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沧桑高大的梧桐,转入一个颇有生活气息的社区,就来到了南京一家关注精神病人原生艺术的工作室。在这一间简单并不宽敞的画室,有这样一对特殊的母子,儿子杨旻是精神病患者,杨妈妈是工作人员。杨妈妈曾为儿子不安稳的精神状态操碎了心,在接触到原生艺术后,杨旻的状态越发稳定,生活也从此改变。
自从杨旻接触到原生艺术,杨妈妈便放弃了退休后的安逸生活。她看到孩子在画画的世界里状态日渐稳定,于是她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近了更多如同杨旻的孩子。这些特殊的“孩子”,年纪跨度大,家境性格各异,但特殊的疾病使他们都有同一种纯净的气质,和他们待得时间越长,越是被他们感动。
有太多人不理解杨妈妈,包括她自己的家人。“和精神病人在一起干什么?”她常受到这样的质疑。但或许有过家人患病的体验,才能感受其中的心酸和无奈。“她呢,一直以来不爱说话,你需要主动关心她。他呢,说太多话会兴奋,要时刻注意着他的情绪……”杨妈妈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担心着谁太过沉默或是太过激动,一点点情绪都牵动着她的心。
身体残疾还能够参与社会工作,精神残疾却无法正常工作,精神病人家属大多数会因亲人患精神疾病而感到一种莫大的耻辱,这种耻辱不是与生俱来,是社会强加。它不是一个医学概念,而充满着强烈的道德色彩。这对于杨妈妈这样的人群是一种折磨,找不到释放和治愈的出口,他们迷茫过,甚至绝望过。
杨旻回忆起自己曾让妈妈操心的场景,一次犯病,衣服全脱的他,不知冷,他自己毫无感知,迷路了,是警察把他送到医院。药物的治疗可以稳定病情,但家人更渴望精神病人能有更稳定的生活,一拿起画笔的杨旻整个人就会平和,他喜欢这种感觉。他爱画图腾、神兽题材,创作的画常给人有置身于另一个纯净世界的感觉。也许是杨旻绘画的热情感染了她,也许是她也从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杨妈妈也拿起画笔开始画画。
贴标签、整理档案,这些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杨旻也是要在情绪稳定时才可以做好。“杨旻不错,做得很好。”杨妈妈经常鼓励状态稳定的儿子。30出头的他在妈妈的微笑中读到了赞赏,这时就像个羞涩的小孩,重新投入到简单又琐碎的事务中。
▲杨旻作品《多脚兽》
▲杨旻作品《驯鹿》
(视频图片来自于二更)
往期精彩内容
【新快联播】葡萄牙森林大火后续报道 本台葡语记者视频连线当地火灾亲历者!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澳洲中文台」微信平台
👆长按扫描二维码⬆️
下载「AUCNTV」手机APP
澳洲中文台
微信:AUCNTV
微博:澳洲中文台
澳洲各大精彩直播等着你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下载
澳洲中文台
官方APP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