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被判重度脑瘫 而今毕业哈佛法学院 单身母亲养出不简单的"傻"儿子

2017年09月08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1988年7月,丁丁出生,被诊断为严重脑瘫

2007年,他考入北京大学

2011年,他进入北大国际法学院读研

2016年3月,已经工作一年的丁丁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

2017年8月,他毕业了,要回国工作了


这29年,别人看到的是一个脑瘫孩子用实力改变人生命运。


而29年背后,也是一位伟大母亲邹翃燕所有的青春与付出。



这位来自武汉的单亲妈妈,近日来到了波士顿。


她要把丁丁和母亲的故事告诉所有人。


邹翃燕在波士顿讲述丁丁的成长故事


这是一个《折翼天使 也能飞翔》的故事

出生:1988年7月18日,怀孕期间一直谨慎小心的邹翃燕临产一刻出事了——因为医生交接班导致孩子宫内窒息,出生后一连几天不会哭,也没有任何反应。躺在产房里早已筋疲力尽的她,接到的是连续病危通知单,医生说放弃吧,这孩子将来不是傻就是瘫。


但是,一个母亲怎么能够放弃自己的孩子?

丁丁出生就被诊断为脑瘫


半岁:6个月的时候,智力专科门诊确定丁丁智力没有问题,但脑瘫儿的其他症状显现无疑,比如流口水,脖子直立不起来,浑身发软等等。丁丁1岁时手还不会捏握,也坐不住,2岁才会站立,3岁才能扶着墙往前走,6岁才会跳。

虽然智力无异于常人 但丁丁具有脑瘫症状


三岁:丁丁的成长经历比一般小朋友要艰难得多,本身体弱多病,还要跟着母亲去做康复治疗。1991年,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邹翃燕照例骑着自行车带儿子去按摩,可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栽进泥坑。她顾不上疼痛,赶紧将儿子扶起,接着去扶车,车刚刚扶好,儿子又倒了下去……不知反复多少次,身上已满是伤痕,到了医院,医生看着已成泥人的她,劝道:“这么恶劣的天气,你就别来了吧。”她摇了摇头只说:“为了儿子。”

三岁的丁丁正在接受医生的康复按摩


成长:“你家孩子学用筷子学了多久?”邹翃燕在会场里问台下的人。是的,普通孩子简单的一个动作,丁丁却用了1年才学会,这期间打过、骂过,在很多人看来,这可能是个狠心的妈妈,任由孩子哭,就是用打用骂也要让他学会,因为邹翃燕害怕他长大后因为不会用筷子受歧视,伤自尊,所以努力训练他掌握日常生活技能,不让他搞特殊化。

只要对康复有用的,邹翃燕都买给儿子


丁丁比同龄人慢几拍的童年里,倾注着这位严厉母亲比其他母亲多几倍的努力。


虎妈没有战歌只有坚持:在邹翃燕的讲话中,我们能看出来邹翃燕就是我们华人口中的“虎妈”。她说:“我不想他因为身体疾病自惭形秽。就是因为他很多方面不如别人,我对他的要求才更高,让他更努力。”

“狠心”母亲的教育下 丁丁学习越来越好


邹翃燕想尽办法帮助丁丁克服身体缺陷给学习带来的障碍。丁丁握不稳笔,她就握着他的小手,从粗的画笔开始,练习画一些形状,再换细的笔。邹翃燕从丁丁一岁起每天坚持带他读书,不到两岁,丁丁就认识了100多个汉字。而丁丁上学后,邹翃燕却从不辅导孩子功课,也从不逼孩子上培训班。她总说“别问我,你妈是文盲”,要儿子自己去查资料,先靠自己努力,再求助

丁丁慢半拍的成长中 是妈妈更多的付出


记者专访丁丁母子手记


我与这对母子面对而坐,侃侃而谈,能感受到母亲邹翃燕那份云淡风轻,开朗乐观的状态, 而每当儿子说话时,她的眼里总会流露出一丝泪光,以及那份对儿子的骄傲与自豪。曾经别人眼里的“废物”“傻瓜”,如今已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榜样。 


邹翃燕说,29年前,她既然决定把丁丁带到人间,就做好了一生一世养育他、陪伴他的准备。和儿子在人生这场修行中,互相陪伴,互相成就,而在这过程中自己也拥有了日益强大的内心力量。


我特别喜欢邹翃燕说的一句话,“你有健康的身体,稳定的工作,和谐的家庭,你还有什么不高兴的?生活是我选择的,既然选择了我就要负责,就要承担。如果你天天和别人诉苦,掉几滴眼泪,然后呢?日子还得自己过,路还要自己走。


丁丁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有自己的无奈:“像我这样的人,如果我不学习,我还能干什么?首先我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不会让人很高兴,也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那么我只有靠更高的GPA来弥补,让别人记住我,这也是一个被逼无奈的选择。”


就是这份当初的无奈,也造就了今天的丁丁。丁丁在学业上取得的成就,不只是母亲的悉心教导,更是丁丁理解母亲,为妈妈和自己拼搏,不愿成为别人眼中的失败者的那份决心。“没有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不是恭维,妈妈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不想让妈妈一辈子为自己辛苦。”说到此处时邹翃燕嘴角挂着欣慰的笑容,眼角却噙着泪花。 


在专访中,谈及丁丁上北大,读哈佛, 邹翃燕说其实并不是因为她多看重丁丁的成绩,不在乎他考了多少分,考了多少名,最重要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他尽了多少力。“没有尽力,考第一名也不够,尽了力考最后一名也没有关系。”


生活中,每个人遇到困难时,或多或少会有烦躁的时候,会有放弃的念头。不论是从小在中国长大,还是在哈佛求学丁丁也是如此。谈起在哈佛的求学经历, 丁丁说,自己也曾因为每天功课太多而焦躁不安,曾因为自己的口语不好,不敢与别人多交流。而在这过程中,邹翃燕没有用焦虑、指责、回避的方式对待孩子,而是努力帮助孩子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足够的爱。“作为家长,首先你要尊重孩子,另外也要注重自我成长,与孩子一起进步。而不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们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关系也渐行渐远。我希望在儿子的人生路上,做他的良师益友。


专访结束,我仔细回味着这对母子的谈话,在这个饱经风霜又重获新生的故事背后,不仅是是伟大的母爱,更是那份母子情深支撑着他们走到了今天


儿子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在今天的故事中,邹翃燕讲的都是丁丁如何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却很少谈及自己背后的辛苦。

邹翃燕说因为站不稳 丁丁从小就喜欢蹲着


单亲兼职三份工:作为单亲妈妈,当时她的月工资不过百余元,光丁丁的按摩费都难以支撑,为维持生计,给儿子看病,她不仅在学校教书,还另外兼了三份职,每天拼命工作。

在一份采访中有这么一段文字:"一次,有学生到她家请教问题,这个学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房子仅仅只有20平方米,到处摆满接雨水的脸盆,而她一边给儿子按摩,一边拿面包往嘴里填,双脚则放进洗衣盆里搓洗衣服。学生无语凝噎:“邹老师,你怎么这么累,不觉得苦吗?你哭没哭过?”她楞了楞,继而笑着回答:“我还真忘了这些了,看来,累并不是没有好处,起码,它让我没时间去感受痛,更没时间去哭。”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便是母爱天性,无与伦比。邹翃燕说与丈夫的矛盾就从这个孩子开始,但是不论任何困境摆在这个妈妈面前,她一直坚持,因为她说她有动力:我必须坚持,因为谁都不要他,我必须对孩子负责,因为是我要留下他的。这个世界如果连我都放弃,他就没有活路了。


我也想过放弃:当孩子不断的生病,家里空徒四壁,精疲力竭的邹翃燕也想过:如果哪一天我坚持不下去了,我就把他一起带走,但是只要我活着,我就必须坚持让他能够尽量越来越好。说到这里时候,笔者注意到丁丁的目光是沉重的,此时此刻,只有他最懂母亲这话里的意义。


丁丁学习好,有着开挂的人生。从实验中学,奥赛班到北大,再到北大法学院研究生,哈佛法学院毕业......


母子关系:在丁丁眼里,妈妈是“精神导师”,我们今天也看到了一个乐观豁达的伟大母亲;但邹翃燕却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挚友。“我从不觉得自己伟大。我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一个为了孩子而不断成长进步的妈妈。”


最后,我们也想为脑瘫儿正名。很多人都认为脑瘫的孩子等同于智力低下。但是事实上,临床数据显示有些脑瘫患儿的智力甚至高于一般孩子,只要给予机会和适宜的训练,他们不但可以完全康复,更可以创造出令人吃惊的成就。丁丁遇到了一位好母亲,她用爱创造了奇迹的同时,也给了更多脑瘫儿的家人一个新的希望:要正确认知孩子的疾病,不要轻言放弃。


一只折翼的天使,向往蓝天白云的清澈高远。不是我害怕失败,而是上天赋予了我不完美。如果可以,我愿意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留下。丁丁如今学业完成,就要回中国工作了,我们预祝他在新的人生阶段一切顺利。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阅读原文/Read more 查看视频:

母爱创奇迹 单亲妈妈把脑瘫儿子送进北大和哈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