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独自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游子而言,最大的牵挂就是远在国内的父母。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国外的时候为了让父母放心报喜不报忧,可是我们是否想过,父母也是这样的心理呢?
为了不让我们担心,就算生了病也在跟我们打电话的时候忍着病痛,强装欢颜。
为了让我们在国外安心,就算因为年纪渐长感觉到了无力感,也依然要给我们留下一个坚强的背影。
曾经有一家国内网站发起征稿:“你手机里不舍得删的一张照片是哪一张?”
最让人感动的一张,是一位网友分享的自己母亲的照片。
在照片中,母亲笑面如花,膝盖上还放着漂亮的围巾,看起来都是那样美好——“那时我在美国,母亲干活的时候伤到了手指,刚刚做了手术。为了不让我担心,她拍照的时候专门用围巾把放在膝盖上的手遮住了。其实那个时候,她的右手已经没有了无名指。”
80后和90后一代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独生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我们也不免思考:我们移了民,国内的父母养老怎么办?
近期就有一位已经移民新西兰的华人倾诉,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他甘愿放弃在新西兰的一切。
80年代末尾出生的小刘母亲去世得早。在他来到新西兰之后,父亲就独自一人在国内生活。
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已经拿到了新西兰的永居,并且在这里有了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还在异国他乡买了房子。
之前他一直没有思考过父母养老的问题,毕竟父亲才50多岁,离养老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然而命运的残酷,就在于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给你重重一击。
去年六月的时候,小刘的叔叔给他发来微信:你爸中风摔了,现在在医院。
短短的十几个字,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顾不上伤心的小刘立刻买了最早的回国机票往家里赶。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他都是一路哭着回家的!
幸运的是,由于父亲中风的时候叔叔刚好在场,并且迅速将昏迷的父亲送去了医院抢救,这一次发病没有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发病第二天,小刘的父亲就在医院里苏醒了过来。
经过了小半年时间的复健治疗,父亲的康复情况也比较乐观,逐渐恢复了一部分自理能力。
可是医生千叮咛万嘱咐:病人千万不能再中风了。小刘心知,父亲身边不能离开人了。
其实就算是医生不说,小刘也不会放心将父亲一个人留在国内生活了。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愿让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小刘毅然决定,回国尽孝!
今年1月,在为父亲请了护工之后,小刘踏上了返回新西兰的航班。
而他这一次的目的,是跟自己在新西兰的一切告别。
在他看来,新西兰的永居、房子、工作,全都比不上父亲的健康重要。
他也坦言,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毕竟这是他在新西兰苦苦打拼多年的成果。而且回国就意味着从零开始,所面临的挑战肯定要比在新西兰更大。
然而在父亲的生命面前,这一切都不是不能放弃.
为了父亲的健康,他不能冒险将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父亲一个人留在国内了!
谁都不知该如何面对的养老困境
其实发生在小刘身上的事儿,并不是个例。无论是身处国外独生子女或者是在国内的独生子女有面临着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不去养老谁养老?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上述标准,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所占比重已经接近10%,而到了203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到达20%左右,也就是说10个人里有两个人就是老人。
现在中国的家庭结构以421结构为主,2个成年人要赡养4个老人和一个孩子。
如果2个成年人的家庭在同一城市还还好说,如果面对父母异地的状况,那么就根本忙不过来。
如果子女移民,想想看吧,国外是伴侣和孩子,国内是需要赡养的父母…
成千上万的小刘该何去何从?是放弃自己的家庭还是抛弃自己的父母?
这样的人生选择题,无论是谁,都不好做…
你说把老人带到国外去就好了?
现实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
把父母带到国外去,总是猜的中开头,猜不到结尾。
前些年,新西兰就突然关闭了父母移民通道,不少想把父母接回来的华人,就只能再次选择变成飞往返于两地的候鸟。
许多人问:老一代的移民政策怎么能在华人圈子里引来这么大的轩然大波。
因为父母马上就要走不动了,他们的未来还在飘忽不定里。
有些人成功了,他们把父母接到国外前,心里想象的是这样的画面:
但现实却是这样的:自己花费了小半辈子习惯的外国社会,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去适应了。而且父母和自己理念的不同,使共同在国外居住变得一场痛苦。
与外界语言不通导致父母的受挫感与对子女的依赖感、在异国土地上对下一代教育的更大分歧。
电影“家庭三部曲”就讲了一个留美儿子把丧偶父亲从台湾接到国外养老的故事。身为太极大师的父亲,根本没办法接受文化上的差异。最终父亲选择了离开儿子,自己独居而终。
就算这样的情景没有发生,两代人的冲突也是不断。
老人们不止与国外儿媳/女婿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冲突,就连中国的婆媳矛盾也不会因为换了居住国就缓和,反而会更加放大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国外的价值观格外强调“核心小家庭”的概念。老人来到国外后,由于语言文化的不适应,只能选择养老院。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可以换成这个了:换个国家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有区别吗?
所以,面对着这些困境不少华人移民,最后为了父母选择了回家,自己折腾了小半辈子在国外建立的一切,就这样全部灰飞湮灭。
当然父母永远是理解的,这个新闻一报道后,一位独生子女的父亲这样评价:
“其实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来说,既然你们为了那一个绿卡花费了十几年的心血,而且眼下你们的事业、家庭,包括朋友圈,都在国外了,建议那就不要回来了吧! 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你们在国外呆的时间太长了,可能已经无法适应国内的居住跟工作环境了,所有的一切可能都要从头再来。
2、既然为了你们的理想必须要牺牲一代人,那不如牺牲我们父母这一代吧!因为你们父母这代人多数都是从苦难的岁月中过来的,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遭过,我们能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百善孝为先,只要你们心中有孝心,我们就满足了。”
这条评论,字字啼血。
身为移民的你,将来打算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推荐阅读
澳媒惊爆恐怖秘密:华人千万别在后院种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