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之后,我妈一天要给我打30个电话

2017年03月19日 芥末英国留学




“我现在这么努力,全都是我妈逼的。”


几天前,

有位阿姨聊天时和我说了两句话——


小伙子,阿姨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和我的女儿同样都是90后;你现在如此拼,原因是兴趣、担当、性格又或是其他?

这个社会其实挺残酷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我女儿就比你小1岁,她现在在大学里还悠哉悠哉呢。看你们这么努力,真替她着急啊,不努力,早晚被淘汰。

人无压力轻飘飘,水无压力不出油。骨子里欣赏那些崇尚个人奋斗的人,无论他来自哪里。

当时,我的答案是:追求一种自我成就感。


-1-


今天,她向我分享了她和女儿的一次交流,

让我对90后留学党与父母的关系产生了思考,

它是一段关于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对话——

(请耐心地看下去)

妈妈:纽约大学戏剧文学,不用犹豫了!


女儿:妈,你拉倒吧,我不可能去。


妈妈:如果不去,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而且这也是你最初的梦想,为什么不去实现呢?这里才是你存放梦想的地方,不用看戏,只看人,就是一群真正做艺术的艺术家们。相信自己,这才是你应该去的地方,和一起合作的同行人。听娘的,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


女儿:可是我真正的声音就是不想去啊!


妈妈:你一辈子干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你会开心吗?你不开心,我们的高兴何来?你想想,你在天大的价值或是意义,是来自金融还是来自文案,摄影?


女儿:当然是后者,但后者无法满足我的物质正常生活。你觉得这样我会高兴到哪儿去吗?反正我不要选择后者,我宁愿选择前者,然后自己有钱花有车开有房住想去哪儿玩去哪儿玩,宁愿给好戏贡献第一排680的座位票;也不愿自己给自己找痛苦折磨自己。


妈妈: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她存在的意义,金融不缺你一个,文案缺你就少了很多感染人的时刻,这是文字的意义。


女儿:你们想成全艺术家,没想过艺术家自己怎么成全自己。高考填志愿,你们的意见是我现在的意见,那时候我屈服了。现在你们反过来支持我做戏剧,这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一种思考的滞后性?

在恰当的时刻没有做恰当的选择,导致我观念已经改变了,而你们滞后了一段时间醒悟了,但是还可能回到过去么?


妈妈:你太自私了,那么多人喜欢你,欣赏你,原因是金融还是文字?打动他们的还是你走心的文字。


女儿:对不起,我已经变了;或者说我从未想去过清贫的生活;我现在的生活很快乐,能有钱去温泉、能租车。


妈妈:说了半天,你就是怕吃苦,这就是根源;为了物质生活,宁愿放弃自己的真爱和梦想,也够没出息的!你就是不愿意付出,这不是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


女儿:你少说我逃避这种话!你只是想站在父母的角度成全一个天才,你看到我成功了,你会有满足感和虚荣心!你不用否认,这就是人性!


妈妈:......


对于专业和学校的选择,咱今天不予置评。

虽无意冒犯,但我对这位长辈是有看法的;

我理解母亲对女儿的关心、焦虑和不放心,

甚至她可能抱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焦急;

但,在我看来她这是在试图控制和干预女儿的生活与未来。


-2-


对待这件事儿,我这么大戾气原因可能是,

这两天,我与自己的父母也发生了很大的矛盾。


几乎是同样的原因,我想摆脱父母的“控制”追求成年人生活上的自由,不想接受父母的管制,不想一天接十几个妈妈打来的电话,不想买件儿衣服还要发到老妈的购物车上,不想晚上出去吃个饭还要拍个小视频汇报一下;说白了,我想拥有选择的权利,想摆脱父母对自己生活上的控制,不想做父母的“傀儡”;想在刚刚毕业的时候获得家里经济上的支持毕竟在当下这个社会,刚毕业一两年的小海龟,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城市,靠自己是养活不了自己的。


就这两天,我和父母为了这事儿,大吵了一架,陈芝麻烂谷子、旧账翻了一大堆,具体的事儿我就不多赘述了,反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儿;说到底的症结就是彼此不信任,一个巴掌拍不响,乌鸦落在猪身上;问题解决不了。


再说说简单点,就是我自认为自己成长了、不再是那个不靠谱的少年了,但是已经失去了他们的信任了,我说我变了(行为上也确实变了),但人家已经不信了!


-3-


为什么会爆发这么大的矛盾呢?


因为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在国外,

无人管制、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生活了。


我曾不止一次地被老爸老妈逼到了极限和他们发生争吵。


即使我已经独立在海外生活了六七年了,并且已经回国上班一年多了,只要不接电话,下班不直接回家视频聊天,老爸老妈就会一顿质问“去哪了?”、“跟谁啊”....然后就是电话批斗大会。这东西其实才特么是最要命的,特别有负担,有时候搞得我不得不去撒两个无关紧要的谎言。


我也曾试图和他们讲道理、找鸡汤给他们看——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束缚和负担,不要…

看看人家说的多有道理。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我不是需要保护的孩子了,我有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以及为自己做过的决定承担责任的担当。你们就不能对我放心一些,少操点心?


但每次话说到一半还没完,得到的总是一句话:“你在国外做那些混蛋事儿还少了?你啊!就是不靠谱,自己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要求家里不管你,一天天的全是高消费、过奢侈生活,这个家里不欠你的...我和你爸对你已经做得够多的了!你自己想想你以前做得那些事......”可以想象的,紧接着就是一顿噼里啪啦地数落和争吵。


有时候,爱得太深,真的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4- 


但是,有哪个小留学生没个荒唐的过去啊?又有几个小留学生敢拍着胸脯说——我从未欺骗过父母,从未坑过爹。毕竟,留学多年的人谁还没干过两件混蛋的事儿,谁还没个年少情况的时候。


在我看来,这种情况这么普遍的原因所在,在于留学生和父母之间普遍不能互相理解。毕竟,他们不理解海外的生活、孩子需要在国外面对着怎样的环境、生活在怎样的圈子里;或者说,绝大对数留学生父母是自以为了解孩子的,然而事实却仅仅是他们的自以为而已。而生活在国外的孩子们也普遍不能理解父母在国内的辛勤付出,对他们报以的殷切期望。


这种彼此之间的不理解,包括了不同的消费观、价值取向、甚至是爱情观;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理解,迫使着他们互相欺骗(绝不仅仅是孩子欺骗父母),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失去信任。


回国1年多了,我发现我已经习惯了接受他们的安排、控制和不信任了;在这期间我发现,虽然我的内心依然抗拒,依然觉得很操蛋,但能生活的很快乐,至少衣食无忧。毕竟,会哭的孩子才能有奶喝,听话的小孩儿才能有钱花。说起来好像挺怂的,但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谁也没法指望我一个刚刚毕业1年多的20出头的年轻人实现财务自由吧?所以我妥协了,但我觉得这是一种自黑式的自欺欺人,也是一种最草包、最令人无地自容、最没志气的选择。


-5- 


最近,我的一位好友也和我面临着同样的烦恼。


他在国外那会儿,说穿了就是一混蛋,没少坑爹;毕业回国之后也一样。不客气的评价他,他算是一个标准的“坏孩子”。 


不过,最近不知道他抽了哪根筋了,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找了份工作,不分昼夜地忙他工作上那点事儿。我问他为什么转变这么大,他说那是他的追求和梦想,他觉得他现在的奋斗以后能让他独立起来。然而,由于他那比我还混蛋的过往,他父母对他的信任已经降低到零下40°了;他尝试过的和父母沟通、找长辈劝父母、做出成绩给父母看,全都没用。


说两个操蛋的事儿,你就懂了。


他刚回国的时候,逼着父母给买了台豪车,最近轮胎鼓包了(就是坏了),需要做保养换轮胎,他打听好了价格和他家老爷子说了。他家老爷子问了N家汽车修理城,还得开车走个几百公里到他生活的城市亲眼看着他修车;开发票发照片都不行。现在他家老爷子对他的态度就是,1个月贴补你2000块钱,换轮胎这是最后一次,以后你自生自灭去。


前几天,他因为这事儿这货有点上火,发烧38.8°,上医院做检查;因为他家老爷子老太太都是搞医的,他就把检验报告单发到家庭微信群里了,寻思让老爸老妈看看吃点什么药比较好,或者说去哪打个针(我这哥们儿已经不指望能让爹妈报销医药费了)。


他给他家老爷子打电话,

得到的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


“就是你一天不听话,让你抽烟,你就是活该...”


他又给他家老太太打电话,

得到了更操蛋答复,我听着都寒心——


因为拍检验报告单没拍到他自己的名字,他家老太太让他拍个带他名字的检验报告单过去,怀疑他压根儿没生病;问题是我这哥们儿也没打算指着他爹妈给报销医药费啊?!(当然,他爹妈也不可能给丫报销)为了获得父母的信任,我这哥们儿忍了。


这货把带着名字的报告单发过去了,自己交了医药费,也没找他家老头老太太报销,在医院打吊瓶;他家老太太有又不信了,让他拍个正在打吊瓶的全身照,发群里去.......为了重新获得父母的信任,我这哥们儿当真全诊室人的面,让人给他拍了N张全身+细节照,发群里去了。


然后,给他家老头老太太打电话,得到的还是一样的翻旧账、不信任、生病就是自己作的;之后,我这哥们儿从他家庭群聊里退群了。


哦,对了,他那4条鼓包了的轮胎,到现在还没提上日程要换呢。


-6- 


昨晚儿,他因为这些事儿心情不好,找我喝酒。


借着酒劲儿他和我说——


“之前我干的那些混蛋事儿,我特么心里都有数儿,用不着他们跟我一有事儿就翻旧账。我特么要是不想好了,也不至于在这一天累死累活儿的工作。他们现在不信任我,我理解;毕竟,我这几年干了这么多混蛋事儿。但我就特别特么寒心,我付出了各种各样的真诚,再也不欺骗他们之后,他们依然在翻我的旧账,数落我,说我是个二世祖、败家子.......难道,我特么在他们眼睛里天生就是个混蛋?”


一场醚酊大醉之后,

我俩的出来一个结论——


我们哥俩儿,在父母眼里就是被判了有期徒刑的犯人,这事儿改变不了,也没什么办法;虽然父母都出于关心,但是毕竟彼此之间不理解和不信任不可调节。


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这两年混得惨点就惨点,能不寻求家里帮忙的就别找家里帮忙;熬上他几年,混出个人样。


毕竟想达到人格上自由,

首先你得达到财务自由。


-End-


回到文章开头,

那对母女面临的抉择,

现阶段,我只想说——


如果您不能确保毕业之后,

给她足够的物质支持满足,

那就选择尊重她的想法吧,

至少她能尽快地靠自己满足物质需求。


毕竟,要先有面包,才敢于谈梦想。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