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圣人的自我修养 -《道德情操论》

2018年02月20日 加拿大读书会




亚当 斯密这位生活在18世纪的英国大哲学家一生只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国富论》(前面有介绍),另外一本是《道德情操论》。前者是迄今为止全球所有想强国的领导人们的必读功课;后一本也极受哲学界、伦理学界的推崇,前总理就曾推荐过。值得一提的是,斯密虽然产量不高,但这两本书他都是终生在修改:《国富论》改了三个版本,《道德情操论》最后出到第六版。要想做专,必须一辈子竭尽全力找准方向一条路上走到底、不断精进。


斯密严格来说是苏格兰人,一生未娶,朋友圈里有大卫 休谟、伏尔泰、狄德罗等迄今仍声名显赫的大思想家。


如果说《国富论》是教育政客们治国平天下的屠龙术,《道德情操论》在我看来,是一碗提升个人自我修养以及教人如何处世的18世纪鸡汤。这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很多,比如人为什么需要别人?虚荣心的力量有多大?教育事业该如何利用年轻人的虚荣心?该如何自我控制、谨慎行事?我们该不该发火?什么是判断的标准?谦虚好,还是骄傲好?情绪与思考,哪一个更耗费我们的精力?靠慷慨,能交到真心朋友吗?


这本书虽然逻辑结构有些混乱,个人认为斯密的每人心中的公正的旁观者说法也很有问题(毕竟,如果一个人脑子糊涂,或者自私至极,那个完全依赖他自己主观才能生存的良心是什么样的良心、以什么标准判断是绝不可能中立的),或者我对斯密的思路理解不能,因为只粗粗看了一遍,但斯密的行文非常优美,很多段落或句子是经典的智慧之作,透视着大哲学家对人性的深刻认识。第七卷对古往今来各伦理学派的总结和批判精彩绝伦。翻译的水平也很高。


书中金句:


人类生活的不幸和混乱,其主要原因似乎在于对一种长期处境和另一种长期处境之间的差别估计过高。贪婪过高估计贫穷和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高估计个人地位和公众地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高估计湮没无闻和闻名遐迩之间的差别。


锻炼和实践始终是必需的;缺少它们决不能较好地养成任何一种习性。


往往是从那个旁观者那里,即从那个我们能够预期得到最少的同情和宽容的人那里,我们才有可能学好最完善的自我控制这一课。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