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居·教育丨震惊!新西兰孩子vs中国孩子,运不运动的差别竟然这么大?!

2017年03月09日 逸居新西兰



以前在国内就经常听在国外带着孩子的朋友感叹:“孩子作业太少,每天在学校疯跑!”“感觉每天上学都在玩耍中度过,也不知道能学到什么东西”...


转头一想国内孩子们青少年时期的景象,虽然学校也有体育课,每天要做课间操,但更多映入脑海的是马不停蹄地课外班、在地铁上还在被妈妈督促背英语的藏在厚厚镜片后的小脸、堆积如山的卷子考试和好像看不到头的排名...


家长们似乎认定了,“学习好”是孩子们从小到大的必修功课,而那些“课外班”、“兴趣课”有很多并非出自于真正的“兴趣”,而被赋予了各种“附加功能”——比如最现实的,中高考“加分”和“特长生”。


相较之下在新西兰,体育运动则是融入孩子们从小到大成长的一种生活方式,运动细胞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滋长在他们的身体和灵魂中。



让我们来看看中新两国“小朋友”的成长路径:


1~4岁

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基本没有大不同,“吃喝玩睡”占据了他们全部的业余时间。唯一的差别可能在于环境,因为近些年国内雾霾频发导致许多家长都要“挑日子”才能带娃出门,而新西兰的小朋友出门活动的机会要多很多。


5~8岁

中国小朋友开始各种课外补习,奥数、英语、计算机…样样都要从娃娃抓起,毕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新西兰小朋友则每天光着脚跑在草坪上,他们和同伴、和父母一起踢球、打球、游泳、滑板、露营…这个时期奠定了他们对某几项运动的一生挚爱。


9~12岁

中国小朋友正处于重要的“小升初”时期,根本没有时间运动,每天背着重重的书包装着各类辅导教材,不少孩子已经戴上了眼睛,让人心疼;而新西兰小朋友 每天在学校的一半时间都在“疯跑”,每天3点半左右下课后还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小组。很多人家里都有蹦床、沙袋,父母通常全力支持孩子们的运动兴趣,会帮助孩子准备各种运动装备。


13~18岁

人生第一次大考“中考”来临,“中考”过了还有“高考”...放学后的自习、加课、挑灯夜战成为不少中国孩子的家常便饭,体育课成为了难得放松身心的时间,却还要承受“体育加试”的心理负担;在新西兰,孩子们几乎每天都在坚持运动,不论是在健身房塑造肌肉还是在室外骑行、滑板、橄榄球、划船,除了天然自成的运动环境,这种坚持出于兴趣和热爱。在新西兰,很多学校都设有体育奖学金,具有运动特长的孩子常常最受欢迎,常常担任各种学生组织的领衔人物。



这样一来,18岁成年后,许多优秀的中国男孩都是满腹诗书的瘦弱斯文模样,许多女孩以瘦为美、弱不禁风,而新西兰男孩则往往人高马大、身材健美,女孩子则不管胖瘦,都有着结实的肌肉线条和挺拔的体态。大学的健身房中总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路成长起来,运动已经融入新西兰人的骨髓,成为每天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必修课,学校和社区的大片草坪上,仍能看到那些年幼的孩子在光着脚奔跑着…



当曾经的少年长大,许多中国人疏于工作忙碌,身材已经走样,啤酒肚、蝴蝶肉比比皆是;而对新西兰人来说,运动伴随着他们的工作和未来一生,无论多么忙碌,都要带上一双跑鞋,在上班前或是下班后跑过一段城市的风景。


其实,运动对人的影响小到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大到品格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新西兰,当从小浸淫在运动氛围中的孩子成长为人父人母,运动的习惯和精神便浑然不觉地代代传承。


反观很多中国的父母,因为自己没有健身运动的习惯,也自然把“忙碌”挂在嘴边,而少有时间陪孩子运动。


环境和体制都是造成今天这种对比的诱因,但是树立和转变观念或许可以先行——多认得几个字、多算上几道题在孩子更长远的人生道路上或许起不到多么大的作用,但强健的体魄、能在逆境中为自己开解并咬牙坚持的那股劲儿,更是能够陪伴其一生的财富。


文章版权归逸居新西兰(微信号:yijuxinxilan)和卓嘉传播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相关阅读:

逸居·教育 | 爸、妈,帮我再做一个决定好吗?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微信里问逸居,或者写邮件给逸居:

[email protected]

逸居会咨询专业人士集中为您解答。


文章版权归逸居新西兰(微信号:yijuxinxilan)和卓嘉传播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了解更多详情

请扫描逸居官方二维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