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文艺而理性的人
都置顶了“周冲的影像声色”
华为最近有一条新闻,挺让人震惊的。
事件来源于华为内部沟通网站“心声社区”上的一篇帖子。
这篇帖子透露,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而研发则是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主要针对程序员。
也就是说,34岁,许多人就已经面临被清退的压力。
注意,是清退,不是退休。
退休意味着你还有退休金,但清退后,你就一无所有,养老金和保险,你都得自己继续去缴纳。
“否则就中断了,国家不承认,你以后就没有养老金了。”
这件事情令许多人心头焦虑万分。
天呐,30多岁,就有可能被扫地出门。
我还有可能重头再来吗?我做好准备了吗?我的知识与能力储备足够应对危机吗?我能找到合意的工作吗?我能继续支付巨额房贷车贷父母医药费家庭生活费以及孩子的学费吗?
这么想起来,人生确实悲壮。也确实不容易。于是有人开始骂华为冷血。
但是,任正非不相信眼泪。市场更不相信眼泪。
在企业家眼里,最最重要的是利润,而不是人道。
你有价值,能为公司带来利润,我雇佣;
你没价值,请体面地离开。
这个世界残酷无比,没什么娇可撒,没什么赖可耍。
如果想玩下去,那就适应它的规则,老老实实地创造价值。
对于这一次清理,任正非并没有否认,他在讲话中说:“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与其说鼓励,不如说告诫。
我听了十二分心寒,也十二分佩服。
因为,他非常明白,他要做的是企业,而不是慈善。
今年我30+,身边许多人也在这个年龄层。
但我发现,更多同龄的女人与男人,还在“你爱不爱我”、“你会不会背叛我”、“公司新来的前台看能不能跟她搞搞婚外情”、“过年同学聚会回不回去”、“婆婆今天说的那句话什么意思”等小心思中消耗光阴和注意力。
少有人真正意识到,大环境已经如此严酷了。
这就好像陈后主,深居高阁,奏乐侑酒,天天懒散舒适地活着。
隋兵入侵时,君臣上下歌妓纵酒,赋诗如故,还笑着对侍从说:“齐兵三来,周师再至,无不摧败而去,彼何为者耶?”
底下人也附和:“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断南北,今日隋军,岂能飞渡?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
不曾想,隋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皇城。
从此,朝代更迭,陈后主沦为阶下囚。
你不也是另一个陈后主吗?
呆在“体制固若金汤、人脉四通八达、我永不失业”的幻觉中,以为30、40风华正茂,人力资本正值上升期,但不曾想,在企业家和猎头眼中,你已经被打上“剩余价值不大”的冰冷标签。
华为清退消息出来后,在科技互联网圈,猎头纷纷表示:我们不猎40+的人。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素质下滑,缺乏激情,创新能力大大衰弱,时间与注意力,也被家庭消耗不少,精力难以应对高强高压的竞争环境。
真正的大企业更倾向于留下精英,请退不作为的人,吸收新鲜血液,为臃肿的组织瘦身。
如此一来,中年员工无法在技术部门容身,便倾向于管理岗位。
但与之不匹配的是,这部分人对收入的预期会更高。
谁会用高薪聘请贡献不大的人?除了关系户,少有人会有这样的好运气。
于是,眼高过顶的人们,就会迎来真正的中年危机。
我们都以为中年危机是迷茫、空虚、找小三、养二奶、身体变差、个人成就感变低。
事实上,现在它最核心的一个因素是:失业。
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是杞人忧天——在舒适区呆太久的人们,往往对外界的风雨,都失去了测评能力。
和朋友们说起此事,大都也不以为然。
“担心什么?那是别人的事,我公司大得很,我没事。”
也有人说,“切,我体制内,我公务员,失业怎么也不会失到我头上……”
在这种声音里,我忽然想到几年前,一个名叫诺基亚的公司。
那时候,它如日中天,势头正足,是中国手机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份额达到惊人的39.3%。
在那样的盛况中,没人会怀疑它会走向末路,没人以为它会从市场消失。
但现在,市场哪里还有诺基亚的影子。
一个关于诺基亚衰落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苹果iPhone刚推出时,诺基亚工程师们对其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得出结论——“这部手机一点都不坚固,一定没有未来……”
而在诺基亚的一个广告中,不少笔墨都用在嘲讽苹果iPad上:它仅仅是轻。
当时许多人都觉得对。
当然觉得对了——诺基亚公司那么大,大到中国手机用户大都以为:苹果想撼动诺基亚的地位?痴心妄想。
但现在,它发生了。
而且,比我们想象的速度更快,倾覆得更彻底。
更高端的、更智能的、更年轻的、更有激情的东西,都在更快速、更强势、更广泛、更无孔不入地改变世界。
如果你毫无感知,依然觉得工作稳定,无需操心,我只能说:兄台,多保重!在人工智能时代,最先不稳定的,就是稳定的工作。
在科技领域,无论是雷军,还是李开复,都在说着同一句话:“人工智能将导致50%的人失业。”
——大批蓝领将被机器人取代而失业,而大批白领则将被另一种看不见的机器人取代而失业。
也就是说:自由市场+人工智能=更多人死于舒适区。
这些人是什么人?
从事机械的、低智的、重复性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固定套路的工作的人。
我想,我们都应该正视这个趋势:
潮水汹涌来袭。
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没有人会是漏网之鱼。
你只有迎上去,和它拥抱,握手,深度学习,熟悉使用人工智能,占得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更的红利,并从中分得一杯羹。
而不是悲观抵触,或掩耳盗铃,封闭在小小的爱恨情仇与个人的吃喝玩乐中,不去听时代的声音。
如此,你会成为孱弱的遗老,当巨变来时,毫无脱身之术,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它吞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