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是育儿路上的绊脚石?无料孙俪、袁咏仪重重地点头

2017年09月04日 美国恩宠月子中心


说起老公在育儿道路上的作用,不少妈妈纷纷露出了“难以言表”的神情,最后恨恨地说一句:绊脚石。哈哈,其实这问题不仅在平常人家发生,就算是明星家庭也是如出一辙啊



1


袁咏仪和张智霖一家三口在英国旅行,

他们在餐厅休息期间玩起了直播。

“你多讲一点中文吧”袁咏仪鼓励儿子,

但张智霖却对儿子说:

“你只负责英文,我来负责中文。”


那次直播,

袁咏仪气得当场就“打”了张智霖,

因为她正鼓励儿子讲中文,

而老公却跟自己唱反调,

公然地在儿子面前拆自己的台。


孙俪也曾面临相同的情况,

她曾发过一条微博——

我:妹妹,你今天吃饭不乖,晚上不可以看电视,玩玩具了……

我还没说完,爸爸(邓超)就冲出来了:

可以了,可以了,她已经很怕你了……

对此,孙俪说:爸爸在家就是我教育孩子的绊脚石。


看得我都乐出来了,

邓超竟然还回复了一条

“你是宠爱我小情人的绊脚石”

Excuse me?


虽然看起来这些只是明星家中

一次偶然的“拆台”行为,

但夫妻间相互拆台,

立场分歧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却并不少见。


(文章来源于凯叔讲故事)


晚饭时,妈妈把饭菜端上桌,

对还在一旁看电视的乐乐说:

“宝宝开始吃饭咯,去,先把小手洗一洗。”

看乐乐嘟着嘴,不愿意关掉电视,

爸爸就说:“看就看一会吧,

平时功课那么多,让他放松一下。”


九点是乐乐上床睡觉的时间,

妈妈对乐乐说:“宝宝上床睡觉啦!”

结果爸爸却说:

“我难得在家陪孩子,让他多玩一会吧。”


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

对孩子其实无益甚至还有害处。

爸爸一次次地公然帮助乐乐,

让乐乐心里暗喜,他觉得爸爸总会帮自己的。

而当妈妈在其他问题上责罚他的时候,

乐乐也会自然地寻求爸爸帮忙。


自我保护、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对于孩子来说也一样,当他们犯了错误,

将要受到责罚时,他就会本能地寻找庇护。

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

这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


2

由于父母长期意见相左,立场分歧,

孩子们常常会形成惯性思维:

总会有人来帮我的,所以即使我做错了,

我也可以去逃脱掉,不需要承担责任。


我一个朋友的家庭就是这样,

由于爸爸总是心疼小朵,

经常当着她的面和妈妈争执,

所以小朵每次不想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时,

她就会借口“爸爸说了”之类的话来塘塞妈妈。

而每一次爸妈为她的事争执不下时,

小朵就会躲在一旁玩手机。


心理学上认为:

父母长期意见不统一,

孩子很有可能养成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的孩子,

见到困难常常会选择绕着走,

或者完全地依赖别人,

即使有错误,也会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


红楼梦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个情节:

贾政要教育宝玉,责罚宝玉时,

王夫人就站出来和他唱对台戏。

王夫人道:既然你要勒死他,

那就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


这就是典型的事例,

一方要管教孩子,

另一方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受苦

而站出来唱反调。


这虽然是文学创作上的情节,

但在现实生活中,

这样的场景确实也并不难见。

3

以前曾经写过几篇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文章,有读者朋友留言: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谈何容易?

父母要让孩子自己学着吃饭,

可老人总是隔代亲,

围着孩子的后屁股一勺一勺地帮着喂。

也有读者朋友说:

连孩子爹都意见相左,更别说上一代的老人了。


“经常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吵架,头大!”

“爷爷奶奶也是为了孩子好,总不能跟他们吵吧?”

“老人也是疼孩子,随他们吧。”

“我给孩子立的规矩,孩子妈一心软就打破了。”


这些是我留言中看到最普遍的心声。

不可否认,

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因为真心爱孩子,

才会心疼孩子护着孩子。

但是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长的爱才是成熟的爱,

而成熟的爱是需要学习的。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手表定律”:

最初猴群里有一只手表,大家作息规律,

有手表的猴子就是权威,一切由他说了算。

可当猴群里有了第二、第三只手表,

并且各个手表的时间不一致时,

猴王没有了威望,猴群开始混乱。


这虽然是管理学上的故事,

在育儿上我们当然不能做“权威父母”,

而不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但是“三只手表”的定律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

却具有一定的警示性。

如果妈妈的意见是一只手表,

爸爸的意见是另外一只手表,

老人的意见就是第三只手表。

可当这三只手表的时间不一时,

孩子到底该听谁的?


教育意见不统一,家人为此争持不下,

这样的生活环境常常让孩子痛苦不已,

他们不知道该听谁的。

结果就是他们会觉得谁的话都可以听可以不听,

甚至遇事就会想办法为自己开脱,推卸责任。

所以一个家庭中,

最好确保只有一只“手表”。


确定主导的一方,其余支持配合

由于和孩子生理上天生的联结,

妈妈们常常在孩子最初的几年,付出了更多。

就像乐乐的家庭,爸爸的工作比较忙,

照看孩子的重担80%由妈妈承担。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首先得确保家中只有一只“手表”,

妈妈可能会具有较多的一些育儿话语权,

当然了,在尊重、沟通、互相理解的前提下,

若是爸爸们能够多多支持配合妈妈,

相信结局会很完美。


比如:平时九点钟妈妈就带乐乐睡觉,

那么在陪孩子下象棋的爸爸

应该在这个时间之前提醒孩子:

马上就九点钟,要准备上床睡觉了哦,

我们明天找个时间再玩吧。


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打乱妈妈的计划,

让孩子明白到了时间就该去睡觉。

也有效地和孩子进行了亲子间的互动。


但如果爸爸或老人

在妈妈管孩子的时候经常干涉,

就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的话其实也可以不听,

无意中给妈妈的教育计划造成了干扰。



私下协调,抓大放小

虽然孩子的教育以妈妈为主导,

但爸爸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也会有不同的意见,

此时,妈妈若是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起来,

难免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担:

他们都是因为我才吵架。


另外,当面指责对方,也是对自己爱人的不尊重,

因为养育一个孩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爸爸们也有权利以他的方式去带娃,

更何况爸爸对孩子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虽然教养方式上有所不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分歧,

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所以能忽略的小问题,就让它尽快过去。


在这一方面,我和先生曾私下达成协议,

除了不相互拆台以外,还要根据情况给对方支持。


当然,孩子的想法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不能为了管教孩子而忽略了孩子是需要尊重的。

聪明的父母在必要时刻可以把决定权交到孩子手上。


和爸爸达成和解,

永远都是妈妈们育儿工作的首要任务,

毕竟“爸爸爱妈妈”才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也只有夫妻关系和谐的家庭

才能养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互相体谅,学习科学育儿方法


在教育的细枝末节上妈妈可以适当地放手,

但如果涉及教育原则性的大问题,

久持不下,争论不休,最终还是意见不一,

那么最好借助教育学的权威

来帮助我们制订计划。


事实上,有时候和先生发生分歧的过程中,

我也会发现自己想法的一些问题。

我慢慢发现,

有时候妈妈的观点也不一定对,

也许爸爸的就是对呢。

只要发现问题,双方正视问题,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达到共识,

及时改正自己,这才是重点呢。


有时候,等先生有空时,

我会刻意空出一天时间,

让先生帮忙带一天孩子,

他也越发感受到教育孩子的不易之处。

而我也不断地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和他有分歧时,我会平和地和他沟通,

所以先生对我的育儿方法也越来越认可,

同样地,

他在家庭其他的事情上也主动配合、支持我。

对此,我很感谢。



虽然化解育儿方式的分歧并不简单,

但是持续不断地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

最终会让我们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尽管育儿路上我们披荆斩棘,

尽管我们常常也像孙俪对邓超说得那样,

调侃“老公是妈妈们教育孩子的绊脚石”,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但只有得到家人的支持配合,

才会让我们走得越来越顺畅,

而父母对孩子的爱,

就能不断地弥合家庭教养方式上的鸿沟。


那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吗?


母的权威,不能通过“立规矩”“惩罚”“训斥”等方式建立,

通过这些方式得到的“顺从听话”,

也无法获得孩子真正的信服。


真正的“权威”,

一定是建立在父母、孩子双方相互平等的基础上的。


孩子不害怕父母,

但因为信赖父母的爱,钦佩父母的学识能力,

在遇到困难时能获得父母的帮助,

所以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哪怕一时无法理解也不会第一时间反抗。


这样获得的“顺从”,

才是既保护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又完成了引导教育孩子的任务,

防止孩子走上歪路。


既要建立权威,

又要不让孩子害怕自己,

这听起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我们都难免会摆出过来人的面孔,

说一句“你听我的就对了!”


也难免会不自觉地对着不听话的“熊孩子”大声训斥,

制止他错误的行为。


但教育孩子的过程,

不就是我们不断与本能做斗争的过程吗?


所以,

在你再一次忍不住想要“发飙”的时候,

不妨试试以下几步。


1、冷静下来


在愤怒的时候,

说出的话总是容易伤人的,

因此第一步,我们要先冷静下来。


当你感觉要控制不住情绪,

斥责的话就快要脱口而出的时候,

环顾周围的环境,同时在心里自言自语:


“那是一面白色的墙,那是一张深棕色的桌子,那是一把红色的椅子;那是一个绿色封皮的书⋯⋯”一直数十多个颜色,大约数三十秒左右。


这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提出的方法,

原理是一个人在发怒时,

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内心的感觉上,

理智性思考能力就会减少,

通过数颜色,强迫自己恢复灵敏的视觉功能,

使大脑恢复理性思考。


因此,当你数完颜色时,

就会生理上变得冷静下来,

这时再想想,你该怎么应付眼前的情况


2、确定目的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我们通常会模糊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将孩子一时的听话和服从,

当成了“任务完成”。


但实际上,

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孩子懂道理,

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因此我们可以经常在心里暗示自己

“让孩子害怕于事无补,训斥只能事与愿违”。


然后每次在想要训斥孩子时,

改为将孩子带到一旁,

给他必要的安抚,让他能听进你说的话,

再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帮助他停止和改正。


3、接受失败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第一次通常会很耐心,

但当孩子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时,

我们的小宇宙就忍不住会爆发。


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不自觉地高估了孩子的自控力。


这时候,

我建议大家从内心接受“教育是一个不厌其烦的过程”,

首先不能给孩子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


很多时候,

孩子可能只是因为“玩疯了”或是太兴奋,

并不是将我们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稍微提醒,孩子就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从而自觉改正。


教育孩子,

从来没有哪一种理念或方法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个性,

不能完全套用任何一种经验,

但我相信,家人,尤其是爸爸妈妈,

应该是孩子最信赖的人。


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应该让孩子“害怕”。

精彩文章:

收藏 | 美国产检最全流程与注意事项

诚实签三签屡败屡战|客人两连遭拒心有余悸,恩宠力挽狂澜顺利出签!

了解更多可回复以下数字:

1、了解美国恩宠月子中心

2、赴美流程

3、套餐详情

4、月子中心各房型介绍

5、美国签证哪些事

6、宝宝回国换旅行证、护照攻略

7、赴美生子妈妈的一封信

8、恩宠膳食

9、美国医院情况

10、美国医生情况

11、DIY赴美生子更优惠吗?

12、美爸亲述整个赴美生子经历

13、恩宠妈妈对我们的服务评价


迎接美好生命降临,恩宠与您一起!

继续关注我们美国恩宠月子中心。

若想了解更多关于赴美产子预定月子中心

美国恩宠月子中心网址:

http://www.usaenchong.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usaenchong

QQ/微信:2083238836

全国客户咨询中心:

86-13640797037 & 18588828690

邮件获取资料:

2262276870@qq.com

公众平台号:usaenchong

"阅读原文"为美国恩宠月子中心官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