇的实际年龄大于34岁,胎儿畸形率会达到8%—15%,是正常孕妇的4~5倍,如心血管畸形、唇腭裂等。


我们想要铲除‘残根’就要从胎儿抓起。必须把健康抓早抓实。我国第三代试管技术含有的基因检测、筛查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提早预知胎儿健康情况。可据统计全国430多家生殖机构,只有32家有第三代试管婴儿资质,能够进行基因检测、筛查技术。


建议普及基因检测技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减少出生缺陷引起的残疾。希望引起国家政府社会高度重视,逐年减少残疾人比例。

如何“愿生”?

建议给生育二孩家庭发放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曾和其他委员一起联名,在全国两会上最早提出放开二孩问题。今年,他关注的是“后二孩时代”的问题。


“目前很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法养育二孩,所以我建议给予生育二孩的家庭进行补贴,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至于通过什么形式进行补助,刘大钧表示主要有生活费用补助和医疗费用补助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生活经费补助,减少家庭生育的成本;另一方面是进行医疗补助,毕竟孩子生病之后也会不小的花销。至于其他方面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延长产假保障女性劳动权益


一直以来,劳动力市场对女性的歧视尤其是隐性歧视,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二孩政策实施后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袁直认为,女性生育对工作的影响程度不应被放大!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说,一些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使怀孕女员工感觉“待不下去”而“主动”辞职。在这样的环境下,想就业、有职业发展愿望的女性难免对生育产生顾虑。他提议加大执法监管,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就业促进法,尽快制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施细则。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社会政策能支持女职工工作与家庭平衡,进一步延长产假,倡导两性共同承担家务照料工作。建议国家应规定生育保险为强制性购买保险,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根据企业生育保险申领情况,给予企业税费减免,填补产假员工替代人手的工资,以补偿企业付出的成本。


发展托幼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孟晓驷认为,0-3 岁托幼服务欠缺,加剧了妇女工作与家庭照料之间的矛盾冲突。建议加强对公共托幼服务的职业培训和政府监管,为家庭提供更多安全、普惠、负担得起的公共托幼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政府把义务教育下移一个阶段,将学前教育(3—6岁)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同时大力兴办日托(0—2岁)与幼教(3—6岁)设施,包括减免税费鼓励大型企事业单位创办、鼓励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创办和国家公费资助兴办等,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之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