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MM提问】
目前新西兰市场上的洋人企业纷纷设置针对中文市场的营销推广职位。如何有效地向华人客户传播洋人品牌和产品服务,是个跨文化的传播议题,也是许多市场品牌负责人遇到的难题。
市场营销专家Will Zhang近日接受NZ Herald采访时指出,并非每个中国人都是市场营销人士。在公司里聘用一个会说中文的员工,并不代表企业已经为中国市场做好了准备。
长期专注新西兰和中国双边市场推广的市场营销公司MultiMarketing在《逸居新西兰》开设专栏,每月与有志之士共同探讨。欢迎从业人士在后台留言,MM将重视提问,撰文给予解答。
图片:Credit:pixabay
编者按:
在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以各种形式经营着自己的对外形象。个人品牌的经营已经成为趋势。毕竟,人们通过发布自己喜欢的产品和话题,来进行自我推广,获得社交媒体上的“赞”。这些塑造个人品牌一点一滴的内容,可能是公司品牌、产品品牌,亦或是文化品牌。
这次,我们的问题是:
在跨文化的品牌传播中,如何从目标群体的个人品牌获得启发?
以下是新西兰本地市场营销公司MultiMarketing 总经理Will Zhang的回答: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品牌,如同产品或服务向消费者做出的一种“承诺”。这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消费者想到某个特定品牌时产生的联想。
理论上,这是一个适用于任何品牌实践的定义。然而,创造一个品牌的过程却没有那么清晰。起草一个品牌策略也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是把品牌推向一个文化上完全不同的市场。
图片:Credit:pixabay
假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着手品牌化,可能会改变传统的品牌策略流程。我们不再发问,应该如何规划,把现有的品牌推广到一个全新的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先做品牌调研工作,评估目标受众把哪些现有品牌作为自己个人品牌的代表。
我们现有的品牌是否符合目标群体个人品牌的调性?现有的品牌是否给目标受众的个人品牌增加了额外的价值?
图片:Credit:pixabay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需要填补的差距,或是可以丰满我们品牌的类似产品。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塑造、亦或是重新塑造我们的品牌,让目标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让我们来看看,Beats耳机和Apple的联合营销。Apple的用户被定义为时尚前卫,且对自己选择的科技产品十分满意。自从和Apple产品结合之后,Beats发生了变化,产品线变窄、变潮,目标消费者也更容易选择。如果Apple没有参与到Beats的品牌策略中,如果Beats没有把自己的品牌调性和Apple消费者的个人品牌紧密联系,将无法像现在这样成功,一举成为超越同行的耳机品牌。
当想要把品牌推广到新的市场,“Brand over brands”是可行的且经济的思路。这种把消费者的个人品牌因素引入公司品牌推广的思路尤其适合中国市场。中国人往往更在乎和关注品牌属性。
想要进一步了解“Brand over brands”,可参加9月7日在BNZ商业中心(80 Queen St)举办的新一期Seminar 282.6。
若报名,请扫码
Seminar 282.6
Seminar 282.6旨在成为市场营销行业内的知识分享平台,分享各方的营销案例,融合新西兰和中国的营销文化和理念,提高各行业对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视度,促进行业进步。同时,该平台将持续寻找具备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第三方组织和机构提供智库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