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真正的中医一定在民间?(转)

2018年03月26日 卡城之窗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美國宣佈針對中國知識產權侵權,對60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徵收關稅,主針對電子、電信設備、家具、玩具等100多種中國產品;不過,分析師認爲,這一舉措標誌着,美國可能已向中國發動全面的「經濟戰爭」,貿易戰只是第一仗,後面還有六場硬仗要打。


文/元易




★美國宣佈對60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徵收關稅,何時生效?


北京時間週五凌晨,美國宣佈針對中國知識產權侵權,對60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徵收關稅。美國可能尋求進一步限制中國在美國的收購交易,美國將在WTO挑戰中國在許可證方面的做法。


一名白宮官員表示,特朗普將要求,貿易官員在未來15天裏公佈總統簽署的名單備忘錄,該名單包含可能會被上調關稅的產品。


特朗普將指示財政部於60天之內提供行動建議,以解決對中國在美投資的擔憂。


因美國總統特朗普朝着對中國徵收關稅的舉措邁進一步,引發了全球爆發貿易戰的擔憂,觸發新一波投資者避險,現貨黃金價格創逾兩週新高,美元兌日元刷新2016年11月9日以來的谷底至104.62。


滬深兩市週五開盤暴跌,貿易戰憂慮重擊股市;上證指數週五開盤下跌2.78%,下跌90.71點,報3172.77點;深證成指週五開盤下跌3.37%,下跌366.09點,報10511.16點;歐洲斯托克600指數週五開盤下跌0.4%,德國DAX指數開盤下跌0.8%。



★和鋼鐵、鋁關稅相比,這次有何不同?


2017年美國鋼鐵和鋁進口總額爲460億美元,但剔除得到豁免權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後僅剩380億美元。如果2018年的進口量保持在該水平,按照25%和10%的關稅稅率,美國政府大約能收割70億美元關稅。


相比之下,這一次涉及的進口商品種類更多,並且稅率也將更高。


路透社消息稱,美國將對大約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其針對對象主要包括電子、電信設備、家具、玩具等100多種中國產品。


美國貿易政策辦公室可能考慮按照「301條款」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稅率通常設定在100%。不過,一旦徵收報復性關稅,相應的商品進口額將大幅下降,因此美國實際收到的稅收其實很少。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中國將如何回擊?商務部23日發佈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徵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據悉,該清單暫定包含7類、128個稅項產品,按2017年統計,涉及美對華約30億美元出口。


請看朋友圈瘋傳的一張圖:




★哪些商品將成爲目標?


高盛認爲特朗普政府很可能把消費品作爲目標。

媒體報道稱,特朗普政府針對的對象主要包括電子、電信設備、家具、玩具等100多種中國產品。高盛指出,這些目標品類大部分都是存在大幅關稅稅率差、雙邊貿易逆差的最終消費品( final consumption),而非中間投入品(intermediate inputs),並且這些品類的供應可以向其他國家轉移(也包括美國内地),而不會對消費者產生實質影響。如果遵循這一策略,受影響的商品類別可能包括電動工具、家用電器、特定的消費電子產品、家具、服裝和珠寶等。


不過,也有媒體報道稱,科技和電信行業將受到重點關注。高盛認爲,如果僅僅是出於中國對美出口額中這兩個行業品類數額較大,且這兩個行業的知識產權尤爲敏感而做出這一論斷,未免太過草率。事實上,2017年科技和電信行業進口總額接近2000億美元,因此,要麼是關稅範圍遠比媒體報道得要廣,要麼是特朗普政府只針對科技和電信行業中的一部分商品。



★美國向中國發動經濟大戰,貿易戰只是第一仗!


美國打貿易戰的依據是甚麼?就是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目前有美國、歐盟和日本都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那麼中國所有出口美國、歐盟、日本的商品,都可以接受他們向世貿組織的申訴,甚至美國單一國家的相關調查、申訴和制裁。按照相關規則,在反傾銷調查中,如果涉案企業所在國爲具有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反傾銷調查發起國在調查時,就必須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如果企業所在國爲「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則發起國將選擇與被調查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即替代國)的成本數據,以此計算產品的「正常價格」,確定傾銷幅度。就是現在他們一旦認爲中國某產品是傾銷,就不用到中國來調查生產成本,而換個國家調查同類產品的生產成本就行。


根據以前的案例,他們經常找的是日本、韓國這樣一些遠比中國生產成本要高的國家或地區。一旦調查結果出來,他們就會對中國輸出產品徵收高額關稅。這樣,那個類型的中國產品就很難出口到該國,或者即使出口出去了,其銷售量和銷售總額,都會大幅度下降。


當美國、歐盟和日本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後,他們可以聯合起來針對中國所有的出口優勢產品發起一件件訴訟,直至把你整垮。如果這樣一件件搞,不用幾年,中國所有的優勢產品將會被他們全乾趴下。


那麼,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甚麼?目的不僅僅是中國出口。保護他們本國經濟,甚至擴大本國就業,那只是藉口,而並非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打擊中國出口,再透過打擊出口,進一步打擊中國貿易順差的形成,再進一步打擊中國外匯儲備。


在此情況下,中國企業要麼放棄出口量,要麼換種辦法保證出口。如果要想保持市場份額不丟,就只得到美歐日或他們認可的其他國家投資,再向美歐日輸出產品;這樣從投資的角度,也打擊了中國外匯儲備,導致中國外儲外流。


關於這個,我們只要看看中國外貿順差數據就明白。



中國貿易順差最高峰在2015年,爲6033.22億美元,2016年降爲5502.34億,去年前11個月爲3833.27億。這三年是從6000億級別下降到5000億級別,再下降到4000億級別。而中國外匯儲備同高峰時相比,已經下降了8739.33億美元;如果追蹤2014年5月到2017年元月中國的外匯流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從2014年5月開始,中國外匯儲備高速外流,而且一流很久,到2017年1月中國政府採取強有力措施後,才緩速流出。



★繼貿易戰之後,第二仗將是資本爭奪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勤扒苦做,積累了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如果算上中國的美元投資,總計達5萬多億美元。


今年美國推出的減稅政策,其中有兩項涉及到資本競爭:


第一項是減企業所得稅。所得稅率從35%降到20%。它可以增加美國内地企業淨利潤,吸引美元迴流。這一可以提振美國企業競爭力,二對美國資產價格(特別是股市和樓市)形成極大的支持;三可以促進美國企業投資,促進美元迴流,進而促進美國經濟發展。因爲中國一般企業所得稅現在是25%,相對於減稅後的美國,高出5%。如果考慮合理避稅,差別更大。


第二項是對迴流美國投資的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減稅,支持他們大規模迴流,擴大美國投資。大規模吸引外資流入是美國減稅的最大目的。因此,我們看到美國將資本回流投資的稅率最低降到驚人的5%。對美國企業在海外獲利,最低徵稅10%,並將企業獲利迴流美國現金等價物的稅率設定爲12%,將非流動性投資的稅率設定爲5%(即鼓勵固定資產投資包括股權投資,稅率低出7個百分點),同時阻止企業總部、研發流向海外。這將大幅度促使美國海外資本回國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和股權投資(稅率只有5%)。它是美國吸引在中國的金融資本特別是產業資本回流美國的殺手鐗。


美國這是擺明了要跟中國爭奪全球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特別是產業資本,不僅僅是美國的資本,還包括中國自己的資本。


美國爭奪全球資本,其最大的方向就是中國。這是爲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所決定的。他們習慣於統計和數據分析。美國要縮表,把世界各國外匯儲備一排名,中國外儲最多,於是自自然然地就成爲他們重點針對的目標。


爭資本背後,瞄準的就是中國的外匯儲備。因爲國有資本中國政府可以控制,民營資本也相對要好說一些(比如萬達被迫賣資產還債),可是外國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包括海外熱錢一旦要逃離,中國是沒有足夠理由阻攔的。一旦外國資本和本國資本一走,中國的外匯儲備就得下降。走得越多,降幅越大。



★決戰第三戰是貨幣權爭奪戰


811匯改後中國外匯儲備出現連續大幅下跌,2016年11月央行出手,出臺一系列外匯新的收緊政策。


2017年對資金外流的打擊可謂到達了空前絕後的地步,一系列大鱷紛紛因爲海外投資而風雨飄搖,其中包括了前首富王健林、安邦集團、海航集團。中央用一系列鐵拳出擊的方式將資本外流大潮暫時遏止住。


有意思的是,2017年卻也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漲幅最瘋狂的一年,比特幣價格一度甚至到達2萬美元。


2017年9月14日,比特幣中國網站公告稱將於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自此,比特幣在中國的交易,在各地相關網站相繼關停。


中國外匯儲備的流失,除了正常渠道,主要是透過兩個灰色通道流走的,一個就是地下錢莊,一個就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當這個威脅到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時,在中美大博弈關鍵時刻,政府會毫不猶豫的一刀砍斷。目前數字貨幣依然在圍繞中國的韓國、日本熱火朝天,但中國的紅客們也沒閒着,不斷的攻擊各種比特幣交易所,這背後的大國博弈才是真正的主線。



☆「獨角獸回歸」是中國針對資本爭奪戰的反制招數


獨角獸公司一般指投資界對於10億美元以上估值,並且創辦時間相對較短的公司的稱謂。近日關於「獨角獸」企業IPO的消息是頗令市場振奮的。據悉,全國人大代表、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在廣東省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分組討論會上表示,今年深交所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新經濟,要對「獨角獸」企業在深交所上市開設綠色通道。



獨角獸是中國經濟的命脈所在,是中國經濟的希望,然而這些公司卻幾乎全部在美國上市。你們知道這意味着甚麼嗎?上市公司是要向股民和交易所公開很多信息的,這意味着美國對阿里、百度等等中國命脈公司的了解和影響力超過中國對他們的影響。一旦以後兩國打經濟戰,美國對這些巨頭的影響,會對戰爭勝負有很大影響。


我們再看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獨角獸概念出現是因爲一個公司,這個獨角獸是誰?富士康!這不是家台灣企業嗎?怎麼跑到内地來上市了?


你有沒有意識到這裡面的深意?富士康和臺積電如果加起來能超過台灣1/5的GDP,所以獨角獸回歸是中國對美國的一個重要反制招數,大家積極爲國接盤吧。



★第四戰,國際商品價格定價權戰


全球資源定價權在哪裡,在美國金融資本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的核心就是原油。原油又稱黑金,是除了美元以外美國最重要的金融武器。


中國進口產品中,第一大類是芯片,第二大類是原油。但二者的地位可以交替,當原油每桶147美元時,中國進口的第一大類自然就是原油,當原油價格26美元時,中國進口的第一大類自然就是芯片。


在原油從107美元跌到26美元過程中,世界上最難受的國家不是別國,正是俄羅斯,這意味着俄羅斯被美國政府透過金融資本之手修理了。歷史上前蘇聯和時俄羅斯多次被修理。當時的大背景,正是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將克里米亞併入俄國版圖。爲甚麼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國際原油就從100多美元跌到最低26美元?這個居然就這麼巧合?爲甚麼現在美國要攻擊中國的外匯儲備,然後原油就漲?從26美元漲到了60美元?可見原油的價格不取決於別的,而取決於美元的國家戰略。


國際原油是龍頭,但上游資源可不只是原油。比如銅、鋁、鋅、鎳、橡膠、瀝青、鈷、鐵礦石、焦炭、焦煤、紙漿、各類農產品等等。石油一漲,運費上漲,這些全都跟着上漲。中國是產品出口大國,資源弱國,上游主要靠進口。上游一大漲,中國有兩個結果必然出現:第一,多消耗中國的外匯儲備;第二,抬高中國出口企業成本,打擊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


原油價格要能跟着美國政府走,必須美國政府出面。而且必須有沙特配合。在前幾年原油從107美元跌到26美元過程中,我們看到沙特態度堅決,絕不限產。但在今年,沙特限產了。而且,沙特反腐了。特朗普女婿訪問了沙特,同沙特新王儲閉門談了幾天;他前腳回國,沙特後腳反腐。沙特國王廢掉前國王兒子的王儲身份,將王儲留給了他自己兒子,也是美國認可的對象。沙特送出的大禮是,1100億美元軍售,4000億美元未來軍售,再就是原油限產。血洗沙特高層,就血洗了親俄派,親中派。


☆中國的反制——推出原油期貨:


原油期貨的問題非常複雜,如果詳細說要專門寫幾篇文章,我們在此只能簡單扼要的說一下中國的反制邏輯。


說白了,中國就是想借原油期貨,借鑒「石油美元」模式,建立一定程度上的「石油人民幣」模式。


這次我們最大的亮點是,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準備啓動以人民幣計價、可轉換成黃金的原油期貨交易,新期貨合約將首先對美元在國際原油貿易結算中所處的主導地位構成衝擊。尤其是俄羅斯、沙特,你們賣了油,可以隨時到上海期貨交易所去兌換黃金,這是非常大的誘惑,這屬於制度創新。等於變相將人民幣與黃金掛鉤,來打擊美元當年與黃金脫鉤的弊端。



★第五戰,通脹引爆加息之戰


拉高石油,除了針對外儲外,是爲美國另一項進攻做準備。其目的,就是輸入性通脹。


石油一拉,輸入性通脹就會來,再如果疊加某些其他的漲價因素(如豬週期),那麼通脹就擋不住。中國CPI的控制線是3%,超過這個目標,央行就容易加息。而2月份的CPI已經達到了2.9,爲甚麼是2.9不是3,這個也值得玩味。一旦超過3%,我們就不得不加息!


目前,中國債務處於高位,這兩年中國一直在處理降槓桿的問題,但有些槓桿有下降,有些槓桿甚至還有上升。從債務週期來講,中國目前並不希望採取過激的貨幣緊縮政策,因爲債務太高,緩慢收縮是可以的,一旦快速收縮,就容易出現金融風險。


而美國恰恰就是快速收縮,他們也特別需要快速收縮。因爲快速收縮對中國不利,對他們有利。2018年他們不僅要快速加息,還要動用縮表大招。明天美國就要舉行美聯儲會議,本週三就會宣佈加息,更重要的是今年很可能加息會超過3次!


前面我們說了,減稅主要是爲了中國的外匯儲備,吸引在中國的海外金融資本和實業資本回流美國,同時也吸引中國實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流向美國。快速加息一方面是增加美元的吸引力,吸引中國資本流向美國,另一個則是針對中國的貨幣政策,逼迫我們貨幣政策走向加息的軌道。


一旦CPI超出3%,中國的加息節奏就得跟隨美國,也即美國就間接控制了中國的貨幣政策和加息節奏,這其中的抓手就是原油。原油一動,其他上游產品就大幅度跟隨。央行緩慢加息不怕,怕就怕連續加息。


美國加息到一定程度,如果中國央行不跟,那麼威脅到的是中國的外儲,資金外流。中國跟,威脅的是中國債務。進退中國都是兩難!


☆中國的對招——金融去槓桿:


這個地方都談不上反制,因爲我們完全被動,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的降低槓桿和地方債務。說白了就是金融拆彈,也就是在不得不加息之前,和美國搶時間先把隱患去掉,這樣就可以減少加息對我們的傷害。



★第六戰——加息戰


廣場協議,美國人逼迫日本有序加息,導致熱錢大量湧入。最後不得不連續加息,結果導致日本經濟崩盤。日本失去近30年,而這麼多年後,日本又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整個社會徹底失去活力和競爭力。而這也是中國10-15年後可能會面對的問題,如果和日本一樣經濟出現問題,我們的結果會更悲劇。


2017年12月,美國加息0.25個百分點,中國依然沒跟隨。但是這個月呢?下個季度呢?


一旦開始跟隨,就直指中國經濟的幾大弱點。


第一個就是房地產。房地產是中國最大的泡沫,如果收縮過猛,導致房價下跌。比如下跌30%,同樣那套住房,市場價跌至350萬元時,只能貸245萬,信用收縮了105萬。同樣的道理,1000萬的房產,跌到700萬時,信用收縮到490萬,憑空少了210萬的信貸能力。


房價下跌,打擊的是信用;但如果房價大跌,最終打擊的不是貸款者,而是貸款背後的銀行。作爲全球金融戰的鼻祖,美國自然把這個看得十分清楚。銀行一旦出現風險,那就是系統性風險,因爲現在銀行內最優良的資產就是房貸。如果房貸出現問題,意味着我們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將大大提高。這也是農行爲何要着急補充1000億資本金的原因。


第二是地方債。這個和地產是息息相關的,很多地方的財政幾乎完全依靠賣地。房地產不好,地自然賣不出去,地方就只有更多的舉債,就容易出現違約。地方債的準確數量到底多少,這個還不是特別清楚,它們的風險到底有多大,也不是特別清楚。但是,一旦連續加息,就有可能引爆地方債務違約。


第三,銀行理財。過去銀行理財國家兜底,剛性兌付,銀行簽保本抽屜協議,現在不保本了,需要時間一點點清理。這麼巨大的資金到底去了哪裡,房地產是大頭,其他不清楚,怎麼保證收益,不清楚,有多大的風險,也不清楚。


這個數據並不透明,一旦央行連續加息,風險有多大,恐怕只有銀行和信託自己人心裡才知道一些。最要命的中間還有期限錯配的問題,一旦出問題那就老的新的一起倒黴。


第四,企業債。中國非金融企業有198.57萬億負債,目前平均利率大致爲6個點。美國還要加息6次,1.5個百分點,中國跟不跟?前面說了,不跟,中美貨幣息差不斷縮小甚至倒掛,外匯儲備可能加速外流;如果跟,企業負債是個問題。


198.57萬億,1.5個百分點,需要支付利息2.97855萬億;現在銀行貸款,優質企業才能融到6%利息的資金,6%+1.5%是7.5個百分點。這已經比GDP增速高了。這就意味着如果美國加息6次,我們的GDP增長就是假的,連利息都不夠付。


2017年GDP爲80萬多億,明年按6.7%算,增量爲53600億;貸款需要支付利息14.89275萬億;GDP增量不夠支付利息;缺口達到9.53275萬億。這麼大的缺口,必然會有一大批企業倒閉。這裡面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這還沒考慮到上市公司股票質押去融資的。一旦還不起錢,很多公司股權都要出問題,甚至可能易主。而質押出問題還要牽連券商和資金出借方,這是一個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了會砸死誰,誰也不知道。



★最終決戰——攻破中國匯率防線


811匯改後,大量資本外流,人民幣一度吃緊。2017年甚至出現一波去海外、香港買保險的熱潮,好在以上的四個問題沒有爆發,我們頂住了。而且透過比較凌厲的手段,讓做空人民幣的國際熱錢吃了大虧。外儲從2017年2月起恢復緩慢上升;人民幣匯率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反彈。


但這一切的基礎是上面四個問題沒有爆發,因此我們的外儲沒有被過度消耗。一旦出現上面任何一個問題,外匯儲備一旦跌破2萬億,就會發生質變。當外儲在2萬億美元以上時,國際金融資本如果攻擊人民幣匯率,失敗的可能性遠大於成功的可能性。但如果中國的外儲掉到2萬億美元以下,成功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因此一定要在美國加息完成前,將匯率保持在7以上,並且避免出現劇烈波動。如果在外匯儲備少於2萬億的情況下,出現類似811匯改後的劇烈震盪就很容易出現問題。匯率的大堤一旦被攻破,中國金融危機就會暴發。因爲屆時央行只有拼命拉利率穩外儲,可拉利率也沒有用,反倒會讓實體經濟債務、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和理財問題暴發,狠狠地挨一悶棍。中國就被美國成功的剪了羊毛,我們的偉大復興就遙遙無期了。





收藏 已赞