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眼睛,眉宇间透露着些许清秀,这是鲁丰织布一厂浆纱机车长孙海亮给人的第一印象。“成才之道,没有捷径,唯有靠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凭着这样一股信念,经过12年的努力,他获得了“技术标兵”、“公司劳模”等荣誉,今年他又被评为“鲁泰工匠”。
浆纱工作要“走心”
浆纱质量受上浆浓度、温度、车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孙海亮认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走心”,严格按照浆纱工艺将每一批经纱做精做细,提高织轴好轴率。他时刻关注着织轴的织造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存在问题的疵轴进行分析总结。他还总结出降低高支纱起机断头的工作方法,有效控制了干分区纱线断头的情况,降低了成本。
浆纱“达人”的蜕变
工作之初的孙海亮对浆纱工作一窍不通,但他并没有退缩,从纱线原理、设备性能等知识一点一点学起。如今的孙海亮,已成了浆纱机的操作行家。浆纱单项“穿绞”标准操作时间为1分40秒,他以1分21秒的成绩成为这个项目的纪录保持者。他还多次参与质量工艺改进小组,为提高浆纱好轴率出谋划策。他参与并研究了《降低70支高支高密品种的经停》课题,在PVA用量降低的情况下,十万经停保持在2.2以内。
工作跟“跑步”一样
孙海亮曾经是一名运动健将,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小的时候,总以为只要耐力好就能练习长跑,真正参加训练后,才知道想要有好的成绩,更需要自身的坚持与努力。”在孙海亮的心里,长跑中遇到“极点”好比工作中遇到“难点”。长跑遇到“极点”,不但不能停止,还要靠毅力坚持跑下去,才能越跑越轻松。同样工作中遇到“难点”,更要持之以恒、攻坚克难,才能把工作越做越好。
团结协作 做好工作
随着订单加工难度变大,试织、特殊品种增多,孙海亮明白,要想在浆纱工序提质增效,车长、前帮车、后帮车以及调浆工都必须步调一致,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做精、做细。团结协作,提高浆纱质量,不断摸索新品种浆纱工艺参数,提高浆纱效率,为织造工序的生产做好后盾,这是孙海亮最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