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予你本微信圈最高礼仪—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17年09月08日 加拿大帮帮堂咨询



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想与住在隔壁的家人、上下铺的室友说点话,都懒得动,直接用微信联系就好;有什么事很少打电话了,看朋友圈就知道了....


但文字毕竟没有感情,听不到也感受不到对方的语气、表情,不少小伙伴们表示感叹:这年头,想要证明自己真的是开心地大笑,都好难...说都不会话了...不对!是话都不会说了....


以前只需要打2-3个“哈哈”就可以了,而现在,至少要打6、7个,甚至2-3行,才能表示是真的好笑.....



刚加微信时的尴尬

现在认识新朋友或者客户的话都时兴留电话,互相加个微信是首要的!但加完之后就不能没有下文啊...


礼仪第一项

第一条:谁先加的微信,谁要先说第一句话,打招呼最好先自报家门;


第二条:加的时候尽量别盯着人家...人家又不是不加;


第三条:如果当时没有“通过好友验证”,回头再问对方是谁...这就有点尴尬啦...朋友!再见了您呐~就删除了有木有啊!

聊微信时的尬聊

这一项的礼仪简直很重要啊!有木有!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怎样贯穿,简直比写剧本都难....

礼仪第二项

第一条:单个字与叠字的差别很大,比如如果你回复“嗯”或者“哦”,那基本就要关掉对话框了,但如果是“嗯嗯”或“哦哦”,就感觉还会想要聊天;


第二条:标点符号的使用

1)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一句话的末尾如果加“。” 就有点显得生硬,可以选择用“~”、表情或者什么都不加来。

2)但“~”偶尔加一下还行~也不要加太多了哦~会显得有点随风飘摇~尤其是工作的时候~

3)省略号也是一样的…每句话都加的话…感觉你这个人说话为什么…吞吞吐吐的…

4)当然了太多感叹号的话!也不行!因为!会让人感觉!你情绪!很激动啊!有木有!


第三条:想跟朋友聊天或者问点事...“在吗?有空吗?忙吗?睡了吗?”....这就有点尴尬了...回是不回...这么问真的是让人害怕,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要干嘛,要问什么事,咱有啥事儿就直接说出来!然后好决定“在不在”啊,是不是~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申二免一”优惠大大滴!

吃货们看过来!


买到网立志于服务广大在加拿大生活的华人及其他亚洲顾客,为他们提供安全、美味、价优的亚洲食品和他们熟悉的味道,让更多的华人及其他顾客能够更方便,更快捷的采购到他们心仪的商品。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第四条:偶尔还是要装一下可爱,比如“好”和“好哒”,“没问题”和“么问题”,显得不会生硬,还带点亲切感,但对客户和老板还是尽量少用啊;


第五条:微信对话框如果一直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要等对方都发出来再回复,但如果是自己这边...那就请发出来不要让对方等了很久却什么也看不到;


第六条:微信有语音聊天功能,但也不要突然发过来邀请,要提前问一下别人方不方便,是不是有WiFi,对方按了拒绝就代表不方便啦;


第七条:不打招呼发语音是地位的象征!发语音时,尽量先问一句对方,方便发语音吗?但也祝愿小伙伴们争取更高的“地位”;


第八条:如果没有及时地看到消息或回复,就发个消息告诉对方。 如果消息来的时候你正在忙,回复个“稍等,在忙”或者“稍等,一会儿跟你说”,也让对方感到安心;


怎样结束这尬聊...

让我们既不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结束这美(gan)好(ga)的聊天对话...

礼仪第三项

第四条:“我去吃饭了/我去洗澡了/我要睡觉了”的意思是:这个话题聊得差不多了,该结束了,如果你发现下午三点跟你说要去吃饭了的,那就 let it go吧,也不要继续追问:“吃这么早呀?”....要是“我要睡觉了”,说明对方想刷一会手机,搞个睡前仪式,然后就真的要去睡了;


第五条: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发表情包也是可以的,但发表情包不一定是要斗图,请自行掌握分寸;


第六条:互发表情包几个回合,就代表聊天即将既不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终止了;


朋友圈及其他注意事项

礼仪第四项

第四条:朋友圈有共同好友的情况下,有多条评论,只要回复了某一条,其他都应该要回复;


第五条:不回别人微信前最好不要发朋友圈,也不要给共同好友留言或点赞;


第六条:如果打电话给对方,2遍都没有接,第3次就不要打了,如果对方给你打电话没有接,看到的时候回复一下:“不好意思,刚才在忙,没看到手机,有什么事吗?”;

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交圈子,或是场合,都需要一定的礼仪和规矩,网络上的社交圈子有网络上的规矩,无论熟悉与否,也别就动不动拉人投票,但凡找人帮忙,也要先发个红包出去,虽然钱不多,但这样做,本身很有诚意。

 

如果说礼仪和规矩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分寸与克制。相对其他社交,网络上的朋友圈里的大都是熟人比要亲近一类的。但越是熟人越要客气,所谓的客气也就是礼貌,也需要一定的距离,维持良好的气氛,平衡彼此的关系。

文章素材来自:新华网,Couple Fitness

更多精彩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